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凡一
(吉林工商學院 金融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低碳經濟的發展與影響
王凡一
(吉林工商學院 金融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在人類文明不斷進步和發展的今天,環境污染、能源危機、人口基數加大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使得人們開始重視“低碳”。“低碳出行”、“低碳飲食”、“低碳閱讀”等都是“低碳經濟”發展中的一個個縮影。節能減排,廢物利用,環保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是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問題。這些都關系到人類的生存,社會的進步,重視低碳經濟成為必然。本文從低碳經濟的現狀、發展前景和發展低碳經濟的方式方法簡要分析,提出本人的觀點。
低碳經濟;經濟發展
在人類生活和興盛受到“溫室效應”重創的前提下提出“低碳經濟”。在全世界人類總數的激增,經濟模式的快速的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們意識到使用能量之源帶來的各種污染問題包括環境污染的誘因,已經不僅僅是化學效果的污染,大量排放的氟利昂,造成大氣臭氧層被破壞,這是致使“溫室效應”的第一關鍵推手。在此背景下,各種關于“低碳”的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應運而生。所以,逐漸走向新的生態方式與出路離不開能量之源、經濟甚至是價值觀的大全新改革。也就是說:全面的推行可持續發展,是要利用21世紀的全新技術與全新理念,抵制上個世紀的傳統經濟增長模式,把低碳經濟模式與低碳生活方式當做社會發展主體。低碳經濟被認做最前沿的經濟理念,并且具備廣泛性和社會性,涉及的產業領域和管理領域也是極其寬泛的,它并沒有蔚然成風的定義。
在我國來說,想要克服節氣變化、溫室效應,加快產業機構發展的步伐,并真正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使低碳經濟得以發展。從經濟發展的長遠看,首要任務是摒棄畸形的發展模式---先污染后治理,利用低碳經濟改革原有的產業結構并對其進行調整,在確保經濟持續穩定快速發展的同時,減少對于環境的污染和破壞,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在改革企業模式和管理創新,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的目標下,從低碳經濟的角度出發,一定要根據本身的實際情況,使企業能夠應對新的發展形勢。
1、當前我國經濟形勢
在全球經濟大發展的時代,尤其是發展中的國家(比如我國),對于能源的使用量一直在不斷增長,這就導致CO2的排放量也會持續的增長,而且在不久的將來,將會翻倍增長。想要平衡的解決這個既要穩步經濟發展速度,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這個問題,那么,低碳經濟是一個最佳選擇。自然資源等生產必須元素的投入,才使得經濟發展、GDP增長。在以前,自然資源可以被認作是包括土地、礦產等可再生資源;在以后,因為全世界都要控制CO2的排放,所以會很有可能被認做有限自然資源的產生——CO2的排放空間,并且會成為最不可或缺的生產必須元素。聯合國已經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發達國家CO2的減排義務進行明確規定。雖然沒有規定發展中國家減排義務,但是發展中國家也要控制CO2的排放。正是由于這種全世界都在進行的減排任務,未來發展中國家的排放空間肯定會很大程度的受到制約。在這樣的形勢下,發揮碳的最大排放空間價值,提高碳的生產力,這很可能成為走低碳經濟的關鍵環節。到現在為止,雖然我國基本是學習歐美國家的發展道路,但由于我國的人口基數大,人均可利用資源非常緊缺,CO2排放空間的緊缺,所以我國現在已經不適合繼續走發達國家國家的現代化之路了。目前我國排放一噸二氧化碳所產生的GDP,相當于歐美國家的一半還不足,也就是說我我國的現有的碳的生產力還是很薄弱的。從我國目前發展的狀況分析結果來看,低碳經濟是最佳選擇,想要我國快速穩步的走向強國,提高碳的使用效率,建立低碳發展模式才是關鍵。
2、低碳經濟的發展前景
完成全世界減排任務,讓經濟穩步快速增長的絕佳選擇便是把低碳經濟作為全新出路。我國的大踏步發展避不開氣候的變化和全球經濟危機這兩個機遇,抓住這個難得的契機,讓低碳與發展的和諧共處。從2009年3月,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發布綠色富豪榜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內地占17席,在這17人中,11人從事太陽能產業。這說明,我國大部分企業目前已經在低碳領域爭得優先權,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相關行業方面。我國低碳經濟領域發展迅速,尤其是:(1)“十一五”規劃中規定,建筑節能目標標準煤占全社會總結能目標的21%,即在建筑方面節能,減排潛力非常大。(2)“十一五”期間,我國計劃將單位(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等重點能耗工業領域的節能減排)GDP耗能降低20%,即在政策驅動下穩步前進,工業做到最大限度節能。(3)我國汽車產業將開辟新的發展道路,即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和使用。(4)把我國從生產大國變成消費大國,即可再生能源、核能等新能源的研發和利用。
