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何旭 本刊記者 裴佩
紀委 為干事者鼓勁撐腰
·文 何旭 本刊記者 裴佩

石渠縣鼓勵牧民參與草原治理,牧民趁著雨季播撒草種。圖/新華社
“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這句話出自《論語·子張》,雖然說的是君子之過,但對現在的干部管理有借鑒意義。
人人都會“犯錯”,即使黨員干部也一樣。為保護干事創業者的熱情,為愿干事、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廣大干部鼓勁撐腰,近段時間,全省多地相繼探索建立容錯糾錯機制,以給改革創新者提供寬松的環境和氛圍。
“我也曾想過打‘退堂鼓’,但想到有組織撐腰,便放下了思想包袱,干事更有底氣了。”3月21日,巴中市巴州區供銷社主任鄭廷遠談起區紀委為其澄清是非一事,感慨頗深。
2014年,為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在鄭廷遠的主持下,巴州區供銷社集體研究對合同期滿的5個門市對外公開競租。“當時頂住了各方面的壓力,嚴格按程序進行競租。”然而,就在2015年2月,有人匿名反映他利用職務之便違規出租門市為他人賺取差價,個人從中分紅等問題。
鄭廷遠沒想到,“操正步”反而得罪了部分人。巴州區紀委接到舉報后,圍繞信訪件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了解,并未發現鄭廷遠存在違紀問題,及時為他進行了澄清。“雖然當時有些委屈,但我并不后悔,當了‘一把手’就要勇于擔責,維護群眾利益。”鄭廷遠說。
鄭廷遠的案例并不鮮見。干部遭遇不實舉報挫傷積極性怎么辦?省紀委態度鮮明地表示,隨著中央全面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常態化反腐工作的推進,“既要‘拍蠅打虎’,也要對受到錯告誣告的干部澄清是非,用明規矩消除‘潛規則’,激發干部干事創業的積極性”。自去年以來,全省共為5425名黨員干部澄清是非。
“此舉契合了我黨近期提出的容錯糾錯機制這一重大舉措,為我們的干部消除了‘多干多錯’的思想顧慮,可以更加放開手腳主動作為了。”對于給黨員干部澄清是非的舉措,很多黨員干部這樣表示。
容錯糾錯機制給予干部一定的“試錯權”,可以說是為干部松綁解套,為敢想的人“開綠燈”,為敢干的人“兜住底”。
那么,在新的發展機遇下,如何讓“太平官”沒有市場?如何讓改革創新者主動作為、敢想敢干、敢于擔當?
明晰判斷標準,是構建容錯機制最核心的問題。近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充分調動干部積極性激勵改革創新干事創業的意見(試行)》,《意見》中提出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堅持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和寬嚴相濟原則,要區別對待探索失誤和違紀行為。
隨后,各市(州)也相繼出臺相關意見。廣元市紀委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出臺《廣元市支持改革創新容錯糾錯辦法(試行)》。“出臺《辦法》,就是要大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既調動大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又明確界限,防止部分干部誤讀誤用,真正讓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廣元市委書記王菲說。
哪些可以容?哪些不能容?針對出臺的《辦法》,廣元市蒼溪縣綜治辦主任寇含凱認為,“《辦法》同以往最大的區別,是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管是在執行整合涉農資金推進脫貧攻堅等政策規定過程中,還是在深化改革的積極探索創新中,每一種都有明確表述,一條一條都列了出來。既明確了黨紀底線,又鮮明地為擔當者擔當,確實為干部‘松了綁’。

6月27日,科研人員在高頻等離子體風洞試驗現場研究課題。圖/新華社
容錯免責,最終目的是保護干部的干事熱情,強化干部的責任擔當。但僅僅允許“試錯”還不夠,還要在試錯的過程中主動“糾錯”。“糾錯不是為了追責,糾錯是對干部更大的考驗和鍛煉,能夠及時認錯并糾錯的干部,才是敢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省紀委相關負責人說。
出于對干部的關心愛護,四川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運用誡勉談話、函詢和約談等方式,對黨員干部經常性開展談心談話,加強提醒警示,做到早提醒、早糾正。
在瀘州合江縣,縣紀委堅持抓早抓小、抓常抓長,監督執紀,針對群眾反映的苗頭性問題,及時約談干部,了解情況。“今年以來,合江縣鳳鳴鎮被鎮紀委約談了三次。”瀘州市合江縣鳳鳴鎮茅山村黨支部書記汪小琴說。
茅山村是貧困村,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群眾對脫貧資金的安排和使用情況時有反映,甚至發生個別群眾想分政府給脫貧戶的3000元生產發展補助資金。
鎮紀委了解后,及時約談村“兩委”干部,要求他們說明情況,并加大扶貧政策宣傳力度,做好村務公開,讓群眾了解各項政策和各項扶貧項目的實施情況。
放手與約束并舉,一方面鼓勵干部大膽開展工作,另一方面對干部嚴加管理,這不僅進一步發揮了黨員干部的戰斗堡壘和模范帶頭作用,也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組織保證。(責編:賀貴成)
【意見解讀】
七種情形可容錯免責
《關于充分調動干部積極性激勵改革創新干事創業的意見(試行)》提出建立容錯機制,堅持依法依規、實事求是和寬嚴相濟原則,區別對待探索失誤和違紀行為。可予容錯免責的行為,是干部在改革創新、破解難題、先行先試中,主觀上出于公心、擔當盡責,客觀上由于不可抗力、難以預見等因素,未達到預期效果、造成不良影響和損失的行為或失誤。容錯免責的情形包括:法律法規、黨章黨規沒有明令禁止的;符合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的;按相關規定經過調研論證、風險評估和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立足圍繞大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擔當奉獻、開拓進取,沒有失職瀆職的;沒有為個人、他人謀取私利,沒有為單位或小團體謀取不正當利益的;積極主動挽回損失、消除不良影響或有效阻止危害結果發生的;黨內法規和法律法規已有規定可予免責的。
《意見》強調,要完善糾錯機制,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監督管理,經常性開展談心談話,加強提醒警示。對反映黨員干部的問題,采取約談、函詢等多種方式處置,防止小問題變成大錯誤。采取巡視反饋整改、監察建議書、預防腐敗建議書等方式,及時糾偏糾錯,避免放任錯誤造成更大損失。
《意見》提出健全澄清保護機制,堅決查處誣告陷害行為。對誣告陷害者屬于黨員干部的,根據干部管理權限,由相應紀檢監察機關嚴肅處理,涉嫌違法犯罪的,移送司法處理;同時,保障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嚴格區分誣告陷害行為與錯告誤告行為的政策界限,嚴禁借機打擊報復舉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