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琴/安徽財貿職業學院
堅持底線思維提升教師自身學習力
陳琴/安徽財貿職業學院
學習力是教師適應終身學習型社會的一種核心能力。底線思維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社會轉型期提出的重要戰略思想,是一種以“底線”為導向,調控事物按預定方向發展的思維技巧。堅持底線思維,激發教師內生動力、提升教師的學習力,是提升教師素質的關鍵。
教師;底線思維;學習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善于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底線思維是最深入、最徹底、最清醒睿智的“預”,它要求的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做百分之百的準備”、“以‘一萬’的努力嚴防‘萬一’的發生”。底線思維是以底線為導向的一種思維方法和心態,它要求不回避矛盾,不掩蓋問題,是對意識形態領域規律的整體性把握,要求我們始終保持清醒頭腦,自覺順應規律,客觀分析宣傳思想陣地管理中每個細節、每個可能出現的問題,妥善解決各種問題。
底線思維的實質是一種后顧性的科學思維方法,它的最大特點在于在關注矛盾的轉化中把握決策過程,在著眼于負面后果中建立防范體系,在防范的同時努力向好處積極轉化,在最壞的打算中實現最好的結局,也就是“守乎其低而得乎其高”。從古至今,人們對教師的職業看得很高,對教師的要求很高,很多教師對自身要求也很高,在個人修養和實際工作中都努力去達到這些要求,但因為主客觀原因很難達到,于是部分教師產生了職業倦怠,感覺不到教師職業的幸福,而大家對教師群體也就頗有微詞。在巨大反差面前,教師要有底線思維,要守住底線,也要向更高層次努力。
試想,如果自身的學習力不高,自身的文化底蘊和知識水平都很淺,對當前教育變革看不清方向時,我們如何利用戰略思維謀劃未來?如果自身對歷史一無所知,我們又怎能以史為鑒、知古鑒今,善于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如果自身不能及時地了解和應用新技術、新知識,甚至對新技術、新實物采取抵觸情緒,我們又怎能破除迷信、超越過時的陳規,善于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如果自身對教育的最低目標,處事的最低原則都不清楚,我們有如何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呢?因此要深入領會習總書記的五種重要思維方式,就需要有很深的文化底蘊,很廣的人生閱歷和很高的知識水平,說到底就是要我們具有很高的學習力!
學習力是學習動力、學習毅力、學習能力和學習創新力的總和;是人們獲取知識、分享知識、使用知識和創造知識的能力;是動態衡量一個組織和個人綜合素質和競爭力強弱的真正尺度。那我們怎樣提升自身的學習力呢?我想我們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提升我們的學習力:
重視學風建設是對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的繼承弘揚,是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本質要求,是黨應對新形勢新任務的有效途徑。當前,很多學校的學風問題日益突出:一是學習目的不明。很多教師沒有把學習當作一種工作追求,當作一種境界,當作個人素質提升的重要途徑,缺乏終身學習、自覺學習的理念,學習是被動的、短期的。二是學習態度不正。有的教師認為自己現有的知識差不多了,不用學習也能教好學生;有的認為干比學重要,學不學習無所謂,在各種會議上肆無忌憚地講話聊天,批改作業,玩手機,做自己的事;有的認為平時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顧得上學習,對學習不熱心甚至有抵觸。三是學習動力不足。有的教師認為學習新技術不是提高效率,而是一種負擔,缺乏對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缺乏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積極性、主動性不強;有的心浮氣躁,追求享樂,靜不下心,特別是八小時以外的時間,真正長期堅持買書讀書的少、調查研究的少、思考問題的少。這些都是嚴重的學風問題。
改進我們的學風,首先必須要更新學習理念,我們的學習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變化,必須在學習理念上體現科學性、時代性。當今時代,伴隨著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和突飛猛進的科技發展,知識更新的周期大大縮短,各種新知識、新情況、新事物層出不窮。知識總量的翻番周期愈來愈短,從過去的100年、50年、20年縮短到5年、3年。據統計,人類已有知識到20世紀末只占當時知識總量的5%。這表明,歷史綿延很久的“一次性學習時代”已告終結。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就可以管用一輩子。在工業經濟時代,讀十幾年的書,才能夠用一輩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只有堅持不懈地終身學習,才能夠使用一輩子。因此,終身學習應當成為每一個現代人生存和發展的第一需要。所以,提升學習力的首要切入點,是要改進我們的學風,樹立先進的學習理念,包括:“終身學習”,“處處學習、時時學習”,“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團隊學習”,“學習的資源意識”,“研究式學習”,“反思式學習”等理念。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這場學習觀念革命越徹底,提升學習力就更優越。
成功取決于習慣,而非智商。有人研究過,一個人每天閱讀一小時,三年之后可以變成某一問題的專家。教師要善于學習,一個重要方面就在于利用好時間,養成隨時學習的習慣。萬事皆學問,事事皆學問。從古到今,每一個成功者都善于學習,注意養成隨時學習的好習慣。魯迅說:“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在學習上。”李瑞環講:“不要忽視零碎時間,理發、洗澡、散步、坐車等頭腦空閑的時候,都可以用來思索。”毛澤東提出“讓讀書學習占領工作以外的時間”。
對于教師而言,讀書不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更是專業發展的一條捷徑。漫長的閱讀之旅,是一段艱苦而歡喜的修行。雖然學校會組織一些校內外培訓,安排教師短期學習,但是學習的系統性、針對性都不夠,對提升教師的能力很有限。只有讀書,可以不斷地給予自己精神食量,總之,“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沒有捷徑,只有養成隨時學習的習慣,持之以恒,日積月累,才能成為有成就的人。
作為一位教師,其實除了自己學科專業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既要重視教學內容的學習,更要重視教育理論學習;既要重視學習的專用性,更要重視學習的廣博性。我們更需要跨領域學習,樹立全面學習的理念。全面學習理念就是學習者應以濃厚且廣泛的學習興趣盡可能多地進行多方面、多層次的學習,積極拓展知識面、豐富知識結構,促使自己成為一個適應能力強的復合型人才。強調在學好、學精專業知識的同時,應廣泛涉獵相關學科的知識,做到專精與廣博相結合,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作為教師,我們除了教學生學科知識外,還要教學生立德做人,還要管理學生如何高效學習,還要善于疏通學生的學習障礙和心理障礙等等,因此,教師們需要學習多方面的知識,包括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經濟管理和科技信息網絡等方面的知識。特別是經濟管理和互聯網思維方面的書籍,我們更應該主動去學習,你可從中學到很多與教育教學相關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新規則,可以使自己真正成為行家里手、學習高手、教育專家。
底線思維是安全閥,是穩壓器,也是保險杠。堅持底線思維、用好底線思維,不僅能反映出教師的智慧,更是其具有憂患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的集中體現。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教師,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底線意識”,即教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判斷,要體現國家意志,教國家認同的歷史與國情,符合社會主流思想真正反映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要求;因此我們必須時刻告誡自己:在沒有找到更為科學的指導理論和價值觀之前,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追求真、善、美!
[1] 劉小玲,改革呼喚五種思維[EB/OL].http://jx.people.com.cn/n/2014/0623/c190259-21485698.html.
[2] 張麗新,堅持和培育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底線思維[J].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5年(2).
[3]李朝暉,學習型黨組織建設重在“學習”[J].大觀周刊,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