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姍姍/桂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
論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服務體系的構建
楊姍姍/桂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摘 要】大學英語教師作為大學英語教育的主體,其專業素質關系到大學英語教育質量。針對目前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存在的問題,本文在分析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困境的基礎上,構建了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服務體系,以期能為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幫助其有效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服務體系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教師隊伍建設應擺在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最優先的戰略地位。大學英語教師作為大學英語教育的主體,其專業素質直接關系到我國大學生英語水平的提高以及大學教育改革的成敗。而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離不開專業發展服務體系的支持,因此對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服務體系的研究就變得十分重要與必要。
教師專業發展是一個有意識、持續和系統的過程,眾多學者對教師的專業發展進行不同視角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觀點:霍伊爾、佩里和羅清水等認為,教師專業發展涉及教學過程的每個階段,是教師為了實現自我成長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能的過程[1];以比利特爾為代表學者認為,在討論教師專業發展時,一方面應側重關注教學方法或課程本身所需要的教學改革創新的實施情況,另一方面應該側重探討能夠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心態以及組織學習的主客觀條件[2];威迪恩等則認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既是專業技能的提升,也是個體自身成長的歷程,這個歷程是與專業培訓、社會的保障機制密不可的,是一個系統的變化發展過程[3]。根據以上定義,筆者認為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指大學英語教師在從事教學活動中,自身教學能力、教學方式方法的提升以及教師的個人素養提高,它既需要教師自我的努力,也需要外部環境的支持。
2.1安于現狀,專業發展缺乏動力
大學英語教師要實現專業發展,就必須具有積極進取的心態,只有教師自己認識到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并努力為之行動,其所具備的專業知識與能力才會得到提升。但實際情況是,相當部分大學英語教師都安于現狀,對自身的專業發展甚少思考,認為上完規定的課時就可以了;這一問題在新進教師和老年教師群體中更為嚴重。新手教師在找到工作之后,比較容易出現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狀態,他們在上完每天的課程之后,很少思考自己的專業發展,認為科研太難,評職稱太難,從而缺乏專業發展的動力。而即將退休的教師則更是缺乏專業發展的動力,因此這兩類教師在自身專業發展的動力方面都存在明顯的不足,他們安于當前的狀態以及取得的成績,缺乏專業發展的決心與動力。
2.2制度僵化,與教師需求脫節
各個高校普遍比較重視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制度建設,各個學科都制定有教師培訓制度,用以幫助各科教師快速適應自己的工作,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但目前學校在教師培訓制度的制定、選擇與實施方面,不分教學團隊的梯隊結構、教師的基礎背景和發展方向等實際情況,統一標準,統一方案,統一載體,統一要求,結果是雖然學校花費很大的精力為教師搭建鍛煉的平臺,但由于脫離了教師的實際需求,導致教師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達不到應有的效果[4]。教師專業發展是有階段性的,同時由于教師個體成長背景不同,對專業發展將有不同的訴求,需要不同的發展途徑。而目前各個高校存在的教師培訓制度僵化,培訓與教師實際需求脫節已成為高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困境之一。
2.3課時較多,教學科研難以協調
高校英語教師承擔著全校學生的英語教學任務,覆蓋了從專科生到博士研究生不同的學生群體,在對不同的學生群體進行授課時,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與教學目的都會很大的不同。由此可見高校英語教師的教學任務之繁重,課時之多。在如此繁重且復雜的教學任務壓迫下,教師往往疲于應付備課、授課、各種教學檢查等工作,對于科研以及自身的專業發展方面投入的精力與時間往往比較少,因此很難開展科學研究,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對于剛入職的青年教師來說,這一問題更為嚴重,他們的教學經驗與教學方式方法都還存在較大的不足,尤其是教學經驗更是難以與老教師相比,這就使得他們在備課與授課時,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自己的剩余時間就更少,課時任務甚至有時都完成的比較粗糙,自身的專業發展更無從談起。
2.4缺乏指導,專業發展無從下手
古語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最本職工作。教學工作的完成,離不開教學技能、教學方法與教學水平的提升,這也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最根本需求,離開了教書育人這一本職工作,教師就不能稱其為教師,或者至少說不是一個稱職的教師。對于新入職的青年英語教師來說,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備課,但在實際的授課效果卻不夠理想,得不到學生的認可。他們迫切希望能夠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與教學水平,獲得學生的認可,實現自身的專業發展。但是,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卻很少能夠得到及時、正確的指導,導致自身的教學技能總是很難得到提高,同時學生的不認可也打擊了教師備課的積極性,有的老師甚至不敢再嘗試新方法與新手段,只求每天上完課就了事,與學生的交流互動甚少,完全不了解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需求,自身專業發展更是無從下手。
3.1加強教學反思,提升專業素養
