徐丹
摘要:國內外的研究表明,在經濟增長中,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人力資本對其影響是不同的,在一定程度上,其組合狀況的差異是解釋區域經濟增長差異的原因。結合我國人力資本結構經濟差異的影響,對制約區域人力資源發展的因素加以分析,提供相關建議及措施對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人力資本;區域經濟;經濟增長
中圖分類號:F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25.040
0引言
自從第二十世紀中葉創立的人力資本理論,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展,被稱為最經濟理論的應用經驗。在區域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本的作用日益顯現。掌握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以實現兩者的有效整合,有效地探索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1人力資本結構的特性
人力資本作為一種非物質無形資本在結構上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1外在性
人力資本的結構狀態借助于是經濟活動間接體現出來其具有“溢出”效應并且具有經濟外部性。因此,若想得以實現,就必須要借助于濟活動現象的分析。
1.2多樣性
有許多種類的人力資本結構劃分方法,可以從分工的載體、人力資本投資主體和人力資本配置以及投資效率入手,劃分方式的不同也必將會導致不同的結構多樣性。
1.3可調控性
人力資本是目前人的投資所產生的結果作為一種經濟因素是客觀存在的其形成的結構和水平有許多經濟和非經濟因素所制約其結構和功能的發揮也受相關因素的影響。例如:投資能力,投資者的偏好,制度環境和文化氛圍等。因此,通過對人力資本結構進行調控以達到最佳的狀態。
1.4統一性
任何一個缺失或弱化的結構都可能影響人力資本的結構完整性和整個系統的功能各種結構并不是不相關孤立的是互動的和相互作用的甚至是相互關聯的。因此,只有各種結構形式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才能使人力資本結構達到統一。
1.5人口屬性
人是人力資本的唯一載體其本身決定了人力資本的結構也有人口屬性。因此,不僅從個人的角度分析了人力資本對人力資本結構的合理性,更要分析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構造條件,人力資本結構的研究通常是從人力資本總量或從社會經濟發展與區域人口的視角進行研究的。
1.6動態性
人力資本的結構是隨時間發展表現出相應動態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因此,對人力資本結構的研究是在一個給定的時間內進行分析一個區域的靜態狀態而且從動態變化規律的時間序列分析。了解人力資本結構的特點,有助于有效地實現人力資本結構優化與功能使我們更好地把握和調節機制的變化。
1.7相對穩定性
呈現動態變化過程的人力資本結構,在一定的時間內,會變現為相對穩定聯系的狀態,這是受量變到質變的時效性約束的原因。這樣,就可以定量描述分析,對其內在的變化規律發現掌握成為可能。
2人力資本在區域經濟增長中的作用
(1)從理論研究的角度來看主張繼續增加人力資本特別是高層次人力資本的分配,使人力資本投資結構更加優化,從而促進經濟增長人力資本結構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然而,這些研究將人力資本結構局限了人力資本人口的配置,沒有系統地分析了區域人力資本分配不平等和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而是忽視人力資本分布結構在不同地區之間的差異特別是與區域經濟的關系。
(2)特別是在中國農村人力資本利用率低且異質型人力資本短缺以及人力資本存量不足尤其是中西部地區的人力資本水平較低。國內學者基于人力資本結構的基礎,指出人力資本水平在中國的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經過多項試驗結果表明人力資本基尼系數不斷下降且人力資本不平等和人力資本的水平呈負相關關系:中國區域人力資本基尼系數較高,說明區域平均受教育年限在不斷提高。人力資本基尼系數的變化將導致人均GDP大大改變,區域人力資本不平等差距是區域經濟差距的重要原因。因此,人力資本的地區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人力資本結構分布選擇經濟增長和政策不僅要考慮人力資本存量更要重視提高人力資本結構的分布。
(3)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在一般情況下,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生產要素的投入與效益是倒“U”型要遠遠高于物質資本,即隨著投入的增加,收入會增加,但到一定程度收入會減少。人力資本是一種智力資本人力資本存量的增加,工人將完善技術勞動條件豐富知識提高技能,如此乘數效應就會產生,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資本具有知識的“替代效應”使社會投資回報率更高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自然資源和物質資本和“本土”勞動力不足情況下予以克服。同樣當知識的替代效應也可以消除了物質資本邊際效益遞減對經濟增長的不利影響使人力資本產生遞增的收益。
(4)人力資本對產業結構調整起著重要的作用。
人力資本存量的大小起著一定的作用其有效供給有助于提高產業彈性。產業結構轉換質的變化物質資本簡單地通過投資就可以實現,首先變化的就是生產設備和設施。人力資本存量高的勞動者,對新的生產環境,適應的更快、更容易,更有效地適應資源轉移時遇到的阻力,但是物質資本勞動者則需要一個相當長的培養過程。創新的意義來自于高質量的人才。增加人力資本存量,可以促進產業轉型的耐受性。產業結構的轉變將大大改變了原有的產業的經濟技術聯系,導致市場環境的劇烈變化。能承受的工業試驗所帶來的產業結構轉換試驗,人力資本存量大的部門在行業相關的斷裂試中,更經得起考驗,新的產業關聯也能更快的形成。
3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作用的比較
據全國人大會上提出的經濟區的劃分標準和西部省份的發展劃分范圍,劃分出東,中、西部地區。中國西部地區的西部大開發所包括的省為準。為了估計各生產要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以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為準,對中國經濟增長按照資本、勞動力和人力資本分解。資本存量是根據不變價計算的,固定資產折舊數據使用的經驗估計,折舊率是5%年。以估計的資本存量數據作為基準。照國內生產總值依據不變價調整。據王小魯的計算生產要素的產出彈性系數,結果表明:在東、西、中地區的經濟增長中,投資增長的貢獻最大,其次是技術進步。與人力資本積累的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要大于勞動力增長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簡單勞動投入不再是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人力資本和技術進步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計算結果還表明,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在中國不同地區有一定的差異。
4結束語
許多經濟學家從不同的角度對經濟增長進行了研究,而人力資本在我國東部,西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已成為一個熱點問題。人力資本理論表明,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對我國東、西、中的現狀,區域經濟發展產生差產生的原因,分析區域經濟發展和人力資本的差異成為必要任務,如此,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要調整投資結構加大人力資本投資這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有著重要作用。同時,通過對人力資本存量的研究,分析其在不同地區的總量的分布和層次水平,利用對經濟發展影響的數量分析人力資本存量所產生的函數,增加人力資本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結構的調整可以讓人力資本在促進落后地區經濟發展中成為一個重要的角色使其在實現區域經濟發展增長的過程中更具有重要的存在意義。
參考文獻
[1]趙爾奎,李康諾.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增長貢獻的測度與分析[J].商業時代,2013,(4):134136.
[2]李政,蘇之翔.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的關系:U型還是倒U型?[J].中國物價,2013,(8):3537.
[3]林芳.海峽西岸經濟區人力資本對區域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2):1923.
[4]邢文杰.企業家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J].東岳論叢,2010,(6):141144.
[5]呂國寧.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J].科技信息2008,(28).
[6]賴明勇,張新,彭水軍等.經濟增長的源泉:人力資本、研究開發與技術外溢[J].中國社會科學,2005,(2):3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