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付/安陽縣財政局
?
農業財務管理工作改革研究
董春付/安陽縣財政局
【摘 要】作為廣大農村干部與群眾比較關心的熱點問題,農村的財務管理工作事關農村經濟水平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另外,由于當前農村改革深化工作的不斷開展,現代農業發展體制的不斷運行,農村財務管理工作越來越重要。因此,本課題主要針對當前農業財務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分析實施農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合理舉措,從而有效促進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發展。
【關鍵詞】財務管理;農業;改革
農村的財務管理工作實施積極改革,為農村財會工作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隨著現代社會信息化的發展,農村自身的經濟發展模式也會相應發生變化,因此改革農村財務管理工作是一種必然趨勢。為此,筆者針對這一問題,對如何在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改革中獲得積極發展,進行方法論的研究,以此有效促進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
隨著近些年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市場經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已經得到一定進步,而且農村的綜合實力以及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在這樣的經濟環境下,需要不斷加強農業財務管理工作的改革,才能有效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其次,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與之相對應的財務會計管理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水平。財務管理工作水平對農村經濟水平的提升有非常緊密的聯系,但是當前農村的財務管理體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1]。因此,進行農業財務管理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最后,農業財務管理改革對提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法律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受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律地位不明確性的影響,造成在農村財務管理工作上存在一些含混的政策問題,沒有明確規定農村集體資產是否可以進行抵押,是否要繳納一定的經營收入的增值稅等,而且最關鍵的是存在著領導法制觀念的淡薄現象,隨意任免集體經濟組織干部。這些都決定了在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急需實施財務管理工作的改革,從而更好地促進農業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農經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有待提升
受到鄉村兩級人員屢屢變動的影響,在農經管理工作中經常出現工作人員缺乏一定的責任意識,而且業務水平與綜合素質都有待提高,從而使農業財務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水平得不到顯著提升。首先,一些工作人員缺乏記賬規則的知識,導致科目混用、多借多貸以及賬簿記錄的“刮、涂”現象;其次,盡管經過多次培訓,但是對個別單據的使用方面仍然出現一些問題;另外,鄉鎮的農業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學歷不高,素質水平較低;最后,農業財務管理的隊伍與班子不太穩定,會計人員的流動現象比較嚴重。
(二)較少的農業財務管理人員,專職不專責
鄉鎮具有農財管理工作人員的人事權。另外,人事制度的不斷改革與發展,一些合同制工人盡管具有一定的管理水平、工作經驗等,但是一些被解除了勞動合同,還有一些能力較強的,政治覺悟較高的人員也從農經工作崗位上調離出去,因此這就導致農業財務管理人員較少,而且業務量比較繁重的現象,但是當前仍有一些農經管理人員被調離農經管理工作崗位,因此急需改變這種現狀[2]。
(三)農業集體資產管理水平不高
首先,在我國的農村集體資產中存在著相當比重的不良資產;其次,關于清查農村集體資產的工作沒有嚴密、科學的制度做保證,就會出現嚴重的呆賬、死賬、固定資產的報廢與損毀現象,從而進一步地阻礙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最后,在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的管理上存在著一定的空白。其一,資源性資產還不屬于農村集體資產的賬簿,而且對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缺乏統一的管理;其二,在進行農村集體資源性資產發包、轉租與出租的工作中,缺乏規范的操作程序為之提供借鑒,從而造成暗箱操作、違規操作現象的出現,這會導致大量群眾集體上訪,從而對社會的穩定造成一定的影響。
(一)完善農村各項財務規章制度,促進良好財務監督長效機制的建立
當前,現代農村財會體制實行有效改革,以農村財務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的完善,以及財務監督長效機制的建立為基礎。一方面,合理將崗位職責、分工情況進行明確,使總會計、核算中心主任、村支部書記、總出納以及村民會議等等的責任與分工得以明確,有效地將財務管理的漏洞堵塞好,并且還要積極把農村財務收支與決算管理、嚴格開支審批、規范現金管理等制度積極建立起來,從而使完整的目標責任體系建立起來[3]。另外,還要讓鄉鎮經管站集中檢查執行制度的情況,并在年末進行評價考核聘任制會計,針對工作業績情況,執行制度等方面,發放其績效工資。
(二)努力提升農村財會人員的會計電算化水平,達到人員持證上崗
針對當前農村會計專業人員的水平不高,需要加強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尤其是要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電算化工作,可以購置、安裝一些軟件與硬件設施,進行離崗或在崗的培訓工作。針對人員的實際情況,通過分批、分期以及分層次與不間斷地培訓,使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得到一定的加強與深化,促進培訓者全面了解會計現代化的工作,并且加強工作人員的知識技能水平,使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得到顯著提升,從而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除此以外,還要加強對財會人員的會計證上崗的監督,必須在經過培訓考試合格的基礎上,并且得到縣農業局與財政局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證的基礎上上崗工作,嚴格控制會計人員的持證上崗的程序[4]。
(三)嚴格監管農村集體資產,加強資產配置的管理工作
首先,積極加強清查農村集體資產的工作力度,積極利用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方式促進農村集體資產的監管。一方面,加強對不良資產的清查與清收力度,還要聯合村集體的作用實施清管工作;另一方面,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工作,徹底清查所轄村的集體資產,做好壞賬、死賬等的清查,并作出相應的清查報告;其次,有效清查農村集體債權行為,使農村的集體資產損失現象得以減少;另外,還要促進農村集體資金的監管工作,使制度得以強化與落實。對于農經站來說,應該對農村集體資產的運行情況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互查、聯查以及檢查等,如發現問題則應該依據相關文件進行查處,還要積極鼓勵農村財務管理人員學習相關農村集體資產的法律法規工作,使農村集體資產得到一定的安全保證。最后,可以將農村集體“三資”臺賬積極建立起來,使市、鄉、村三級聯網工作得以實現,達到市監督鄉、鄉監督村“一線式”管理模式的形成。
(四)促進廉政建設工作水平,加強農村集體經濟的審計監督
要想積極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秩序的良好發展,需要加強農村財務審計工作。首先,市鄉兩級應該每年舉行一次對一定比例村的普審工作,而市級重點應該對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進行合理審計。積極借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審計、農村干部離任審計、農村干部任期責任目標審計等形式,加強監管農村集體資產的力度。還要積極與紀檢、監察部門等依法追究農村集體資產中的侵占、揮霍、挪用以及截留行為,從而使農村集體經濟得以積極、健康的發展,有效提升農村財務管理工作的水平[5]。
綜上,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為了農業集體經濟獲得積極向上發展,改革農業財務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相關領導人員應該高度重視農村財務管理的改革工作,為了使農民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促進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采取有效措施,共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官麗莎.農業財務管理監督弱化的危害與解決途徑[J].現代經濟信息,2015,(07):19-21.
[2]許貞姬.農業財務管理工作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2014,(01):440-441.
[3]孫芬瓊.加強農業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中國農業信息,2014,(11):68-69.
[4]張成蔭.關于加強農業企業財務管理的思考[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4,(03):39-41.
[5]于庭龍.關于加強農墾企業財務管理的幾點建議[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2,(3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