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文,湯慶寧,江明峻
(1.廣西省賀州市林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賀州 542899;2.廣西省梧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廣西 梧州 5431002)
八角優良農家品種對比試驗
梁 文1,湯慶寧2,江明峻1
(1.廣西省賀州市林業技術推廣站,廣西 賀州 542899;2.廣西省梧州市林業科學研究所,廣西 梧州 5431002)
將廣西八角優良農家品種在1996~1997年推廣造林中進行了品種對比試驗。結果表明:18年生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三個品種單株產果量分別為18.7 kg、17.8 kg、17.3 kg,比普通紅花八角(對照)單株產果量12.6 kg分別高48.8%、41.8%、37.6%;19年生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三個品種單株產果量分別為23.4 kg、21.3 kg、21.4 kg,比普通紅花八角(對照)單株產果量14.8kg分別高58.1%、43.8%、44.8%,宜在桂東南及周邊地區推廣種植。
八角;農家品種;對比試驗
八角是廣西著名的香料和藥用樹種,用途廣,經濟價值高。經多年的努力,廣西的八角造林面積、產量均居全國各省(區)首位。栽培品種有普通紅花八角、普通淡紅花八角、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等13個品種。其中,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等品種相對其它品種單株產量較高,大小年不明顯,產量穩定性較好,已被確認為梧州市、賀州市適宜種植的優良品種,為大面積推廣提供了基礎。本試驗項目來源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九五”林業科技項目“八角優良品種(品系)推廣”(桂林科字[1996]第59號),結合廣西賀州市八角基地建設,開展多點推廣八角優良品種示范林建設的一部分,現將八角優良品對比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八角優良品種對比試驗地點位于廣西昭平縣木格鄉大垌村林場,北緯23°40′24″、東經110°30′40″。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地貌為低山,海拔300~700 m,坡度在20°~35°之間,林場為四周互為屏障的谷地山坡,氣候溫涼、雨量充沛,日照較少,冬暖夏涼的特點。年平均氣溫為19.9 ℃,極端最高溫37.4 ℃,極端最低溫-1 ℃;年均氣溫≥10 ℃的活動積溫為6953.1 ℃,年均降水量2046.6 mm,年均蒸發量1419.9 mm,相對濕度81%。土壤以砂頁巖紅壤為主,土壤厚度中等通透性好,質地疏松,保水保肥性能良好,林地立地條件以Ⅰ、Ⅱ類地為主,生態環境較好,非常適合八角的生長。根據廣西八角栽培區劃,昭平縣木格鄉大垌村林場屬于八角栽培區中帶:桂東南中山低山主要栽培(Ⅱ1)。
3.1 研究材料
本試驗在廣西昭平縣木格鄉大垌村林場分2批進行,1996年春種植46.67 hm2,1997年春種植66.67 hm2,造林品種為廣西八角品種資源調查中確認的最佳農家品種: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為主(1985年8月通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委成果鑒定登記號86073),對照為普通紅花八角,種源來源于廣西藤縣共青林場八角優良品種母樹林。
3.2 試驗方法和試驗設計
采用隨機區組排列法試驗設計,每試驗小區1.33 hm2,每品種25株,4個品種共100株, 4個重復,分別在1996年、1997年春種植。
3.3 調查測定和統計分析方法
2015年8月13~18日。測定每試驗小區每品種單株的樹高、冠幅、單株產果量(春果產量所占比例極少,不作統計)。將4個品種對比試驗調查測定數據,輸入計算機在Excel軟件上完成進行統計分析計算。
3.4 主要營林措施
栽培技術主要參考了1989年4月由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批準的“廣西八角豐產標準”。整地方法采用塊狀整地,挖穴規格50 cm×50 cm×40 cm,株行距3 m×4 m,種植密度為50株/畝,采用三角形配置種植。種植時間以春初為好。基肥每穴施八角專用基肥0.5 kg。苗木規格要求根系完整,二年生苗高80 cm以上,地徑0.8 cm。定植時間選擇陰雨天定植。撫育管理:每年至少進行2次中耕除草,以1~2月和5~6月各1次,用草甘磷化學除草和人工除草相結合,八角成林的撫育管理一般2~3年墾復1次。樹冠管理:對生長旺盛,擾亂樹形的徒長枝、交叉枝以及骨干枝上直立生長的枝條、過密枝、纖弱枝、病蟲枝、枯枝從基部剪除。施肥:采用當時我區最新營養平衡配方施肥法,每年施八角專用肥1~2次,每次每株1.0~1.5 kg。做好日常病蟲害發生的觀測和預防工作。
4.1 18年生八角不同品種對單株產量的影響
對 18年生(1997年春造林)不同品種單株產量進行調查,結果如表1。

