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紅
【摘要】 目的 探討康復護理在頸椎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100例頸椎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給予常規輔助治療)及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系統的康復護理治療), 各50例。對比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無效2例、有效28例、顯效20例, 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無效25例、有效20例、顯效5例, 總有效率為5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對頸椎病患者使用康復護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提升其生活質量, 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 康復護理;頸椎病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64
頸椎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疾病, 近年來, 我國經濟發展迅速, 頸椎病的發病也呈上升趨勢, 并且越來越趨于年輕化[1]。頸椎發生肥厚增生和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是常見的頸椎病發病病因, 而上肢麻木、頸肩疼痛、頭暈是主要的臨床癥狀, 個別嚴重患者甚至會出現行走困難, 甚至會出現癱瘓。臨床中治療頸椎病的方法很多, 護理過程也比較繁瑣, 本文對本院的頸椎病患者所進行的康復護理及療效進行了簡要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100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 排除嚴重的肺、心、腎、肝等疾病。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 各50例。對照組中男28例, 女22例, 年齡32~78歲, 平均年齡49.8歲, 其中脊髓型頸椎病15例, 神經根型頸椎病12例, 椎動脈型頸椎病15例, 混合型頸椎病8例;觀察組中男25例, 女25例, 年齡30~75歲, 平均年齡57.82歲, 其中脊髓型頸椎病15例, 神經根型頸椎病13例, 椎動脈型頸椎病17例, 混合型頸椎病5例。兩組患者性別比例、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輔助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系統的康復護理治療。主要措施如下:①心理康復護理。病痛長期折磨著頸椎病患者, 患者普遍心理壓力很重, 情緒沉重, 因此護理人員應當注重加強對患者心理康復的護理, 并引導患者做好長期接受心理康復護理的準備。②治療護理。主要是指牽引、按摩以及一些物理療法等有關頸椎病患者的康復治療護理。進行牽引的時候, 一定要保護患者頸部, 在患者頸部使用牽引帶。在按摩治療的過程中, 治療人員對按摩力度的掌握十分關鍵, 應先用手掌在患者頸部反復禪推、揉按, 再順著患者頸部的俞穴和督脈進行按壓。③家庭康復護理。患者完成治療過程, 出院回家之后, 醫護人員要做好回訪, 了解患者病情恢復情況, 及時掌握患者的近況, 傾聽患者的需求, 并注意提醒患者在家庭康復活動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例如, 不能讓患者的頸部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 不要經常低頭, 肩部及頸部盡可能減少負重以及避免不合理地運動, 以避免病癥反復發作。④運動康復治療。在日常生活中, 患者要積極主動地進行頸部鍛煉, 在可以保證頸部安全的情況下, 加強對頸部功能恢復的鍛煉, 以便達到預防反復發作以及鞏固治療效果的目的。
1. 3 療效評定標準[2] 最終治療結果分為顯效、有效及無效, 其中顯效:患者的病癥基本消失, 可以積極主動配合護理治療, 肢體與頸部病癥恢復正常, 日常工作及生活得以正常進行;有效:患者病癥得以顯著的改善、好轉, 在短期內癥狀沒有反復發作, 能夠進行一定的簡單工作;無效:患者癥狀沒有改善, 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無效2例、有效28例、顯效20例, 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無效25例、有效20例、顯效5例, 總有效率為5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
3 討論
頸椎病的發病根本是由關節突、椎間盤以及椎體等的退行性改變導致的, 然而退行性改變本身就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因此, 主要的治療目的就是消除或者緩解患者的體征及癥狀, 消除或者延緩患者病情的發展, 盡可能地恢復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的生理功能及自理能力, 而不是徹底的消除這種退行性改變。在臨床中, 頸椎病主要表現為頭暈的癥狀, 這很大一部分原因與患者平時的體位有關系[3]。康復期間, 頸椎病患者的溝通與心理護理也影響著患者康復的情況。溝通的基礎是應用心理學, 主要途徑是使用一些適當的手段旨在改善患者的治療情緒, 使患者對頸椎病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與此同時, 及時了解患者的行為與心理狀況, 以此來減輕患者的痛苦, 提高醫院的治療效果。如果患者在長期接受治療之后, 沒有得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病情沒有得到相應的改善, 會給患者帶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 從而導致在病發后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之后, 癥狀出現加重的情況。
由上述實驗可以看出, 觀察組無效2例、有效28例、顯效20例, 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無效25例、有效20例、顯效5例, 總有效率為50%;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因此, 對頸椎病患者使用康復護理可以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 同時有效地幫助患者提升其生活質量, 具有非常大的臨床推廣價值。有研究[4]結合中醫護理干預, 收到了更好的效果, 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長清. 康復護理在頸椎病患者中應用體會. 醫學信息, 2014 (17):268-269.
[2] 田婧, 楊勝華, 李雪梅. 綜合性康復護理在頸椎病患者康復的應用. 醫藥前沿, 2015(30):230-231.
[3] 劉婭慧.康復護理對頸椎病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醫學信息, 2015(25):182.
[4] 施瑜, 歐婭, 徐青.頸椎病患者的中醫護理干預及效果觀察.內蒙古中醫藥, 2015, 34(8):177-178.
[收稿日期: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