教師成長與發展的首要條件,就是能夠進行自我反思,做出正確的自我評價和教師的自我改造[5],從某種程度上說,課堂教學就是教學反思與教學實踐的結合,如果教學實踐脫離了教學反思,教師就很難實現自我發展[6]。可見,不論是對于課堂教學的把控,還是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在備課、授課之余,一定要經常性的開展教學反思,并及時發現反思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更改,通過錄像觀看、與同學們交流、觀摩優秀教師講課等多種形式了解自己在備課以及在教學方法、教學技能、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掌控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對照整改,不斷提升自身教學技能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對課堂的掌控能力,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
3.2搭建交流平臺,提高教學技能水平
針對青年教師教學經驗不足但對于現代教學方式與手段比較了解,老年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對于難以駕馭現代教學手段的現狀,可以在高校英語教師中搭建教學交流平臺,大家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實現教師的專業發展。具體來說,青年教師可以多向經驗豐富的老年教師學習,同時對于自己所擅長的現代的教學手段的運用也要分享給老年教師;中年教師與青年教師年齡相差不大,他們剛剛走完的道路就是青年教師需要走的路,其經驗可以幫助青年教師解決遇到的現實問題,同時他們與老年教師也有著師徒關,起著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老年教師對于自己現代教學方式方面的不足,可以多和年輕的教師交流,彌補自身的不足,同時應該對青年教師提出的問題及時給以細心的指導,幫助他們更好的適應及完善教學。通過老中青教師組成的教學交流平臺,共同促進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專業發展。
3.3完善激勵機制,促進教師積極性
針對高校英語教師安于現狀,對于自身專業發展不積極、缺乏動力的問題,應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提升高校英語教師對自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首先,應通過宣傳教育,使高校英語教師認識到專業發展的重要性,使他們從內心認可并接受專業發展的緊迫性;其次,要建立專業發展的激勵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并與教師的職稱評定、年度考核掛鉤,對于完成相關專業發展課程的老師給予一定精神鼓勵與物質鼓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解決行動上的問題;再次,在激勵機制的建立與完善的過程中要多調研,建立的機制要符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不能好高騖遠,也不能故步自封,要落到實處,辦好實事;最后,激勵機制建立后,一定要嚴格的執行,如不能嚴格貫徹執行,一切制度都將失去它本身的先進性,甚至會成為組織發展的拖累,阻礙組織的進一步發展。
3.4做到教研結合,實現教學與科研協同發展
教學與科研是高校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高校教師專業發展的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不可偏廢。然而大多數大學英語教師因為教學任務偏重而認為科研與教學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但事實上,只要找到正確的方法,在做好教學工作的同時,科研也是可兼顧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將在教學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總結的經驗通過歸納演繹的方式進行升華,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這就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要多思考、多記錄、多與學生交流,將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積累的教學經驗、發現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行及時整理記錄,并進行理論的運用與整合,通過不斷的積累,不斷的歸納演繹,實現自身科研的突破,達到教學與科研相長,教學水平與科研水平同步提升目的。
3.5關注教師需求,切實提升培訓成效
針對在教師專業培訓計劃制定與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一刀切、忽視不同職業階段教師實際需求情況的問題,要求高校在制定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計劃與培訓方案時,必須充分考慮到不同專業背景與不同職業發展階段教師的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制定培訓規劃與方案,切實提升專業培訓的成效。對于剛入職的青年教師應當通過培訓提升他們的教學技能與教學水平;對于具有一定經驗的中年教師,則應加強對他們在科研能力方面的培訓,幫他們實現教學與科研的良性互動發展;對于已經處于教學生涯后期的老年教師,則應幫助他們樹立繼續發光發熱、為教育事業獻身,培育接班人的理念,共同把教書育人工作做好。只有通過以上途徑才能實現處于各個職業階段教師的專業成長,真正將教師的專業發展融入教師的整個職業階段與生命階段。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教師專業化理論與實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5.
[2] 葉瀾,白益民.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222-226.
[3] 羅清水.終生教育在國小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J].研習資訊,1998,(4):12.
[4] 樊豐富,成軍.高職院校教師專業發展服務體系的構建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3(12):77-80.
[5] 上寺久雄,趙一奇等譯.教師的心靈與風貌[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6] 芮燕萍.教師自我發展與教改行動的相關性研究[J].外國語文,2010(4):117-121.
項目來源:
本文為作者主持的廣西新世紀教改工程項目:“國際化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區大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環境構建與實踐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楊姍姍(1985-),河南舞鋼人,桂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英語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