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象山縣農村工作辦公室(315700)朱定良 葉繼紅
創新農村“多權一房”抵押貸款的探索
浙江省象山縣農村工作辦公室(315700)朱定良 葉繼紅

深化農村金融創新,推進農村產權抵押貸款,是今后一段時期支持“三農”發展的重頭戲,急需加強思路研究、路徑摸索和舉措探索。本文結合浙江省象山縣近幾年金融支農特別是農村產權抵押貸款實踐,就激活農村“沉睡”資產資源、創新農村“多權一房”抵押貸款進行探索,以期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加大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的金融支持力度。
象山縣2009年開始推行金融支農服務創新,先后推出漁船、海域使用權、農村住房、大型農機具、林權、鋼質大棚等抵押貸款和農村黨員、青年、婦女“三大”創業貸款,以及豐收小額貸款卡、金穗惠農卡和村集團授信等品種,推行“銀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銀行+新農村示范村+農戶”貸款模式,探索“文明誠信家庭”信用貸款和“農戶小額家庭信用貸款”產品,極大地推動了農村金融增量擴面,至2015年10月底全縣農業貸款余額達147.3億元,較2009年底增加近4倍。特別是漁船等“多權一房”抵押貸款的實施,開啟了農村多元化抵押貸款模式,豐富了貸款融資手段,增加了金融資金供給。主要呈現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推出品種較多,開展參差不一。全縣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多權一房”抵押貸款,覆蓋廣泛、品種繁多,較好地解決了部分經營者資金不足難題,極大地支持了生產發展。但在這些推出的貸款品種中,開展的不均衡、參差不一現象明顯,有的貸款品種余額很大,如漁船抵押貸款,全縣貸款余額達10.9億元;有的只是象征性地實施,如大型農機具貸款,品種推出后只辦過一筆業務。
二是主導銀行突出,互動推進不力。多年來,堅持以培育主導銀行、引導廣泛參與來推動“多權一房”抵押貸款增量擴面,確立農村信用聯社作為主導銀行,開展漁船、海域使用權、農村住房、大型農機具、林權等多個品種抵押貸款,“多權一房”抵押貸款余額達5.2億元,并著手研究逐步推進承包土地經營權、集體養殖水面經營權、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集體經濟股權、農業類知識產權等抵押貸款。但其他銀行參與積極性還不是很高,除了漁船抵押貸款有8家金融機構互動開展,另外一些品種貸款基本上各自為營、零星實施。
三是覆蓋范圍趨廣,貸款額度偏小。從兩個開展較好的漁船、農村住房抵押貸款來看,總的趨勢是覆蓋面越來越廣、受益對象越來越多。以2015年為例,全縣10月底漁船抵押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19485萬元,新增貸款戶數395戶;農村住房貸款余額較年初增加5412萬元,新增貸款戶數213戶,覆蓋范圍占全縣18個鎮鄉(街道)的61.1%。但是單筆貸款額度偏小,漁船平均貸款50萬元左右,農村住房15萬元左右,與抵押產品的實際價格差距較大。
(1)金融機構動力不足一是觀念轉變滯后。大多數金融機構特別是涉農銀行對農村市場潛力認識不足,沒有轉變重城市輕農村、重工業輕農業的觀念,經營思路依舊放在城市居民、二三產業,對農民的信任感不強,不愿把資金投向“三農”領域。二是經營體制不活。縣域金融機構缺乏應有的創新自主權,現有21家除縣信用聯社和國民村鎮銀行、中銀富登村鎮銀行外,其余均無法人資格,貸款新產品的開發和新領域的拓展受制。在經營機制上,普遍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層層考核,農村特別是農戶貸款小而散,經營成本較高,涉農新產品存在一定的風險,從而不愿經營開發。三是服務網點不足。除農村信用社聯社布點到鎮鄉(街道)、村,農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以區域性布點外,其他金融機構在農村服務網點基本上空白,大規模開展農村業務心有余而力不足。
(2)抵押產品先天缺陷一方面是產權不明晰,農民普遍擁有的住房絕大多數沒有進行房產登記,辦證率不到5%;其他土地、林地、集體養殖水面流轉經營權的登記頒證剛剛起步。另一方面是產權不完全,農民對住房、集體經濟股權雖然擁有所有權,但宅基地的集體所有特性、股權的集體經濟屬性使得不能自由處置,范圍極其狹窄;土地、林地、集體養殖水面的經營與流轉也受用途限制。
