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巍/北華大學師范分院
?
在計算機教學中發揮好教師導學作用的探討
王立巍/北華大學師范分院
【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學科教學以后發優勢進入到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中,并作為基礎學科的課程,自然也包括專業學科的課程。學校的課程設置是適應社會需要而安排的,計算機應用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社會對這方面的人才的技能要求越來越高,因而,本文針對計算機教學中如何發揮好教師道學作用的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教師導學;貴在善教
備課是講好課的先決條件,因此,備課能力和課堂組織能力為基本能力,備課是教師課前進行的教學設計和準備工作,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基礎,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教師必須認真備課,教師要把教材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頭腦中的精神財富,就必須感知教材,理解分析診斷處理,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要明確學生培養目標和學科教學目標,要全面掌握教學大綱、技術技能考核標準所確定的內容和基本要求,準確把握教材內容、重點和難點,確定教學方法。
為師之道,貴在善教。一名計算機專業教師必須以精深的專業知識結構為核心,備課,講求一個“細”字,熟悉教材內容,找出難點,重點,考慮解決的措施和方法。上課,講求一個“精”字,精心設計導語,提問方式和內容,合理地安排環節,學生頭腦不是填知識的容器,而是待點燃的火把,正確引導學生,輔導學生,以飽滿的熱情、認真的態度和學生交流。成績考核“活”,采用多種考核辦法和方式,主要是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明白自己的知識欠缺,努力加以學習改進,分析成功、失敗的經驗。實力是在實踐中不斷積累出來的,要想具備扎實的教學功底,必須努力鉆研業務,不斷地向有經驗的老教師學習請教好的教學方法,使自己更快地成長起來。在教學中注重教學藝術的運用,教學藝術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施加影響,使學生愉快地接受和完成學習任務所使用的一系列教學方法、技能或技巧,教師教學藝術水平的高低、綜合地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機智,思想境界,知識力量和人格魅力。
我國自古就有教育者提出了“親其師方能信其道”的觀點,而蘇霍姆林斯基也曾經說過:“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節課上享受到沸騰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現代教育的觀點也要求教師為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在老師的熱愛、尊重、期待中去主動學習,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必要的條件。
為了讓課堂處于一種比較寬松和諧的狀態,更好地建立“師友型”的師生關系,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也是好辦法。單一傳統的“講授—接受”式課堂教學模式,對于計算機課并不適合。操作性強的內容就應采用“示范--模仿”式教學;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可運用“提問—討論”的形式,在遇到疑難時,可以互相討論;在“引導—探究”模式的運用后,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得以發展……和諧的教學氣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造了條件。
“任務驅動”教學法包括幾下五個方面。例如,使用3ds max軟件,制作電腦桌。
設計任務。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和操作,邊學邊做,任務評價,總結規律,掌握技巧,在設計任務時首先要注意結合學科、學生和教學設備等實際情況,解決好趣味性和實用性的統一,學生的興趣往往來源于生活,如何用計算機解決產生活中碰到的各種問題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每一門課程都有完整的教學內容提要,而每次課的內容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個模塊,在設計任務時要以實現一個整體任務為最終目標,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把大任務拆分成若干個彼此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小任務。其次要把握可擴展性和限制性相統一,要求設計得具體明確,要求學生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任務,對于幫助學生掌握必備知識和技能是必不可少的,可擴展性的任務是不給學生過多的限制,充分發揮學生的天性,自由設計和創作,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鼓勵學生邊學邊做。這期間,學生會碰到一些問題,對學生存在的共性問題,可由教師統一示范,個別單獨輔導,這是學生消化和吸收知識的階段,是學生由不會到會,由初識到熟練掌握的階段,也是學生充分調動各種感官,發揮各種能力的階段,時間上可占整個教學進度的一半左右,在教學進程中是一個緊張的時期。教師要多和學生進行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轉變觀念,教師指導學生,使學生少走彎路,保證學生自主學習有序進行,教師要學會與學生平等相處,互相學習互相交流,讓掌握較好的學生做小老師,互動通過演示,分組討論,交流資料等方式進行。
把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和操作教給學生。教師主要是提出具體任務和要求并輔以樣品演示,然后對如何完成這一任務進行步驟和方法分解、總結特點,教師主要是方法上的指導,還可結合實際應用做一些啟發性的提問,使學生知道從哪里入手做,從哪些方面可以做些變化,用到哪些知識點,從哪里并以什么方式獲得所需要和知識,教師引而不發,充分調動學生好奇心和創作欲望。
積極的評價機制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對每個學生做的3ds max作品—--電腦桌進行評價,要注重細節,同時也可以進行學生互評----激勵為主,允許學生多次修改自己的作品直到達到標準,從評分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建立起一種良好的激勵機制。
自學能力是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當今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的社會,每個人只有具有終身學習的思想,不斷地提高自我的知識水平和整體素質,才能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學校教育承擔著培養我國現代化建設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學校除了要使學生熟練掌握文化知識專業技能之外,更應當重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使畢業生在工作崗位上能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和新方法,為以后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總之,現代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注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才能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適應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魏小梅 計算機教學中的能力培養[J].科學教育論壇,2006 (04).
[2]宋軍營 職業學校計算機實踐教學之我見[J]內江科技,2209(08).
[3]崔曉靜 切實提高高校計算機教學質量,深度激發學生應用計算機技能[J]計算機教育2012 (02).
作者簡介:
王立巍(1972-)女,吉林市人,北華大學師范分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計算機教學、計算機程序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