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專,郝利霞,許 吉,李永強,張明海
(1.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北京 100010;2.東北林業大學 野生動物資源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華南虎繁育及野化訓練基地的規劃與設計
吳 專1,郝利霞1,許 吉1,李永強1,張明海2
(1.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北京 100010;2.東北林業大學 野生動物資源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在分析擬建華南虎繁育及野化訓練基地建設條件的基礎上,將項目區劃分成為了野化訓練區、檢疫隔離區、飼養繁育區、獵物放養區、綜合管理區5個分區,并對訓練方式、訓練區劃分、圍欄及配套設施進行了詳細設計,以滿足華南虎野化訓練的基本要求。
華南虎;野化訓練;規劃設計
華南虎(Pantheratigris)是僅分布于我國的特有虎亞種,亦是現存5個虎亞種中最瀕危的一種。由于歷史原因,華南虎現處于極度瀕危狀況,近30年來沒有在野外發現過華南虎個體。國家林業局全國野生動植物研究發展中心通過國際合作,于2003~2007年間先后將5只華南虎運往南非進行野化訓練,到目前經野化訓練的華南虎基本具備野外生存、自然繁殖能力,繁殖成活15頭幼虎,且個體素質顯著提高。2014年,國家林業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發布《關于印發〈接返華南虎回國安置及繼續野化工作方案〉的通知》(護動函[2014]59號),確定在江西省資溪縣和廣東省清遠市各建設一處華南虎繁育及野化訓練基地,以便安置接返回國的華南虎,繼續進行野化訓練和擴大繁育,為今后實施放歸自然做準備。
筆者按照《接返華南虎回國安置及繼續野化工作方案》的要求,通過分析擬建華南虎繁育及野化訓練基地建設條件,進行了功能區劃,并對訓練方式、訓練區劃分、圍欄及配套設施進行了設計,以滿足華南虎野化訓練的基本要求。
擬建華南虎繁育及野化訓練基地位于江西省資溪縣城,基地總面積263.9 hm2,海拔適宜,植被覆蓋率高,水質良好,有一定的獵物資源,且沒有居民居住,符合建設華南虎繁育及野化訓練基地的基本條件。
根據《接返華南虎回國安置及繼續野化工作方案》要求,結合項目區資源分布現狀,將項目區劃分為野化訓練區、檢疫隔離區、飼養繁育區、獵物放養區、綜合管理區5個分區,詳見圖1。
(1)野化訓練區。西至黃泥坑-下堡鄉村道路,東至游步道,面積為173.4 hm2。野化訓練區邊界設置圍欄與外界隔離,野化訓練區內除投放獵物、監測等活動外,應盡量避免人為干預活動。

圖1 華南虎繁育及野化訓練基地功能區劃
(2)檢疫隔離區。位于黃泥坑-下堡鄉村道路中段東側,面積為28.0 hm2,配套建設獸醫站和繁育中心,防范疫病向野化虎群傳播,確保及時救治傷病個體。
(3)飼養繁育區。位于項目區中部山坳,面積為2.5 hm2,配套建設獵物繁育場,保障華南虎捕食野生動物需要。
(4)獵物放養區。位于飼養繁育區南側山坡,面積為20.7 hm2,通過植被改造,為繁育獵物營造適宜的野外棲息地,促使獵物提前適應野外環境。
(5)綜合管理區。位于野化訓練區、飼養繁育區和獵物放養區東側,面積為66.7 hm2,區內開展管護、科研監測、宣教、生態旅游等各項活動。
4.1 訓練方式
華南虎野化訓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檢疫隔離階段,華南虎接返后先進入檢疫隔離區,進行檢疫隔離和食物轉換適應;第二階段為野化訓練階段,單個華南虎個體放入圍欄訓練區(優先放入小圍欄訓練區),進行華南虎個體的野外環境適應和尋找獵物、捕捉獵物、處理獵物等捕食技能訓練??勺们榭紤]繁殖期雌雄混群和育幼期亞成體混群,進行進一步野化訓練,包括領域行為、繁殖行為等。不同圍欄訓練區的虎個體應采取定期輪換,以提升野化訓練效果。訓練時段劃分采取“訓練期-間隔期-訓練期-間隔期…”的方式,即每次訓練期結束后應設置間隔期,以利于獵物種群的恢復。
