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娃·卡內羅
在大部分人看來,每天跑步可以算是一種非常健康的生活方式了吧,但跑步就對人體完全沒有害處嗎?跑步這項運動又是否適合所有人呢?答案都是否定的,不過不用擔心,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比跑步更健康的運動——快走。
跑步是人類最原始的體育運動,最早的古希臘古羅馬競技場中就有了跑步這個項目。長久以來,人們都把跑步和健康緊密聯系在一起,但其實,并不是每個人的身體條件都可以負荷得了這項運動的。不過,快走就不一樣,相較于跑步而言,快走對人身體條件的要求更低,卻又同樣能達到強身健體的功效。
“快走”這個詞中有一個“走”字,但這并不等同于它就是走路,只是因為快走的步子比較輕,不像跑步時的腳步那么重,所以在快走的時候,看上去更像是在走路。不過,快走并不是漫無目的地一邊看著風景,一邊慢悠悠地散步,也沒有一個固定的速度作為判斷標準,快走是一種速度盡量快的步行。

先做個身體測試吧專家建議,之前沒有運動習慣的人,在準備開始堅持一項長期的運動前,最好先找醫生做一個全方位的身體素質測試,以便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個大致的了解。
如何計算運動強度
馬德里歐洲大學的專家亞歷山大·露西亞表示,當人們進行適度運動的時候,身體的代謝當量大約是在3梅脫(MET)到6梅脫之間。1梅脫是指每公斤體重,從事一分鐘活動,消耗3.5毫升的氧氣,這樣的運動強度為1梅脫,相當于健康成年人安靜坐著時的代謝水平,如果超過了6梅脫,就算是在進行激烈運動了。那么,我們如何得知,自己的運動強度是在3梅脫,6梅脫還是8梅脫呢?專家給出了一個簡單的判別標準:當你在運動的時候,還能夠正常地和同伴交談,那么你的運動強度就是在3梅脫到6梅脫之間。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看心率,馬德里薩達尼斯醫院的胡里奧·加爾松醫生解釋道:用220減去你的實際年齡,就可以得到你的最大心率,即在最大負荷下,耗氧量和心率不能繼續增加時心率到達的最高水平,當你在運動時,比較合適的心率范圍是在你最大心率的60%左右。
那么,每周快走的次數和持續時間,應該保持在什么樣的范圍內比較合適?加爾松醫生認為,每周快走5到6次,每次持續時間在45分鐘左右,就可以達到最好的鍛煉效果。盡管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是,成年人每周至少應該進行150分鐘適當強度的鍛煉,但加爾松醫生認為,真正的鍛煉時間要達到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時間的2倍,即每周300分鐘,從周一到周五每天至少1小時,這樣才能對身體健康起到最大的幫助。
如果每天堅持快走1小時,在這1小時內總共可以消耗掉多少卡路里?美國Fitness健身俱樂部的專業私人教練露絲·科恩表示,假設我們是以每公里18分鐘的速度快走,那么每分鐘可以消耗4.75千卡的熱量,快走1個小時就可以消耗掉整整285千卡的熱量。科恩教練還提到,如果在快走的過程中加上間歇性的跑步,身體在單位時間內消耗的熱量還可以再加倍,但這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的負擔,不是所有人的身體條件都適合這么做,所以并不推薦大家嘗試。
快走的姿勢很重要
盡管加爾松醫生也認為,快走是老天賜予人類最自然、最健康的一種對抗肥胖的運動方式,但他也提醒大家,在快走中要想避免不必要的損傷,學習并掌握快走的正確姿勢十分必要。對此,加爾松醫生建議:在快走中要盡量挺直身板,以保證身體的平衡,如果長時間保持身體向前傾斜,會對腰部肌肉造成過度的壓力,相反地,如果長時間保持身體向后傾斜,又會對髖部造成過度壓力。肩膀則可以放松地前后擺動,抬頭挺胸,面向前方,這樣的姿勢可以減少對頸部的壓力。
加爾松醫生還表示,之所以他更推崇快走,而不是跑步作為人們首選的運動方式,是因為快走比跑步的門檻更低,適合的人群更廣。他解釋道:“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跑步,但幾乎所有人都適合快走。”
堅持快走的好處