(3)配套保障相對滯后一是缺乏農村資產中介評估機構。由于缺少資產中介評估,使得貸款抵押物價值無以參照,而金融機構往往從規避風險出發,予以低價抵押、低額度貸款。物值得不到認可,因此損傷農戶抵押貸款積極性。二是缺乏抵押物處置平臺。農村抵押物的特殊性,決定了其處置方式與其他抵押物不同,必須要有專門平臺進行實施。目前缺少這樣的平臺,給予農村抵押物處置渠道不暢,有的受讓對象有限制,金融機構有顧慮,影響農村產權抵押貸款開展。
(1)健全工作體制機制一要健全領導組織。根據農村金融工作新要求,調整現有的金融支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全縣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工作領導小組,由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鎮鄉(街道)建立相應領導組織,村級明確分管干部。二要建立工作班子。按照歸口管理原則,由縣金融工作辦公室牽頭,農辦、農林、海洋、國土、住建、人行、金融機構等部門配合,設立領導小組辦公室。鎮鄉(街道)相應成立工作班子,村級落實金融工作聯絡員具體負責。三要完善考核機制。將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工作列入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鎮鄉(街道)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深化金融機構創新評優活動,發揮考核、評優的杠桿作用,調動各級各有關部門積極性,形成工作合力。
(2)加快明晰農村產權一要加快推進確權登記頒證。以建立不動產登記機構為契機,結合不動產登記制度的相關規定,綜合開展農村宅基地、農民住房、承包土地、集體建設用地、林地等確權頒證,土地、林地、養殖水域等流轉經營權利登記,明確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使用權)。深化完善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制和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資源更多權能。二要堅持需求導向。以農村產權權能顯現為落腳點,根據不同產權特性,區別開展經營性與非經營性產權確權,土地、林地、集體養殖水面在完善承包權的同時,重點抓好流轉經營權的確權頒證,通過流轉經營權抵押取代承包權抵押,解決小面積土地、林地、集體養殖水面抵押貸款實用性不足問題,實現規模化融資。
(3)深化規范流轉市場一要加快交易平臺建設。在成立縣統一監管組織的基礎上,建立縣、鎮鄉(街道)、村三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服務平臺,界定不同平臺辦理權限,分工負責開展農村產權交易的綜合管理、指導協調、組織實施和查詢公示服務,做到上下協同、有序推進,實現集體經濟組織產權全部進入平臺交易,引導個人產權逐步納入平臺交易。二要建立健全交易制度。根據不同交易品種,分別制定流轉交易細則和合同文本,做到交易實施有章可循、規范開展。三要積極培育農村資產評估機構。農村資源資產種類較多,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快對農村資產評估中介機構的培育,完善交易價格形成機制,加快形成服務完善、實施規范的農村產權流轉市場。
(4)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要充分運用各種可利用載體和渠道,開展全方位、立體式、持續性宣傳,使之家喻戶曉。要進行系統化宣傳,協同開展與之密切相關的農村產權確權登記、流轉交易政策、細則、程序等解讀,使群眾對相關內容了然于胸。要創新宣傳方式方法,開展鎮村干部層面培訓,同時著眼于農民群體,采取易懂易接受的事例剖析、典型引導等辦法,營造農村積極利用“多權一房”融資的良好氛圍,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推動創業創新,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升級版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