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第一單元學習現代新詩。詩歌是一種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并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對教師來說,詩歌教學既是一種知識教育,也是一種審美教育,更是一種情感教育。
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又“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言志”,“詩言情”。因此,學習詩歌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作者的情感。
高中學生正值花樣年華,情感處于發育期,情絲細膩,感觸敏銳,熱愛生活,觀察力和感悟能力都比較強,對現實的關照興趣也很高。因此,現代詩歌以其獨特的抒情方式很受學生青睞,所以重視現代詩歌教學在一定程度上也培養了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喜愛,激發了他們進行詩歌創作的動力。
《雨巷》是一首音樂感、畫面感都很強的現代詩歌。在朗誦的過程中,我們除了能感受到它舒緩、低沉而又優美的旋律和節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簡單、美麗而又變幻的畫面,由此讀懂它所抒發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悵。
為了較好地開展《雨巷》一課的教學,上課之前,我利用網絡搜集了《雨巷》朗誦的三個視頻,朗誦者分別是喬榛、徐濤、濮存昕三位先生。課一開始,我要求同學們閉上眼睛,并放松地用心地去傾聽這三者的朗誦。在安靜地欣賞完配樂朗誦之后,我開始發問:“你喜歡哪個版本的朗誦?為什么?”一呼即應,學生爭相發言。
“我喜歡濮存昕的,笛子獨奏,幽怨而又悠揚,濮存昕先生朗誦的字字到位。”
“我喜歡喬榛先生的,喬先生渾厚富有磁性的聲音傳送出來,我都想為此配上美麗的圖片了。”
“我喜歡徐濤先生的,徐先生的聲音柔弱中透出一絲無奈,忍不住要掉眼淚了……”
在同學們熱情的表達了他們的想法之后,我點名讓同學來朗誦,簡單點評之后,又讓全班同學有感情地齊聲朗讀本詩。也許是用心欣賞了的緣故,他們的表現讓我很滿意。經過這個環節,學生已初步掌握了本詩的感情基調以及朗讀的節奏。對此詩音樂感的把握取得初步成效。
趁熱打鐵,我再讓學生自己默讀,與此同時要求他們獨立完成解讀詩歌當中人物感情變化這一任務,并試試用漫畫的方式記錄下人物的心路歷程,以期正確把握詩歌的畫面感。
毋庸置疑,本詩中有兩個典型的人物形象。一是“我”,一是丁香姑娘。通過再現兩個人物的現與退來領悟詩歌所要表達的情感未嘗不是一個方法。經過思考和醞釀,一位同學勇敢地上臺展示他的作品。
“首先出現的人物是‘我,‘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男主人公以一種孤獨寂寞的姿態出現”。說完,他在黑板上匆匆幾筆,就描摹出一個撐傘徘徊于雨巷中的長衫男子。同學們有的點頭稱是,有的拿手比劃,有的發出悉悉索索的交流聲……我知道,我的目的達到了。
“第二節詩歌中出現了一位女性——丁香姑娘,結著愁怨的丁香姑娘。”他繼續道。音落筆起。一位長辮子,著旗袍,面容姣好的窈窕淑女映入眼簾。同學們不禁鼓起掌來。“她的眼神是哀怨的,她和男主人公一樣,撐著油紙傘,彷徨在雨巷。”
“緊接著第三幅畫,丁香姑娘動了,遠遠地、悠悠地,低著頭向‘我走來。”他又開始第三幅畫的創作了,向我們解說道,“在這幅畫中,我們的男女主人公,各自處在雨巷的兩端,你欲來我將往。”很快,著長衫的‘我已站立在雨巷的這頭,丁香姑娘也默然靜立在彼端。雨絲飄落在他們的油紙傘上,也飄進了‘我的心里。
“近了,近了……”同學們有些按捺不住了,“摩拳擦掌”,恨不得自己上臺來一試身手。個個瞪直了眼,咧開了嘴,似乎等待著什么發生。
“終于相遇了,丁香姑娘微微抬起她的雙眼,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僅一剎那,她就低眉默默飄過,“像夢一般的凄婉迷茫”,‘我還沒來得及抬起手來打招呼,我還沒來得及溫暖的問候一聲你好,甚至,我的嘴角的那絲微笑還停留在半空中,不知該上揚還是收斂起來,一切就結束了。“這一幅畫中,男女主人公雖相遇,但是不必把這個相遇的場景展現,因為這一刻太快了,只要兩者方位交換就可以體現他們相遇并錯過,但相距的距離不能太遠。”
“第五幅,丁香姑娘走遠了,‘到了頹圮的籬墻,走盡這雨巷。所以這一次畫面當中只能看見丁香姑娘遠去的背影以及那盡頭的矮墻。”凄清、寂寥的雨巷淅瀝小雨還在繼續。而這一切就像夢境一般,似有似無,像這細雨一般,朦朦朧朧。
“丁香姑娘消散了。留下‘我‘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畫面又回到開始,一個孤獨寂寞的男子在冷漠、凄清的雨巷默默彳亍著,他的眼鏡已朦朧,也許,朦朧的還有他的心。
伴著雷鳴般的掌聲,最后一幅畫收關,這位同學也在出色的表演之后回到他的座位上,全班同學自發的掌聲和孩子臉上的笑容就說明了一切。很慶幸,班上藏著一個如此高情商有才華的孩子。
最后,我帶著學生再一次欣賞了這幾幅圖畫,并借此引導他們根據朗誦和畫面找到詩中“我”的感情變化,解讀這首詩的主題。自然水到渠成。
課后,很多學生向我反映這堂課讓他們記憶深刻,同時也讓他們對學習詩歌更有興趣了。原來,語文課可以這樣上,不再是“之乎者也,虛頭晃腦”的死記硬背,也不再是抽象的寫作手法、表現手法。當然,那位同學也因此在班上嶄露頭角,獲得眾人青睞。
這一堂課,我將自己收起,把自己當做一個導演,學生是演員,是主角,任他們自由發揮。是的,“教師是整個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你只要給他們一個舞臺,他們會還你一個奇跡。
誰說感情是抽象的?畫出來的感情別有一番滋味呢。
參考文獻:
[1]李潤霞.談中學語文中的現代詩歌教學[J].天津教育,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