加爾松醫生還為我們列舉了快走對健康有哪些好處,長期堅持快走不僅可以鍛煉到全身的肌肉,增加身體的柔韌性,預防心血管疾病,優化身體機能,還可以降血壓,降低患上呼吸疾病、骨質疏松等病癥的幾率,達到減少身體多余脂肪,提升機體自身免疫功能的良好效果。
長期堅持快走,還可以降低人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即“壞”膽固醇的含量,這類膽固醇會增加人體患上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也被證實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同時,快走作為一項全身性的運動,可以鍛煉到胸肌、臀肌、四頭肌、腹肌等身體大部分的肌肉,增強身體的耐力,提升身體的柔韌性和靈活性。快走對于強化身體關節、軟骨、韌帶、跟腱也有著顯著的成效。由于快走需要活動到踝部、胯部、膝蓋和髖部,還可以防止這些部位出現關節軟骨退行性變和骨質增生,預防出現骨關節炎和骨質疏松的癥狀。
另外,快走還有一項令人想不到的神奇功效,那就是可以改善便秘癥狀。長期堅持快走,可以改善人體的消化系統,促進腸道蠕動,使人體的排便周期變得更加規律,減少便秘的狀況,從長遠的角度來看,還可以降低人體患上大腸癌的風險。

約上小伙伴一起快走吧,這樣不僅可以幫助你們把快走的習慣堅持下來,還可以讓快走的過程變得更有意思。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跑步
其實,上述關于快走對于健康的種種好處,通過跑步也可以達到,那為什么我們要在這里極力推崇快走,而不是跑步呢?因為醫學專家們很早就發現,跑步并不是一項具有普適性的運動,對于一些缺乏運動經驗的人、老年人、肥胖癥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和一些急慢性疾病患者來說,跑步具有相當高的風險性。即使是身體健康的正常人,在跑步之前如果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準備,或是在跑步的過程中沒有掌握正確的姿勢,都有可能造成關節部位的損傷。
而且對于很多人來說,跑步的過程十分痛苦,需要耗費較多的體力,跑步對于人體肌肉、關節和跟腱部分的沖擊也較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對這些部位造成無法修復的損傷,所以一般人很難將跑步的習慣堅持下來。但快走就不同了,快走的過程比較輕松,對于人體肌肉、關節和跟腱部分造成的負擔也比較小,因而相對跑步來說,快走更安全,也更容易堅持。
所以,無論是為了保持身材還是為了活得更健康,專家都更推薦快走而不是跑步,作為人們首選的運動方式。或者,可以將快走當做開始其他運動之前的入門運動,在堅持快走了一段時間,達到了一定的鍛煉效果之后,再根據自身狀況,循序漸進地進行跑步和其他更加激烈的運動。
海灘和柏油路不適合快走
那么,快走對于場地有什么要求嗎?專業健身教練露絲·科恩在對比了柏油馬路、礫石路、沙灘、水泥路、草坪之后,得出結論:柏油路和沙灘最不適合快走,最理想的快走場地是礫石路和草坪。之所以在柏油路上不適合快走,是因為柏油路面過硬,對人體關節有較大的沖擊,而沙灘則是因為太軟,不能對人體提供穩定的支撐,可能導致肌肉和關節的損傷。礫石路之所以適合快走,是因為礫石路面上那些細小的石子可以為人體提供輕微的緩沖,減輕了對關節的直接沖擊,而草坪既沒有柏油路那么硬,也沒有沙灘那么軟,路面的硬度適中,不過還是要注意的是,下過雨后的草坪上會變得比較滑,腳底打滑容易摔倒,這種情況下,還是建議選擇其他更為合適的快走場地。
科恩教練還提醒我們,運動雖然有益健康,但如果運動過了度,就會適得其反,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運動一定要適度。在準備開始一項運動之前,要先對這項運動做一個全面的了解,再結合自己的身體狀況,來判斷自己是否適合這項運動,量力而為。
同樣地,美國運動醫學會(ACSM)也建議,最好是每隔兩年就去咨詢一下專業的醫生,讓醫生為我們做一個全面的身體素質測評,然后再根據當前的身體狀況,來推薦最適合我們的運動。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享受由運動帶來的更加健康美好的生活。
[譯自西班牙《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