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一周培偉
摘 要:信息化的今天,因為網絡犯罪的證據具有隱蔽性、不穩定性,加之證據提取保存困難,成為治理打擊的難題。特別在共同犯罪中,犯罪嫌疑人大都通過網絡聯系,如何判定犯意聯絡、主次責任,更存在諸多爭議。筆者以黑客行為、網絡平臺服務者、對向犯問題三個類型嘗試對網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做些探討。
關鍵詞:網絡犯罪;共同犯罪;黑客;網絡平臺服務者;對向犯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6)35-0175-01
作者簡介:吳永一(1989-),女,漢族,江蘇淮安人,法學碩士,任職于淮安市人民檢察院,研究方向:刑法學。
一、共同犯罪在網絡犯罪中的異化
(一)網絡犯罪中共同犯罪中犯意聯絡不明顯
網絡犯罪中共同犯罪,犯意聯絡不明顯,認定為具有共同故意更加困難。普通犯罪中,被告人事前相互認識,對于犯罪目的、具體步驟、最終后果,都是具有相當了解,一般都存在相互商談,同謀的行為。即使不存在事先同謀,由于多個被告人都聚集在一起,可以觀察到其他人的行為,可以從其他人的行為推知所實施行為的犯罪性質。而在網絡犯罪中,被告人不一定相互認識,僅僅通過電子郵件、即時消息聯系,可能會存在主觀認識錯誤。
(二)網絡犯罪中共同犯罪協作行為不明顯
普通犯罪中的共同犯罪,存在明確分工,而網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不同。網絡犯罪中,某一被告人(上家)可以把犯罪行為拆分為具體步驟,每一個步驟可以通過下單的形式交給其他被告人(下家),并付給相應報酬。由于上家與下家僅僅是單線聯系,多個下家之間不存在協作關系。
二、具體類型中共同犯罪認定
(一)黑客行為的責任認定
由于對互聯網監管不足,互聯網上存在很多灰色地帶,其中就有黑客為他人有償提供制作違法程序乃至非法入侵計算機系統的業務。這種業務一般是通過互聯網聯系,下訂單的方式交易。訂貨人通常只會告知黑客所定制程序必須具備的功能,并不會告知訂制程序的目的。在這種情形下,是否能認定黑客和訂貨人構成共同犯罪存在分歧。例如,甲是某大學學生,甲向乙下訂單,要求乙入侵某大學官方網站獲取后臺管理權限,為此甲支付給乙4000元報酬。之后,甲利用獲取的權限,以幫助他人修改學分進行牟利。一種觀點認為,乙和甲成立共同犯罪,應當認定乙的行為構成非法經營罪。乙幫助甲獲取某大學官方網站地后臺管理權限,對于甲利用后臺權限進行修改學分牟利的行為是在乙的預料之中,并對甲的行為處于放任狀態,屬于間接故意,應認定為共同犯罪。另一種觀點認為,乙與甲不構成共同犯罪,并且由于乙獲利不超過5000元,沒有達到非法入侵計算機系統罪規定的情節嚴重的標準,因此乙不構成犯罪。在交易時,乙僅僅是根據甲的要求完成了入侵網站的行為,并不知曉甲的犯罪目的,也不知曉甲的具體身份,乙不能推知甲的犯罪目的。因此不能認定為共同犯罪。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我國傳統刑法理論認為,共同犯罪的被告人僅僅對犯意一致的部分承擔責任,超出范圍的各自承擔責任。這就意味著共同犯罪故意的內容、指向必須明確,共同故意并不能機械適用間接故意的內容。
(二)網絡平臺服務者的責任認定
網絡犯罪實施過程中,許多網絡信息技術服務平臺提供了幫助。這種幫助行為是否能構成犯罪,在實務中也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比如,某人開設淫穢色情網站,某公司提供了服務器租賃服務;某人在BBS上宣傳邪教、散布虛假恐怖信息,論壇管理員沒有即使制止和刪除。這種情形上是否構成共同犯罪,筆者認為,可以分兩種情況討論:1.平臺管理者對以上犯罪行為并不知曉,即使存在行政法律法規規定,平臺服務者存在事前審查和事后積極管理的義務,平臺管理者沒有完全履行,也只應該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不應作犯罪處理;2.平臺管理者事前并不知道,但事后知道后,仍不采取相應措施的。第二種情況下,平臺管理者認識到了對另一方的幫助行為,另一方即使沒有認識到平臺管理者幫助,也可以按片面幫助犯處理。
(三)網絡犯罪中對向犯問題
對向犯是一種以2人以上相互對向行為為要件的共同犯罪行為,比如買賣毒品罪、買賣國家機關證件罪。傳統的買賣行為通常是當場交付的,而隨著電子商務的發達,對向犯朝著復雜的形態轉化。
比如,甲在QQ群上出售車牌,乙想購買,甲和乙商量好價格,但沒有交付,之后乙告訴丙,已從他人手中購買了車牌,可以加價轉讓給丙,丙答應了。乙給甲付款之后,告訴甲相關情況,叫甲將車牌及相關證件郵寄給丙。丙最終把車牌上在某走私車上,當做合法車輛賣給被害人,給被害人造成重大損失。本案中,甲和丙是否能構成共同犯罪,涉及到甲是否承擔加重情節的問題。一種觀點認為,甲和丙并不存在具體的交易關系,也就不存在對向關系,不能按照共同犯罪處理;另一種觀點認為,甲在交付之前已經知道了丙最終購買了證件,并交付給丙證件,甲和丙存在共同犯罪故意,并實施了相關行為,可以構成共同犯罪。筆者認為共同犯罪不僅要求共同犯罪故意,還需要具體共同協作行為。雖然甲和丙不存在具體的買賣關系,但甲交付車牌給丙的行為,可以視為對乙的協助,幫助乙完成證件的出售,甲的行為可以看做是對乙和丙買賣國家證件的協助。因此,可以認定甲和丙的行為構成共同犯罪關系。
[ 參 考 文 獻 ]
[1]郭梅山.網絡犯罪中電子證據相關問題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1.
[2]劉碩.網絡共同犯罪語境下幫助犯問題的解決路徑[J].南京師范大學,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