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雙

【摘要】 目的 探討子宮動脈灌注栓塞術治療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的臨床療效。方法 80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0例。觀察組患者實施子宮動脈甲氨蝶呤(MTX)灌注聯合栓塞后清宮術治療, 對照組患者行MTX治療后實施清宮術治療。觀察兩組療效。結果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7.5%, 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62.5%,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11.9±2.6)d, 顯著短于對照組(23.3±5.1)d, ,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絨毛促性腺激素(HCG)恢復時間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 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子宮動脈MTX灌注聯合栓塞后清宮術能夠有效治療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 具有非常明顯的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 子宮動脈灌注栓塞術;甲氨蝶呤;清宮術;剖宮產;瘢痕妊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060
子宮瘢痕妊娠(CSP)是比較少見的異位妊娠, 指的胚囊著床于既往子宮切口瘢痕處, 即患者在剖宮產后, 妊娠組織在剖宮產切口處種植[1]。近年來, 隨著剖宮產例數的增多, 子宮瘢痕妊娠并發癥增加, 甚至會出現大出血、子宮穿孔等癥狀, 嚴重時需要切除子宮, 對患者健康造成威脅[2]。本研究為探討子宮動脈MTX灌注加栓塞后清宮術治療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的臨床療效, 回顧性分析2014年2月~ 2015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40例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臨床資料, 以下為具體報告。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剖宮產術后子宮瘢痕妊娠患者, 所有患者均為子宮下段剖宮產術后患者, 表現不同程度的流血、腹痛、子宮形態變化等癥狀, 且均有剖宮產史。年齡25~40歲, 平均年齡(32.4±2.5)歲, 剖宮產術后1~7年, 平均(4.6±2.1)年, 孕次2~4次, 平均孕次(55.1±6.3)次, 停經時間38~70 d。患者中32例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28例宮腔鏡下治療, 20例藥物治療加清宮術。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40例。
1. 2 方法 兩組患者治療前均行超聲檢查, 結果發現所有患者不均質回聲團塊或者孕囊在子宮前壁切口處, 且切口附近有星點狀血流信號, 包塊大小在0.5 cm×0.9 cm~3.2 cm× 5.4 cm之間, 患者HCG均呈現陽性, 即:2367.20~60995.15 U/L。
對照組患者行MTX治療后實施清宮術治療, 靜脈肌內注射50 mg/m2 MTX, 單次給藥, 大約1周后再次給藥, 等患者血HCG降低到500 U/L以下后, 通過超聲監測實施清宮術。觀察組患者實施子宮動脈MTX灌注聯合栓塞后清宮術治療, 具體治療方法:子宮動脈灌注75 mg MTX后, 實施明膠海綿顆粒栓塞, 患者栓塞36~48 h內通過超聲監測實施清宮術治療。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住院時間、血HCG恢復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進行觀察。治療期間如果患者中轉為開腹探查手術治療則表示保守治療無效。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患者中, 10例患者由于血HCG降低不明顯, 中轉為開腹探查聯合瘢痕切開取胚術治療, 5例患者在治療期間腹痛比較明顯, 中轉為開腹探查聯合瘢痕切開取胚術治療, 其余25例患者均順利實施清宮術, 治療有效率為62.5%;觀察組患者中, 1例患者由于子宮動脈顯影不明顯而中轉為開腹探查聯合瘢痕切開取胚術治療, 其余39例患者均順利實施清宮術治療, 治療有效率為97.5%。兩組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3.2031, P=0.0003<0.05)。
2. 2 兩組患者血HCG恢復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11.9±2.6)d, 顯著短于對照組(23.3±5.1)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HCG恢復時間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中, 1例患者肌內注射50 mg MTX 2次后發生口腔潰瘍, 經10 d的對癥處理后病癥明顯好轉, 3例患者發生消化道反應, 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對照組患者中, 16例患者出現下腹痛, 其中6例患者必須以止痛藥加以對癥處理, 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是一種剖宮產遠期并發癥, 由于近些年剖宮產產婦數量不斷增多, 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發病率也隨之不斷上升。相關研究發現, 既往剖宮產婦女異位妊娠中, 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發生率在6.0%左右[3]。到目前為止, 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還沒有特別明確的病因, 其和子宮創傷、輔助生殖技術與妊娠組織不良移行等因素相關。既往子宮肌腺病、剖宮產史、吸刮宮史及試管嬰兒等都與該病存在相關性。臨床中關于剖宮產術后子宮切口瘢痕妊娠的治療, 主要是結合保守治療, 同時也有手術治療的案例。相關研究表明, 保守治療主要是結合甲氨蝶呤以及天花粉蛋白進行治療, 但是對于手術治療而言, 主要是應用腹腔鏡手術和子宮次全切除術治療。手術治療能夠將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病灶完整切除, 降低再發風險發生率, 而且血HCG降低速度也比較快, 然而, 術中患者出血量比較多, 嚴重危害患者健康[4]。藥物治療本身屬于非侵入性的一種治療方法, 其中首選藥物為MTX。而子宮動脈MTX灌注聯合栓塞后清宮術屬于通過胎盤提取藥物的一種治療方式, 有助于提升局部血液藥物濃度, 降低子宮動脈壓[5]。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為97.5%, 對照組治療有效率為62.5%,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11.9±2.6)d, 顯著短于對照組(23.3±5.1)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術中出血量、HCG恢復時間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 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0.0%。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子宮動脈灌注栓塞術能夠有效治療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疾病, 具有非常明顯的治療效果, 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任虹, 余菊. 剖宮產瘢痕妊娠診治進展.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11):90-92.
[2] Xia W, Zhang X, Jie Z, et al. Caesarean scar pregnancy: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reatment by uterine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 and systemic methotrexate inje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 & Reproductive Biology, 2012, 161(1):75-79.
[3] 劉越, 葛榕.剖宮產疤痕部位妊娠27例診治分析.福建醫藥雜志, 2012, 34(4):421-422.
[4] 張浩, 馬奔, 余莉萍, 等.雙側子宮動脈介入性卡鉑灌注及動脈栓塞治療宮頸妊娠.實用醫學雜志, 2012, 28(14):2414-2416.
[5] 潘峰, 熊斌, 梁惠民, 等.雙側子宮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剖宮產術后瘢痕妊娠的臨床觀察.中國婦幼保健, 2012, 27(21): 3339-3342.
[收稿日期:2016-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