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娟 張文菲 王天昊 陳澍楠 張 彤/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理工科院校就業導向下的商務英語學習策略研究
孫文娟 張文菲王天昊陳澍楠 張彤/長沙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
商務英語是近二十年內迅速發展的熱門專業,其畢業生在就業時卻并不熱門,理工科院校的商務英語畢業生就業率在學校處于落后狀態。本文以ESP需求分析理論為理論基礎,調查我校近兩年商務英語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結合相關用人單位的意見,了解市場的真實需求,查找商務英語畢業生與市場需求的差距,探討了如何以就業為導向,發揮理工科特色,利用大數據時代資源,構建有效的商務英語學習策略。
理工科院校;就業導向;商務英語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的日益加深,社會對既熟練掌握英語又精通國際商務的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舒薇,2014)。然而,在麥可思研究院每年6月發布的《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 中,商務英語已經連續4年被列為“黃牌”專業,意為失業量較大、就業率較低、月收入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的本科專業。商務英語在近二十年內迅速發展成為了熱門專業,其畢業生卻不熱門,值得深思。理工課院校通常有發展良好的理工類強勢學科或專業,英語專業的畢業生不占優勢。以我校為例,2014年我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2014屆英語專業畢業生最終就業率為89.19%(其中商務英語方向的學生占65%),位列全校倒數第二。
本文在ESP需求理論的指導下,調查我校最近兩屆商務英語本科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客觀分析畢業生與市場需求的差距,并結合相關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總結市場對商務英語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真實需求;以就業為導向,幫助學生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并結合理工院校的特色,調整傳統的學習策略,以期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的商務英語自主學習和實踐訓練,改善就業現狀。
(一)需求分析理論
ESP即專門用途英語,是指與某種特定職業或學科相關的英語,與通用英語相比,具有十分明顯的實用性和行業特點。需求分析是ESP課程的基礎(Robinson, 1991)。
Hutchinson & waters(1987)將需求分析細分為目標需求(target needs)和學習需求(learning needs)。目標需求是指未來的工作情境要求學習者必須學會的知識和技能,即需要學什么;而學習需求是指學習者為了學會知識和技能所需要做的,即如何學習。他們認為(1987)“目標需求分析能夠決定我們的目的地,它就像指南針一樣為我們提供方向;而學習需求分析則需要我們依據現有的交通工具(學習情景)、路況(技能和策略)來選擇合適的路線”。
Widdowson( 1978) 強調“需求應該包括學習者和用人單位的雙方需求”。國內也有研究指出”如果把學習者作為需求分析研究數據的主要信息源,研究中只考慮還未涉足職業生涯、對目標工作情景不明了的學習者的動機、需求、愛好、愿望等而弱化目標情境的需求,就會使研究結論主觀性太強,導致數據的不可靠”(李鳳,2010)。
因此,本文綜合調查商務英語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和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以期保證需求分析的客觀性。
(二)需求分析數據的收集
本文基于ESP需求分析理論,設計了以調查市場需求(即目標需求))為目的的用人單位問卷和以調查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為目的的學生問卷。調查對象為我校外國語學院2013屆和2014屆商務英語畢業生。此次調查問卷的發放采取電子郵件的形式。畢業生問卷發放90份,收回有效問卷86份;用人單位問卷發放30份,收回有效問卷23份。
(三)需求分析數據的分析
在對所收集的需求分析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后,本文發現商務英語畢業生在以下方面存在問題:
(1)專業知識。本次調查發現,商務英語畢業生的就業尷尬與用人單位設置的崗位需求有關系,有43.7%的用人單位需要商務英語口譯和筆譯人員,有23.5%的用人單位招聘外貿業務員,其余不多崗位為管理或秘書職務。受現行課程設置的影響,學生在校期間的商務知識學習和語言技能學習有脫節現象,用中文學習商務知識或用英語訓練非商務材料的學習模式比較常見。而商務英語口筆譯要求畢業生在實際商務環境中,將口筆譯技巧和商務知識互為依托,“專業+技能”的特殊性高度體現了任務的專業性。目前高校普遍類似的課程設置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知識結構雷同,缺乏專業特色的畢業生。用人單位“高薪難聘合適人才”的現狀說明了商務英語專業依舊熱門,如何調整專業知識結構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2)實踐能力。商務英語以適應職場生活的語言要求為目的,強調真實商務場景下的英語應用能力。本次對用人單位的問卷中,約60%的單位表示他們看重的能力是實踐能力和溝通協調能力,12.1%的用人單位選擇了專業知識能力。由此可見,市場更需要的是能夠用商務英語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人才,活學活用,在實踐中實現再學習、再成長。此外,新《高等學校商務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強調培養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根據商務英語的學科內涵和定位,今后的研究應擴大現有研究范圍......主要加強跨文化交際、跨文化商務管理、國際商務談判、商務文化對比、國際文化貿易......等方面的探討”(王立非,2013)。由此可見,市場的發展對商務英語畢業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學生的學習重點已經不僅僅是傳統的專業知識,而應該更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而學生問卷中,56%的畢業生認為商務實踐能力重要,61.8%選擇了商務專業知識重要,即學生的學習需求更傾向于專業知識的學習,認為實踐是走上工作崗位以后的事情,與市場需求現狀不符。
