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音
摘 要 從“形式追隨功能”到“形式追隨情感”,情感化設計是從用戶體驗角度出發的一種全新設計理念。本文首先基于情感元素的分析,解釋了何為情感;然后從產品情感三層次——本能、行為、反思出發,結合相關設計案例闡述情感化設計;最后探討情感化設計對于提升用戶體驗的價值所在。
關鍵詞 用戶體驗;情感;情感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6)172-0119-01
從“形式追隨功能”演變為“形式追隨情感”,精神體驗日益成為產品成功的核心競爭力。產品本無生命,產品的生命是人的情感再現,人對產品的認同是由一個欲望到戀愛的過程,欲望人皆有之,而戀愛只有相互交流才會產生[ 1 ]。那么產品的情感來源于何處?正是人與產品交互中人的體驗,即用戶體驗。情感化設計就是一種站在人的視角,關注用戶體驗的設計理念。
1 何為情感
《心理學大辭典》中認為:“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反應形式,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
心理學家Robert Plutchik在《The Nature of Emotion》中首次提出了情感輪盤(Plutchlt),包括8種基本情緒和8種各由2中基本情緒構成的高級情感[ 2 ]。在設計中,我們可以觀察用戶在使用中的情緒狀態,利用量化數據對用戶抽象體驗數據進行分析,從而能夠有目的性的設計,引起人們的情感觸發。
2 何為情感化設計
情感化設計(Emotional Design)是由美國認知心理學家Donald Norman在《情感化設計》一書中提出,并提出了產品情感三層次理論[3],分別為本能層次——外形;行為層次——使用的樂趣和效用;反思層次——自我形象、個人滿足、記憶。
Arron Walter在《Designing for Emotion》中,將情感化設計與馬斯洛需求層次(Maslow Hierarchy Needs)對應起來,產品特質從高到低依次被劃分為功能性、可依賴性、可用性和愉悅性四個層面。情感化設計正是處于最上層的“愉悅性”層面中[4],是一種產品與用戶更深層次的情感溝通。
2.1 本能層次的情感化設計
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及味覺構成了人類的感官信息,代表了用戶對于產品的第一感覺。在產品設計中增加某些感官要素,增強用戶與產品之前的相互交流,是能夠使產品更具有體驗價值的最直接的辦法。
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中介紹過一個案例[ 5 ]:設計師佐藤雅彥曾重新設計了日本機場出入境的印章:一架飛機,入境向左,出境向右。當每一位旅客看到護照上的印章,都會不禁產生驚喜的“溫暖”感受,就像對他們說“歡迎”“再見”一樣。在產品設計中,一點點視覺設計都能給用戶帶來驚喜的視覺刺激,產生直接的情感交流。
2.2 行為層次的情感化設計
從行為層次出發的產品設計更加注重可用性。對于用戶而言,就是滿足對于產品功能性的需求。對于行為層次的情感化設計,就像Naoto Fukasawa所說:“你不需要用一個說明書去告訴人們怎么使用,它必須是只覺得,讓人們自然的去使用。”
行為層次的情感性主要體現在產品自身的功能性、易用性等方面。如何讓用戶使用產品的過程中產生愉悅感,產生行為層面上的愉悅情感則是這一層次情感化設計的核心所在。
2.3 反思層次的情感化設計
Chest of Drawers:You cant lay down your memories是由荷蘭Droog Design工作室設計的,它是由回收的、扔掉的、廢棄的抽屜和儲物柜捆綁在一起組成的,反映了快速消費的奢侈。You cant lay down your memories則闡述了設計師所要表達的情感:每一個曾經使用過的產品都記錄著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不要隨意丟棄屬于曾經的回憶。
在反思層次上,設計與享受設計的同時,是在創造和享受生活。只有這樣,產品才會被賦予真正的生命力。
3 情感化設計的價值
3.1 情感化設計幫助引導用戶操作
面對一個產品,用戶可能需要學習時間才能夠成功使用它達到預期目標。但是情感化設計能夠提高產品的易學性,人們可以依照自己本能意識去感知產品,無師自通地進行操作,減少了學習代價[ 6 ]。“Dont make me think”-情感化設計能夠代替用戶去思考,從而引發用戶無意識的行為,帶來更加直覺化的操作。
3.2 情感化設計增添產品情感關懷
帕斯卡爾曾說“人是一株會思考的蘆葦”,并且飽含情感,產品卻不同。但是情感化設計卻能夠使產品具有人格魅力,增添產品情感關懷。就像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情感化設計首先會整體營造一種情境,緊接著從與馬斯洛需求底層對應的“功能性”出發,通過情感細節的設計,一步一步直至滿足最高層的“愉悅性”;最后通過劇情的逐步展開,成功地帶領用戶進入到所要講述的故事中,產生真實的情感。
4 結論
電影《卡薩布蘭卡》中有過這樣一段臺詞:“世上有那么多的城鎮,每個城鎮有那么多的酒館,她卻走近了我的。”[ 7 ]沒錯,這就是情感化設計的力量。
參考文獻
[1]楊子倩.產品的情感化設計研究[J].人類功效學,2011,17(2):69-72.
[2]Plutchik, R.The Nature of Emotion[M]. American Scientist. Retrieved 14 April 2011.
[3]Donald Norman.情感化設計[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47-65.
[4]郭曉龍.情感化設計的組成要素及實踐案例[Z].http:// www.uml.org.cn/jmshj/201412193.asp.
[5]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
[6]王玉珊,李世國.情感記憶在交互設計中地價值與應用[J].包裝工程,2011(2):56-59.
[7]Nairo.情感化設計:讓產品釋放正能量[Z]. http://www. woshipm.com/pd/3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