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宏
【摘要】 目的 探討腹腔鏡陰道骶骨固定術(LSC)的手術護理配合方式。方法 回顧性分析34例LSC患者的臨床護理資料, 總結手術配合方法。結果 34例患者均成功手術, 治愈出院。結論 手術室護理人員要有扎實的解剖學知識, 熟練地掌握手術步驟, 過硬的護理技能, 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保證護理安全, 為患者提供滿意、優質服務。
【關鍵詞】 盆腔臟器脫垂;腹腔鏡陰道骶骨固定術;手術配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9.166
1957年Arthure和Savage首次開腹在骶骨與陰道之間應用移植物固定, 稱為陰道骶骨固定術(sacral colpopexy, SC)。用于治療陰道穹窿脫垂。隨著腹腔鏡技術的日益成熟, Seraccholi等于2004年報道了腹腔鏡陰道骶骨固定術(laparoscopic sacral colpopexy, LSC)。該術式尤其適用于陰道穹窿脫垂或以中盆腔缺陷為主的患者[1]。本院對34例患者實施LSC, 同期修復陰道前后壁, 實現腹腔鏡下全盆底重建的目的。手術均取得成功, 效果良好。現將術中護理配合體會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3月34例實施LSC患者, 年齡38~73歲, 盆腔器官脫垂定量分度法(POP-Q)分度子宮[2]。陰道前壁, 陰道后壁脫垂分別Ⅰ~Ⅲ度。無既往史及家族遺傳病史、傳染性疾病史。
1. 2 手術方法 采用氣管插管全身麻醉, 腹腔鏡下行各類婦科手術如子宮全切術、子宮肌瘤核除術, 切除子宮者行陰道骶骨固定術, 保留子宮者行子宮骶骨固定術。
1. 3 手術配合
1. 3. 1 術前準備
1. 3. 1. 1 術前訪視 LSC是本院近年開展的新技術, 患者對此缺乏了解, 非常需要有一位了解、參與手術全過程, 熟悉并信任的護士守候在身旁, 并獲得關心和照顧。因此, 術前訪視最理想由手術巡回護士負責, 通過術前訪視建立護患之間信賴關系, 減輕和消除患者術前焦慮緊張和恐懼心理, 以最佳的心態接受手術, 同時巡回護士能夠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和特殊問題, 做到心中有數, 提前準備。訪視過程中, 盡量保持與手術醫生口吻一致, 做好保護性醫療措施。
1. 3. 1. 2 器械物品準備 電子腹腔鏡及配套設備一套、氣腹機、超聲刀、高頻電刀、沖洗吸引裝置、腹腔鏡工作站、腹腔鏡專用器械、陰式手術器械、截石位體位用物以及常規一次性用物、聚丙烯網片(做好體內植入物登記工作) 2-0不可吸收線。
1. 3. 2 術中配合
1. 3. 2. 1 巡回護士配合 ①繼續心理支持:巡回護士的態度和行為對患者有相當大的影響, 對患者心理支持, 例如詢問患者冷不冷, 昨晚睡的如何, 為患者提供溫暖蓋被等, 使患者感覺有人愿意幫助她, 最大程度地緩解憂慮和恐懼, 讓患者寬慰并知道在手術室被作為一個人受到尊重和重視。②做好核對與防護:要認真核對患者的手腕帶信息、病歷、影像資料、通知單, 注意核對方法, 讓患者自己說出來。要認真落實麻醉醫師、手術醫師、手術護士三方共同參與實施的《手術安全核查》制度, 認真落實手術患者安全目標, 各項護理措施, 有效規避護理風險。維護手術間環境, 做到說話輕、走路輕、開關燈輕、拿放物品輕、操作輕, 不讓患者受到驚擾。調節適宜的手術間室溫, 采取預防患者低體溫的措施, 避免在擺放體位, 術野消毒時過度暴露導致體溫下降, 同時體腔沖洗液加溫到37℃后供應手術臺上使用, 以減少體熱散失。③正確體位擺放:LSC需要給予膀胱截石位, 兩腿放置于托腿架上, 膝關節彎曲90°, 約束固定, 防止壓傷腓總神經, 兩腿外展呈夾角90°, 防止過度外展拉傷內收肌[3], 床單整潔干燥。肩托, 腘窩處放置體位墊保護以免損傷神經和韌帶。負極板貼于小腿肌肉豐富處, 為避免手臂過度外展損傷臂叢神經, 在確認靜脈通路通暢, 連接好血壓計袖帶和血氧飽和度指夾后, 將雙上肢放于身體兩側予中單固定。
④保證手術設備、物品供應:放置好腹腔鏡設備, 電刀, 超聲刀, 接通中心CO2供氣, 消毒鋪單后安裝連接好各種儀器設備, 使之處于最佳工作狀態, 隨時供應臺上所需物品。⑤做
好術中護理記錄:術中護理記錄內容有:手術物品清點登記、出血量、輸血量、輸液量、尿量、術中特殊用藥及用量、術中置入物、電刀負極板放置位置、皮膚有無壓傷、燙傷等。⑥關注手術進程履行職責:巡回護士在手術過程中必須堅守崗位, 尤其是手術關鍵期, 因故外出拿去物品或設備時, 要跟麻醉醫生, 器械護士交代, 保證手術過程中的手術需要和手術安全。