表1 18年生八角各品種單株產果量 kg
從表1可以看出,柔枝紅花八角平均單株產果量18.7 kg、柔枝淡紅花八角平均單株產果量17.8 kg、柔枝白花八角平均單株產果量17.3 kg,普通紅花八角平均單株產果量12.6 kg。平均單株產果量增幅計算: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相對于普通紅花八角(設定為對照)平均單株產果量均有較大的增幅,柔枝淡紅花八角增幅48.8%,柔枝紅花八角增幅39.4%,柔枝白花八角增幅37.6%。可見,18年生的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平均單株產果量都比普通紅花八角高。
對 18年生(1997年春造林)4個品種單株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其F值為14.95,大于F0.01(3,15)=2.81,表明各品種單株產量達到極顯著的差異水平,如表2。

表2 18年生八角各品種單株產果量方差分析
為進一步探究各品種主要生長量指標差異程度,對4個對比試驗品種的單株產果量進行多重比較,結果見表3。

表3 18年生八角各品種單株產果量多重比較
注:F0.05=2.33,F0.01=3.27;*表示差異顯著,**表示差異極顯著
表3分析結果表明: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三者之間平均單株產果量差異不顯著,但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三者均與普通紅花八角之間平均單株產果量存在極顯著差異。
4.2 19年生八角不同品種對單株產量的影響
對19年生(1996年春造林)不同品種單株產量進行調查,結果如表4。
從表4可以看出,柔枝紅花八角平均單株產果量23.4 kg、柔枝淡紅花八角平均單株產果量21.3 kg、柔

表4 19年生八角不同品種單株產果量 kg
枝白花八角平均單株產果量21.4 kg,普通紅花八角平均單株產果量14.8 kg。平均單株產果量增幅計算: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相對于普通紅花八角(設定為對照)平均單株產果量均有較大的增幅,柔枝淡紅花八角增幅58.1%,柔枝紅花八角增幅43.8%,柔枝白花八角增幅44.8%。可見,19年生的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平均單株產果量都比普通紅花八角高。
對 19年生(1996年春造林)四個品種單株產量進行方差分析,其F值為26.20,大于F0.01(3,15)=2.81,表明各品種單株產量達到極顯著的差異水平,如表5。

表5 19年生八角各品種單株產果量方差分析
為進一步探究各品種主要生長量指標差異程度,對4個對比試驗品種的單株產果量進行多重比較,結果見表6。

表6 19年生八角各品種單株產果量多重比較
注:F0.05=2.33,F0.01=3.27;*表示差異顯著,**表示差異極顯著
表6分析結果表明: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三者之間平均單株產果量差異不顯著,但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三者均與普通紅花八角之間平均單株產果量存在極顯著差異。
5.1 測試結果
通過對八角優良品種(品系)推廣示范林的調查數據分析表明:18年生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三個品種單株產果量分別為18.7 kg、17.8 kg、17.3 kg,比普通紅花八角(對照)單株產果量12.6 kg分別高48.8%、41.8%、37.6%;19年生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三個品種單株產果量分別為23.4 kg、21.3 kg、21.4 kg,比普通紅花八角(對照)單株產果量14.8kg分別高58.1%、43.8%、44.8%, 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三個品種比普通紅花八角(對照)增產明顯。
5.2 結論
廣西八角資源調查確認的最佳農家品種——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在平均單株產果量上,明顯高于普通紅花八角。因此,桂東地區及周邊適生區營造八角豐產林宜選用柔枝紅花八角、柔枝淡紅花八角、柔枝白花八角為主的良種八角造林。
[1]胡芳名,何 方.經濟林栽培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1:199~200.
[2]馬錦林,陳國臣.八角栽培技術規程[M].北京:國家林業局,2008.
[3]馬錦林,廖建明.八角、玉桂等特色經濟林增效技術示范[C]//廣西林業廳.廣西林業科技成果匯編(2000-2010).南寧:廣西林業廳,2010.
[4]馬錦林,劉善榮.八角果用林選優標準及方法[J].廣西林業科學,1994(3):129~131.
[5]林海志.八角高產穩產栽培新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6]羅鳴福.林業試驗設計方法[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4.
2016-08-26
廣西林業廳科技推廣項目(編號:桂林科字[1996]第59號)
梁 文(1962—),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技術推廣工作。
江明峻(1963—),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木遺傳育種與栽培技術研究。
S573.9
A
1674-9944(2016)17-008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