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靜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鎮化建設成為時代的主流,鄉土景觀、鄉土文化被人們遺忘,本文通過對鄉土景觀在城市綜合公園的應用研究,希望能夠喚起人們對鄉土景觀、鄉土文化的重視和延續。
公園中地域文脈的缺失使鄉土景觀設計成為研究的一個新維度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城鎮化建設進入黃金階段,城鎮化經濟水平的提升同時也帶動了城市景觀的建設,由于社會壓力、空閑時間增多使人們對公園的依賴越來越強。大量的公園如雨后舂筍般出現,受西方公園設計的影響,部分公園照搬西方的模式,設計師在對公園規劃設計的時候并沒有把當地文化融入到景觀設計之中,導致部分公園情感缺失,設計缺少人文內涵,一味的追求形式之美,失去場所應有的精神,其景觀失去地域特色和辨識度。
也有一些公園在建造的時候加入了鄉土的元素,不僅擁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同時還豐富了景觀生態結構,但鄉土景觀在城市公園中也存在很多帶解決的問題。地域文脈對城市來講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國家如果沒有本國的文化,那就不算個完整的國家,正是由于城市對鄉土文化不可或缺性、地域文脈的缺失性,使鄉土景觀成為城市綜合公園設計研究的新維度。
對城市綜合公園鄉土景觀的解讀
1鄉土景觀
鄉土景觀是人們進行活動時形成的一種自然景觀現象,表達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鄉土景觀設計的范圍較廣,包括社會學、地理學、景觀生態學、農學等多學科知識。鄉土景觀不僅僅關注美學層面人類的需求,更強調景觀生態給人帶來的長久效益。
2鄉土景觀元素
由于地理環境、地貌、地形的不同,所形成的鄉土景觀也各有千秋,其中鄉土景觀構成的元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自然鄉土景觀元素:自然鄉土景觀元素主要包括鄉土材料、鄉土符號、鄉土植物、鄉土色彩、鄉土地貌;②人工鄉土景觀:主要包括鄉土裝飾小品、鄉土人工構成物;③非物質形態鄉土景觀:主要包含風水觀念、宗教信仰、傳統習俗。
鄉土景觀在城市綜合公園中的應用
1自然鄉土景觀在綜合公園中的應用
城市綜合公園景觀中運用的自然鄉土景觀都是沒經過任何人工的雕琢,自然形成的一種景觀,如原有的地形地貌、石頭、水體等。自然鄉土景觀在城市綜合公園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①鄉土材料的運用:對自然鄉土材料的運用主要包括石材、磚、植物、木材等。這些材料對當地的環境適應性強,不易損壞,易取材,同時還能夠充分的體現出當地的風俗民情。還另一種鄉土材料是借助新技術對傳統景觀的提煉,設計出新的鄉土景觀。例如蘇州博物館,選用中國黑化崗巖石、現代材料的玻璃、鋼結構這樣既不失傳統文化,又與時俱進。
②鄉土景觀顏色的運用:鄉土顏色容易然讓觀看者產生視覺疲勞,在進行景觀設計時,要巧妙的運用鄉土的顏色,把鄉土顏色有規律的組合在一起,做到紅綠相映、黑白相問,能夠在變化中求統一,統一中求變化。如徽派的建筑以粉墻黛瓦的淡雅色為主,和當地黃燦燦的油菜花相融,美的像一幅風景畫。
③鄉土景觀肌理的運用:鄉土景觀肌理是經過歲月的沉淀形成的一種景象,在對城市綜合公園設計時要保護當地的鄉土景觀肌理,不同的景觀會形成不同的肌理。例如粗糙的石景,運用鄉土肌理能夠減少景觀建設的投入,節省建設成本。對鄉土肌理的運用主要表現在,亭臺樓閣、景觀小品等硬質景觀上。
④鄉土符號的運用:鄉土符號是經過設計師對鄉土景觀進行提煉形成的一種繼承鄉土景觀的符號元素,在對公園進行營造時,要考慮把鄉土符號融人到景觀設計之中。例如公園中青磚的步行道、密集的青竹林、湖邊的小橋、鏤空窗等既滿足了人們審美的需求又表現了地域文脈。
2人工鄉土景觀在綜合公園中的應用
人工鄉土景觀主表現在園中點綴的藝術小品,鄉土景觀小品凝聚了當地世代人們在生活中的勞動經驗以及精神產物,對鄉土材料進行具象的加工,形成的一種景觀小品形式。例如杜伊斯堡公園內的金屬廣場,使用工廠廢舊的材料設計成的一種正方形網格鋪裝,這種鋪裝抽象的表達了人們對過去的追憶。
3非物質形態鄉土景觀在綜合公園中的應用
非物質形態鄉土景觀涉及面比較廣,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多元性,是當地居民長期形成的行為模式和思維方式,通常以藝術形式表現出來。在城市綜合公園中可以適當的模擬一些鄉土生活場景,可供游人觀賞以及體驗鄉土生活,讓游客在享受鄉土生活的時候增加游人對地域文化的認知。例如沈陽建筑大學新校區的稻田景觀,此景就是運用鄉土植物為素材,每到插秧、收割時師生們共同勞作來體驗鄉土景觀,感知鄉土文化。
結語與總結
鄉土景觀在城市綜合公園中的應用作為一種新形式鄉土景觀保護、鄉土文化的保護方式,對維護生態環境、傳承地域文脈、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有著積極的作用,希望通過本研究能夠喚起更多人對鄉土景觀的尊重和認識,讓鄉土景觀、鄉土文化能夠得以延續。
(作者單位:河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