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東利,邢曉娜,魯春陽
(1.河南城建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36)
河南省入境旅游的特征研究
苗東利1,邢曉娜1,魯春陽1
(1.河南城建學院,河南 平頂山 467036)

利用河南省2005~2013年《統計年鑒》,選取國內游客收入、旅游創匯收入等原始數據進行河南省入境旅游的特征研究。研究表明,河南省入境旅游具有增長性、梯度性、差異性等特征。分析了河南省入境旅游的影響因素,并據此提出對策和建議。關鍵詞:入境旅游;特征;影響因素;河南省
旅游業作為朝陽產業,近年來得到了迅猛發展,在區域經濟增長中占重要地位。入境旅游是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縮小地區差異的有效手段[1]。區域旅游發展受到眾多因素影響,存在差異性[2]。2013年河南省入境旅游收入40.92億元,占河南省出口經濟的1.83%,僅占全國旅游創匯收入的1.28%。由于各地區條件的差異,入境旅游發展非常不均衡。開展入境旅游的特征研究,對于認清河南省旅游業發展的特點及地區差異,進一步優化旅游資源,制定切實有效的經濟策略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本文利用2005~2013年《河南統計年鑒》數據及調查公報,選取全省以及各地市國內游客收入、旅游創匯收入等原始數據,計算變異系數,分析河南省入境旅游的特征。
1.1 增長性
旅游外匯年收入逐年增長,2005年旅游外匯收入17.69億元,2013年旅游外匯收入達40.92億元,增長了1.31倍,但是旅游外匯收入占旅游總收入的比重卻越來越低。旅游外匯收入的增長落后于旅游總收入,說明隨著河南省旅游設施的不斷完善和旅游景點的開發,旅游資源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內游客,但是入境旅游需求增長緩慢。
1.2 梯度性
河南省旅游創匯收入分級明顯,2013年。全省18 個地市旅游外匯收入共計65 996萬美元,其中外匯收入在1億美元以上的有3個地市,分別為鄭州、洛陽、焦作,旅游外匯收入共計49 099萬美元,占全省總額的74.40%;外匯收入在1 000萬美元以上的有開封、安陽、新鄉、三門峽、駐馬店5個地市,總額為13 093 萬美元,占19.84%;其余10個地市(平頂山、鶴壁、濮陽、許昌、漯河、南陽、商丘、信陽、周口、濟源),旅游外匯收入總計3 804萬美元,占5.76%,其中旅游外匯收入最低的許昌市僅6萬美元,占0.009%。按照旅游外匯收入高低可以把河南省分為三個梯度,第一梯度為高收入城市,包括鄭州、洛陽、焦作;第二梯度為中等收入城市,包括開封、安陽、新鄉、三門峽、駐馬店;第三梯度為低收入城市,包括平頂山、鶴壁、濮陽、許昌、漯河、南陽、商丘、信陽、周口、濟源。

表1 2005~2013年度河南省旅游收入分類統計/億元

表2 2013年度各地級市旅游創匯收入/萬美元
1.3 相對差異
變異系數(CV)又稱離散系數,是一組數據標準差與數據均值之商,反映數據的離散程度。河南省各地市入境旅游的變異系數反映了各地市入境旅游收入的相對差異。采用表2、表3、表4的數據,首先計算標準差VOC,再計算變異系數CV。2013年度河南省各地級市旅游收入COV為5 793.60,CV為1.629 3。按同樣的方法,2012年、2011年度CV分別為1.604 7與1.600 7,可以看出變異系數逐漸增高,說明各地市入境旅游收入的相對差異進一步擴大。

表3 2012年度各地級市旅游創匯收入/萬美元

表4 2011年度各地級市旅游創匯收入/萬美元
河南省入境旅游收入的影響因素主要有:
1)資源稟賦。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主要由旅游資源決定,不同種類、不同級別的旅游資源產生的入境旅游吸引力不同。河南省旅游資源較為豐富,種類多,特色明顯,但分布不均,較為零散。自然資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北部和南部的山地,人文旅游資源主要集中在黃河流域[1],造成了旅游收入的區域差異性較大。
2)交通條件。交通條件影響旅游目的地的進入性,交通費用越低、進入更便捷的旅游目的地更具吸引力。河南省入境旅游最為發達的鄭州擁有新鄭機場,并處于京廣鐵路與隴海鐵路交匯處,另外還有發達的高速公路網,交通便捷,并輻射周邊的洛陽、焦作等地,形成河南省入境旅游的第一梯度,而自然資源豐富的豫南、豫西南等地因交通落后,導致旅游業發展緩慢[1,3]。
3)服務設施。旅游業作為強關聯產業,它的發展需要其他產業,尤其是飯店、餐飲、娛樂、購物環境等第三產業的支持,這些配套的服務設施也會影響旅游產品的吸引力[4]。2013年鄭州、洛陽、焦作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分別為41.67%、34.33%、24.79%,許昌、濮陽、鶴壁則分別為22.81%、20.67%、18.46%。
4)集群效應。旅游產品的集中程度也會影響其吸引力,旅游是一項綜合性消費行為,交通花費24 h,而游覽行為僅5 h的旅游產品吸引力顯然較低[5]。
針對河南省入境旅游的特征,提出以下建議:
1)提升旅游產品級別。河南省高級別旅游產品較少,國際吸引力較弱。對于已經較為成熟的旅游產品,應積極申報更高級別的旅游等級,如富有特色的中原文化以及古代文明。還有些地方旅游資源雖然豐富,但是開發不夠,應進一步加大開發力度,如伏牛山、大別山、桐柏山等“三山”景觀。
2)開發綜合的旅游線路。孤立的產品難以形成規模效應,要努力開發聯動性旅游產品,以鄭州、洛陽、焦作為中心,向四周輻射,開發綜合的、立體的旅游線路,豐富旅游產品的內涵,一方面可以進一步促進高收入城市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能帶動欠發達地區的開發。
3)優化產業結構,完善服務設施。目前,河南省產業結構不合理,基礎服務設施還很薄弱,制約了旅游業的發展,限制了景點的游客容量[6]。
4)加大宣傳,采用多種營銷模式[7]。河南省旅游產品的國際知名度較低,要拓寬宣傳途徑,采用多種方式宣傳和先進的營銷模式,如發行旅游年卡、部分景點免門票等方案,對提高河南省入境旅游收入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1] 史本林,張宏娜,孟德友,等.河南入境旅游經濟區域差異及極化格局研究[J].地域研究與開發,2011,30(2):128-132
[2] 萬緒才,王厚廷,傅朝霞,等.中國城市入境旅游發展差異及其影響因素[J].地理研究,2013,32(2):337-346
[3] 張廣海,田紀鵬.山東省旅游經濟低于差異研究[J].商業研究,2008(4):163-167
[4] 趙東喜.中國省級入境旅游發展影響因素研究——基于分省面板數據分析[J].旅游學刊,2008,23(1):41-45
[5] 劉敬華,王輝,張愛平.區域旅游吸引物空間認知與優化探討[J].地理空間信息,2015,13(1):87-89
[6] 曹新向.河南省國內游客旅游消費變動的分析[J].旅游論壇,2009,2(4):583-587
[7] 楊靖,朱創業,蔣岑.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場營銷[J].特區經濟,2007(2):186-188
P208
B
1672-4623(2016)06-0030-02
10.3969/j.issn.1672-4623.2016.06.010
苗東利,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GIS應用與區域旅游經濟。
2015-11-27。
項目來源:河南省教育廳規劃資助項目(2014-GH-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