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工業產品的產量不斷增加,產品工藝復雜性進一步提升,如何對產品質量進行有效的檢驗分析,成為了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工作的重點內容。在眾多產品質量檢驗模式中,抽樣檢驗是一種應用最為普遍的檢驗模式,該模式根據對少量樣本產品的檢驗結果來推斷整批產品的質量,確保了檢驗的全面性與高效性,在當前的質量監督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技術支撐作用。本文分析了當前質量監督工作中常用的抽樣檢驗方法,對抽樣檢驗與產品質量控制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同時提出了相應的注意事項,具有一定借鑒價值與參考意義。
【關鍵詞】抽樣檢驗 質量分析 產品質量
1 常用抽樣檢驗方法分析
產品質量抽樣檢驗模式主要分為兩類:概率抽樣檢驗與非概率抽樣檢驗。其中,非概率抽樣檢驗在檢測的方法與計量統計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不適用于當前的質量監督工作,因此通常采用概率抽樣檢驗模式進行產品質量檢驗。具體的概率抽樣檢驗包含以下幾種,其具體特征如下:
1.1 簡單隨機抽樣
簡單隨機抽樣是最基本的抽樣檢驗模式,檢驗方法是針對整體待檢產品,選擇小于整體數量的一個樣本數量,根據該樣本進行相應質量指標檢驗,以樣本檢驗結果表征產品整體質量。在簡單隨機抽樣檢驗過程中,單個產品不放回抽檢,被抽檢到的概率是相同的。在實際操作環節,簡單隨機抽樣獲得樣本的方法主要包括抽簽與隨機數兩種模式。抽簽模式較好理解,將抽檢產品全部進行標號,然后將相應的標號放在容器中進行抽取,抽出的相應編號產品即為樣本個體。而隨機數法則是通過隨機數表或軟件生成小于產品整體數量的一列數字編號,對應的編號產品即為樣本個體。簡單隨機抽樣是最基本的抽樣檢驗模式,其他類型的檢驗模式均為該模式的改進與拓展。
1.2 分層隨機抽樣
分層隨機抽樣強調的是產品數量較多的情況下,首先對待檢對象進行分層,然后進行隨機抽樣檢驗的模式,該檢驗模式體現的是檢驗結果的劃歸性特點。分層隨機抽樣檢驗根據產品總數進行整體分層,在各分層內部選擇抽取樣本,最后將各層樣本進行匯總形成整體樣本。在合理準確分層的條件下,能夠確保產品檢驗樣本分布的均勻性,能夠更為準確的體現出全部產品的整體質量特征。
1.3 系統隨機抽樣
系統隨機抽樣檢驗的方法主要應用在產品數量較多且產品個體間存在一定的順序關系的檢驗情況。按照產品生產特征進行待檢劃分,在待檢區間內部進行簡單隨機抽樣檢驗。系統隨機與分層隨機相類似,需要對產品檢驗進行區段劃分,而二者不同的是分層隨機強調的是以檢測數量值為主要指標進行劃分,而系統隨機則主要依據產品生產的階段性順序進行劃分。如果產品質量在整體上較為一致,系統隨機抽樣檢驗的實際效果并不明顯,而在產品批次質量差異較大的情況下,采用系統隨機抽樣檢驗便能夠很明確的將產品區分開。系統隨機抽樣檢驗多與具體的產品生產周期相匹配,不宜檢驗產品生產時間間距過長的整批產品。
2 抽樣檢驗質量分析對提升產品質量的作用研究
2.1 深入分析不合格產品產生的內因與外因
抽樣檢驗工作的直接作用是對產品質量的監督,利用相應的檢驗手段,對一定數量產品質量結果的數據分析,進而找出質量問題成因,把握相應品類產品質量問題的變化特征。以此對產品生產企業進行監督管理,指導敦促企業進行產品質量改進與優化。另外,通過抽樣檢驗質量分析工作,質量監督管理部門能夠對管轄地區的相應行業發展現狀有進一步的了解,通過產品質量與企業生產情況的監督實現對行業整體環境的調研,以此形成對該行業整體發展趨勢的判斷,編制行業報告,為其他管理部門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2.2 對比外部質量抽查與監督抽樣檢驗結果