3、我國發展低碳技術的有利條件的
(1)在大部分領域,我們在跟發達國家同步研發。比如高校、企業研究機構等等,現在在先進技術的研發上非?;钴S,不少技術的發展、產業化相當快,有的已經在向其他發展中國家出口。(2)我國的市場需求量大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有利條件。市場大,研發的成本也容易分攤?,F在各國都在積極進行低碳技術創新,我們可以跟國外聯合研發,或引進技術,也可能形成長期共存、互相組合、協同發展的局面。比如說核電,我們現在是把美國的先進技術引進來,然后國產化,發展得很快。我國人口多,市場容量大,如果核電真正發展起來,形成一個工業體系,將來完全有可能再向美國、歐洲出口。(3)我國是農業大國,離不開肥料。政府完全可以在特定的區域建成大型統一的養殖場、沼氣站等,同時將養殖場和沼氣站產生的廢棄物再加工利用起來,做成有機肥,投入到農田里。一方面廢物利用,節省能源,低碳發展;另一方面可以大大加大我國的糧食生產總量。
1、促進西部地區低碳經濟發展,有效利用自然能源
在我國的西部地區,天然的能源比較充裕。但在中西部地區,更多的是以農牧業為主,這就造成這個區域的碳能源消耗過高。在二十一世紀初,國家就提出,重點促進新興產業的發展,確保西部地區自然能源大量開發利用,有效做到減少碳的排放量和使用量。這對于未來全國經濟的發展、高科技技術水平的提高、國民生活質量、航空航天技術的提升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這些領域,一定要盡可能的利用“低碳經濟”,將各產業的發展和國民經濟的全新發展高效的融合。
2、走低成本、高效率的低碳經濟發展之路
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由于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水平有限,各行業的發展包括百姓取暖都更多的是消耗碳能源作為代價,這就造成能源危機。國家為了減少這種現象的屢次發生,曾經實行過定點定時斷電的舉措,但這樣做卻給工業等行業造成不小的損失。特別是在發達國家開始建立碳交易系統之后,我國仍然無法采取相應措施促進國際低碳經濟發展。因此,有必要通過宏觀規劃和調控,減少碳排放量,真正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
3、加強創新科技,促進低碳經濟的發展實現的更快
創新在各行業都是必不缺少的關鍵因素。同樣的,在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更離不開創新。我國可以說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的經濟發展也是依托于農業。所以,在農業中實施低碳發展才是核心問題。因此有必要提高農民意識,不焚燒秸稈,可以將之轉化成有機肥料和飼料,進行再次利用。政府有責任督促,指導和支持。有必要節省非可再生能源,多利用新型的環保的自然能源。如在農村,可以使用天陽能發熱,在西部地勢高多風的地區,使用風能發電。自然能源的使用和開發基本不會造成污染,同樣在使用過程中也不會產生污染。所以,我國必須創新科技,提高研發能力,促進各領域低能耗、高效率的運行和發展。
4、提高國民“低碳”意識
在2007年年末,我國政府頒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此通知被群眾笑稱為“限塑令”,它規定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規格;農貿市場、超市等不再無償提供購物塑料袋,而是適當的有償提供購物塑料袋,以此來限制塑料袋的使用。通過法律文件提醒、制約人們“低碳”的行為,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2016年6月12日至18日為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活動主題為“綠色發展,低碳創新”。通過不同的“低碳主題”宣傳,時時刻刻把“低碳”做到實處,提高國民的“低碳”意識。
我國要做到低碳經濟,就要做到節能高效的的戰略部署。這不僅林離不開科技力量的支持,也需要注意很多細微之處。這“細微之處”不單是在眾多行業進行節能技術改進的細節,也包括飲食起居中的許多節能細節。對于我國人口基數大的國家來說,如果每個人都能每天節省一度電,那么我國就會每天節省13億度電,這是巨大的數量。低碳經濟不僅有利于我國經濟穩步的發展、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是我國國際地位的提高的重要因素和造福子孫后代的豐功偉業。政府有責任進行政策上、技術上的“低碳經濟”發展,我國人民也人人有義務配合政府工作,積極“低碳365”,而企業調整自身發展結構,主動走低碳經濟的發展的模式,我國才有希望實現低碳經濟轉換。
[1] 何建坤.發展低碳經濟,關鍵在于低碳技術創新.綠葉,2009(01).
[2] 金曉娜.低碳經濟視角下的企業變革與管理.中國商貿,2011-06011.
[3] 傅巍.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析.現代交際,2013(10).
[4] 汪霞.低碳經濟背景下企業管理發展研究.中下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11(02).
[5] 周玉新.低碳經濟時代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探析.農業經濟,2010(04).
[6] 賈林娟.低碳經濟發展影響因素及路徑設計.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09).
(責任編輯:李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