(3)創新能力。文秋芳(2002)指出:“創新型英語人才應該是具有新素質的復合型英語人才。也就是說,創新英語人才首先是合格的英語人才,然后必須具有復合型的知識結構。在此基礎上,還要包括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 超過半數的畢業生表示除了學校安排的專業實踐環節,沒有主動尋求或參加過其他與專業相關的實踐。學生在校期間過于專注專業理論知識學習,缺乏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造新知識的能力,不能通過所學知識更好地了解社會,了解世界,是缺乏創新能力的體現。而用人單位方面,約84%的單位表示創新精神是他們眼中“商務英語人才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
(一)依托學校的理工科特色,創新學習
理工科院校學科門類齊全,且學科設置與市場需求聯系緊密,這無疑為商務英語的在校生優化知識結構提供了便利條件。現在我校有不少學生攻讀理工類專業的第二學位,就是根據市場需求改變自身知識結構單一,增強就業能力的例子。理工科院校往往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學和工程教育資源。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可以依托學校的穩定平臺,打破常規,立足“具有工程商務特色的復合型人才”的視野,從英語專業人文知識和語言知識的傳統學習模式里走出來,創新性地學習。
(二)增強對市場需求的了解,調整學習
目前,有些畢業生的就業觀念還很傳統,就業目標含糊,對順利就業產生了不良影響。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校學生可獲得信息的途徑逐漸增多。象牙塔內的學生不再是井底之蛙,應該多了解社會需求,以市場為導向做好學習規劃。此外,由于在校期間實踐較少,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目的不明確的問題。 然而,現在慕課的興起為在校學生突破現有課程設置的局限性提供了條件,讓學生挑選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學習對完善自己各項技能有用的知識成為可能。商務英語專業的在校學生可以在課堂專業知識學習的同時,線上線下同步“充電”’,以適應市場需求。
(三)注重積累實踐經驗,鞏固學習
本次調查表明,實踐能力是商務英語畢業生就業過程中的“硬傷”。 招聘單位的用人觀念已逐漸由看學歷轉為看能力,尤其是商務英語畢業生,在真實環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考試卷上的高分更為重要。大學生實踐能力包括一般實踐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何萬國,2010)。在這個以能力為首要需求的市場,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應該注重培養自身的環境適應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等一般實踐能力,用商務知識和語言知識從事商務活動的專業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跨學科的知識技能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從校內實踐到社會實踐,學生都應該注重積累經驗,把知識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
理工科院校的商務英語專業雖有專業建設和學科發展的局限,但也有得天獨厚的理工科資源可以依托。商務英語作為ESP的分支,以實用性為其鮮明特色。理工科院校的商務英語畢業生應緊密契合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有的放矢,創新性地改變單一的知識結構;調整傳統的學習方法,開闊眼界,充分利用慕課等資源有效“充電”;在實踐經歷中沉淀自我,加強學習,提高綜合能力。
[1]Hutchinson T, Waters A.ESP: A Learning Cent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Robinson,P.ESP Today [M].Prentice Hall UK: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91.
[3]Widdowson H.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4]何萬國、漆新貴. 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及其培養機制[J].高等教育研究, 2010(10).
[5]李鳳.國外外語教學中的需求分析研究綜述[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0(04).
[6]舒薇.基于需求分析的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外國語文,2014(04).
[7]王立非, 李琳.我國商務英語研究十年現狀分析( 2002-2011)[J].外語界,2013(04).
[8]文秋芳.英語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J].國外外語教學,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