質量監督工作是一項科學而系統的工作,針對同類產品不同的監督管理部門與機構間在檢驗方法、檢驗項目以及樣本數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同,這使得質量檢驗結果會出現一定的差異。通過抽樣檢驗質量分析工作,能夠進一步實現不同組織機構間產品質量檢驗結果的橫向對比,通過一定的對比積累能夠幫助企業與管理部門針對相關行業選擇更為準確的檢驗檢測方法,并能夠進一步指導對相應抽樣方法、抽樣區域、檢驗項目、檢驗機構、判定方法等要素的優化,從而全面提升產品質量檢驗工作水平。
2.3 深入分析監督抽樣檢驗管理工作實施效果
透過大量的基礎數據,可以有針對性的分析每年合格樣品型號規格的重復率,還可以集中研究分析不合格樣品的重復率;同時,還可以分析樣品型號規格的代表性是否符合抽樣檢驗方案的要求,深入分析原因。對比分析同類產品不同檢驗機構的不合格率和不合格項目的分布情況,兼顧考慮樣品來源情況;對比分析檢驗機構輪換后的檢驗不合格率和不合格項目分布情況,了解檢驗機構不同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情況,以此指導后續的產品質量監督工作,提升檢驗效果,保證產品質量。
3 質量分析抽樣檢驗法應用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3.1 抽樣檢驗法應注重隨機原則
抽樣檢驗科學性的基礎是樣本選擇的充分隨機性,具有充分隨機性的整體樣本才能表現出更貼近產品實際質量的檢驗結果。因此,在抽樣方法的制定過程中,應充分保證抽檢對象被抽中的概率是一致的,在相同抽樣模式下抽中與未抽中個體的選擇概率相同,從而最大限度降低抽樣樣本數量與產品整體數量間的差距可能導致的質量檢驗誤差問題。
3.2 結合產品特征合理選擇抽樣方法
抽樣檢驗方法的選擇應根據產品的具體質量檢驗需求而確定,根據產品數量、產品生產特征以及階段質量等眾多因素進行合理選擇。抽樣檢驗方法的確定,應以提升檢驗結果準確性為主要目標,在確定簡單隨機抽樣、分層隨機抽樣以及系統隨機抽樣等模式后,樣品的抽取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重復抽樣或不重復抽樣方式。在實際操作中,不重復抽樣的精確度更好,檢驗人員應根據精確度需求進行合理選擇。
3.3 結合檢驗結果精度確定樣本容量
所謂樣本容量是指在對產品質量進行抽樣檢驗的過程中實際選擇的樣本的多少。在組織開展樣本檢驗工作時,如果抽取的樣本太多,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抽樣檢驗的工作強度,當檢驗具有破壞性時,又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反之,一方面檢驗結果缺乏代表性,另一方面直接影響抽樣檢驗的推斷結果。因此,在樣本確定環節,應針對質量檢驗需求、檢驗指標的多樣性以及操作復雜程度等要素進行合理確定,保證樣本容量能夠真正體現產品整體質量,同時盡可能的降低檢驗成本。
4 結語
綜上所述,產品質量檢驗是針對產品的質量、規格、安全性、安全期等方面進行的。抽樣是產品質量檢驗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抽取樣品的科學性、合理性以及真實性、代表性將直接決定產品質量檢驗的效果。本文從抽樣檢驗的主要形式展開探討,深入研究了抽樣檢驗對于產品質量控制的實際效果,并對相應應用細節進行了闡述,希望對產品質量檢驗抽樣方法起到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楊宏,王曉燕.產品質量檢測中抽樣淺析[J].門窗,2013,07:278.
[2]黃璞琳.產品質量檢測中抽樣人員與檢驗人員應分離[J].工商行政管理,2013,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