4.2 訓練區劃分
根據上述華南虎野化訓練要求,野化訓練區分為小圍欄訓練區和大圍欄訓練區兩種,大圍欄訓練區的野化訓練強度相對更高。結合野化訓練區的地形條件,將野化訓練區劃分為1號小圍欄訓練區(面積為12.0 hm2),2號小圍欄訓練區(面積為10.2 hm2),3號大圍欄訓練區(面積為85.5 hm2),詳見圖2。

圖2 野化訓練區劃
4.3 圍欄及配套設施
為確保公共安全和華南虎野化種群安全,必須按要求設置圍欄、脈沖電網進行封閉,防止華南虎個體逃逸。圍欄一般設置于山脊線,通過山體部分應置于山體內側,必要時還需對鄰近圍欄的樹木進行清理,以增加華南虎及其他動物跳躍逃逸難度。
野化訓練區邊界設置雙層圍欄,長度為5 km,兩層圍欄間距為2 m;野化訓練區內部分隔圍欄和綜合管理區的分隔圍欄采用單層圍欄,長度為2 km。雙層圍欄根據圍欄建設地段地形情況分為平地圍欄,坡地圍欄2種做法,單層圍欄做法參照雙層圍欄中的平地圍欄。
圍欄配套設施包括脈沖電網、圍欄大門、圍欄轉換門、視頻監控系統、警示牌、圍欄巡護步道等。
(1)脈沖電網。在野化訓練區邊界圍欄內側設脈沖電網,長度為5 km,包括脈沖電網系統1套,供電設施1套,脈沖電網系統應符合《監所周界高壓電網裝置》GA247-2000的要求。
(2)圍欄大門。設置圍欄大門7處,主要用于獵物投放、監測、設施維修等,均采用電動門。
(3)圍欄轉換門。在相鄰圍欄訓練區間設圍欄轉換門,共設置4組,實現虎在不同訓練區間轉移輪換。圍欄轉換門均采用電動門。
(4)視頻監控系統。在野化訓練區邊界圍欄沿線設置視頻監控點25個,包括基座、立桿、攝像機、防雷系統等。
(5)警示牌。在野化訓練區邊界圍欄沿線設置警示牌25塊。
(6)圍欄巡護步道。沿北部、東部和南部雙層圍欄的外圍新建圍欄巡護步道,長度約為3.5 km。
擬建華南虎繁育及野化訓練基地面積為263.9 hm2,這與通常認為的華南虎最小家域范圍的200 km2有很大差距,項目區雖有一定的獵物資源,但尚不能滿足華南虎的食物需求[1~3]。按《接返華南虎回國安置及繼續野化工作方案》要求,為促進華南虎進一步野化,更好地適應野外生存條件,并不斷繁衍,華南虎繁育及野化訓練基地原則上應采取向野化區釋放活體野生動物方式,由華南虎自主捕食。本次規劃設計了飼養繁育區、獵物放養區,提前儲備一定數量的捕食動物活體,確保華南虎接返后不出現食物短缺現象。
繁育獵物種類和規模的確定方面,考慮到繁育獵物種類應為華南虎的主要獵物、應為當地原生物種、目前已具備對該物種進行人工繁育繁殖的成功經驗這三個因素,確定繁育獵物種類包括野豬、黃麂、梅花鹿、水鹿等。根據野化訓練工作安排,該基地進行野化訓練的首批華南虎的個體數為3~6只,每只虎平均捕食量按50頭/年,估計年總捕食量約為150~300頭,由于項目區內現有野豬等獵物資源有限,華南虎所需食物基本依賴人工投放,需配套建設能夠容納200只野豬和200只鹿類的獵物繁育場所。
[1]馬建章,張明海,姜廣順,等.我國老虎及其棲息地保護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野生動物學報,2015,36(2):129~133.
[2]張明海,馬建章.野生動物生境破碎化理論探討[J].野生動物學報,2014,35(1):6~14.
[3]曹 青.散養華南虎行為學及其潛在棲息地的分析[D].北京:北京林業大學,2008.
2016-07-27
吳 專(1981—),男,主要從事林業規劃咨詢工作。
S865
A
1674-9944(2016)17-0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