1. 3. 2. 2 器械護士配合 ①消毒會陰部, 陰道及腹部皮膚, 鋪無菌手術巾, 準備腹腔鏡器械, 連接、檢查、調節腹腔鏡攝像系統, CO2氣腹系統, 沖洗吸引系統及電刀切割系統。②建立人工氣腹:氣腹針插入腹腔內, 注入CO2氣體, 取出氣腹針, 遞穿刺套管, 遞腹腔鏡鏡頭, 連接光源進行觀察。③安裝儀器設備:器械護士將攝像頭數據線、光束、電凝線、超聲刀連接線、氣腹管、沖洗管整理好, 妥善固定于手術臺上, 打開電源開關, 調節測試光源亮度, 電凝、超聲刀功率和CO2氣流量, 建立氣腹。④協助手術醫生剪裁聚丙烯網片:將聚丙烯網片設計, 剪裁成“Y”型, 寬度3 cm, 可根據陰道壁脫垂的程度調整網片長度。⑤不保留子宮者行腹腔鏡下子宮切除術:遞11號刀片在內鏡監視下做第2、3手術切口, 2個 5 mm穿刺套管做器械操作通道, 遞雙極電凝鉗或超聲刀依次切斷圓韌帶, 輸卵管峽部和卵巢固有韌帶, 闊韌帶達宮頸內口水平, 打開膀胱腹膜反折, 下推膀胱, 打開雙側宮旁組織, 切斷雙側子宮血管, 切斷雙側主韌帶及宮骶韌帶, 遞單極電鉤環形切斷宮頸陰道穹窿處, 自陰道取出子宮, 縫合殘端。⑥行陰道骶骨固定術:陰道紗卷頂起穹窿部, 下推陰道后壁與直腸間隙, 分離陰道前壁與膀胱間隙, 下推膀胱至膀胱頸水平, 置入腹腔內網片2塊, 遞持針器 , 用2-0不可吸收縫線分別縫合陰道前壁及后壁纖維肌層上, 注意縫線不能穿透陰道黏膜層。沿直腸右側腘窩打開直腸側腹膜至骶骨甲前緣, 暴露出骶骨甲下方骶前縱韌帶, 設定骶前區相對安全區域[4]。將網片用2-0不可吸收線縫合固定于其上, 縫合深度應包含前縱韌帶全層, 并將網片充分展開, 一般需要2~3針, 注意網片懸吊固定后陰道沒有過多張力。縫合腹膜, 將網片包埋于其下。⑦保留子宮者腹腔鏡下行各種婦科手術:如肌瘤核除術, 同樣做2個器械操作通道, 遞安裝長穿刺針頭及有稀釋的垂體后葉素注射器通過腹壁穿刺, 將藥液注入子宮肌瘤肌層, 注藥前一定要告知麻醉醫師觀察血壓變化, 遞單極電鉤, 逐層切開肌瘤表面漿肌層, 分離肌瘤周圍包膜, 遞抓鉗將子宮肌瘤鈍性分離, 修復子宮創面, 血凝止血, 縫合創緣, 遞組織粉碎器將瘤體粉碎后取出。⑧行子宮骶骨固定術:剪開膀胱子宮返折腹膜, 下推膀胱至宮頸外口, 并暴露兩側宮旁組織, 剪開右側骶韌帶外側腹膜, 外推右輸尿管, 暴露直腸側窩, 并于右宮旁子宮動脈與輸尿管間造洞, 遞持針器用2-0不可吸收線將網片前端固定于子宮頸, 必要時向下延伸至恥骨宮頸韌帶處。后端固定于后穹窿。骶前右輸尿管內側剪開盆腔腹膜, 暴露骶骨韌帶, 設定骶前區相對安全區域。將網片另一端固定于骶骨前韌帶, 檢查各斷端無活動性出血, 縫合腹膜。等滲鹽水沖洗盆腔探查有無出血, 放氣撤鏡結束手術, 皮膚切口縫合。
2 結果
34例患者均成功手術, 治愈出院。
3 討論
LSC是治療中盆腔缺陷的標準術式之一, LSC手術療效穩定, 解剖學成功率高, 患者的主觀治愈率為95%, 客觀治愈率為90%[5], 顯著提高患者術后生命質量。隨著腹腔鏡手術器械, 手術設備不斷的更新, 完善, 手術操作技巧的日益精湛, LSC這一技術逐漸推廣。但是, 該手術屬于Ⅳ級腔鏡手術, 手術難度大, 操作時間長, 因此, 手術室洗手護士必須了解手術步驟及程序, 能夠熟練操作各種器械, 做到主動、快捷、準確地傳遞所需器械, 與術者默契配合。巡回護士則要熟練掌握各儀器的性能, 使用步驟, 連接方式, 確保手術順利進行。同時, 應做好患者的保暖及受壓部位的保護, 保證護理安全, 進而提高手術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張曉薇, 許麗, 黎燕霞, 等. 改良腹腔鏡下陰道骶骨固定術臨床療效評價.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3, 48(8):570-574.
[2] 謝幸.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287.
[3] 朱丹, 周力.手術室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 2008:124.
[4] 張曉薇, 陳禮全. 陰道-骶骨固定術手術區域應用解剖研究. 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9(8):590-593.
[5] 吳燕菁, 單淑芝, 石彬. 腹腔鏡下骶骨陰道固定術7例臨床分析. 實用婦產科雜志, 2012, 28(8):696-698.
[收稿日期:2016-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