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杜斌
播灑脫貧奔康的希望
·文 杜斌

東青鎮高峰林產業園。
“點兒低,到河西,紅苕葉子幾筲箕”。東青鎮地處蒼溪縣城以西,是傳統的農業鄉鎮,由于基礎差、產業弱、災害多、增收難,全鎮貧困戶653戶、2215人分布在22個村130個組,點多面廣。東青雖然大多處于旱山梁,但老百姓的心卻不“干旱”,因為這里有一幫腳踏實地、務實為民的好干部,他們詮釋著共同富裕的理論,兌現著黨對人民的承諾,播灑著脫貧奔康的希望!
做貧困的“驅逐人” 。“梁書記干勁大、有擔當,帶來了資金和種苗,還包購,經常來關心進展,我們自己不主動脫貧,咋對起人家嘛!”志愿村貧困戶李明清這么評價他們的第一書記梁峰。
梁峰從住建局剛到志愿村也曾一度迷茫過,全村550人如今常住僅100多人,23戶86個因災病致窮的貧困戶正無助地堅守。他沒有氣餒,開著奧拓到村里,走訪每家每戶,迅速摸清情況,制定扶貧路徑和奔康規劃,開始他對志愿村貧困戶的真幫實扶、驅貧逐困之路。
梁峰認識到志愿村最大的優勢就是空置的土地,他圍繞土地做起了文章。要想富、先修路,他爭取了5公里村道公路加寬改造項目,為志愿村發展疏通了動脈;大面積農業種植只靠留守的“6070”部隊是不行了,他推廣了機械種收方式;產業是發展的依托,他引入500畝核桃園,協調聯系農技專家每家教種教管;他爭取幫扶單位設置小額貸款基金,為家庭種養殖提供發展周轉金……
當群眾的“貼心人”。“如果你到村,狗不咬你,村民都招呼你吃飯,就說明我們的扶貧工作到家了。”蒼溪縣委副書記麻常昕如是評價東紅村支部書記羅雪。
羅雪身材嬌小,但脫貧攻堅的干勁卻不小。她發動全村代表參加東紅村扶貧規劃專題分析研討會,共商產業發展大計;她帶領黨員干部和貧困群眾到周邊村的柑橘和大棚蔬菜基地參觀學習,對照實際,謀劃產業扶貧新路子;她充分對接四川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特長和優勢,在農副產品訂單生產、村便民服務超市建立、特困戶建房等方面結對幫扶;她大力發展優質糧油、蔬菜等主導產業,流轉土地形成“西瓜核桃基地+農戶”經營模式,讓當地村民得到真正的實惠。
成致富的“領航人”。東青這個以傳統糧油、核桃、花生種植和畜禽養殖為骨干產業的山地鄉鎮,兩個貧困村實現摘帽,已脫貧183戶615人,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以上。這與一個人分不開,她就是鎮黨委書記牟淬華。從城里到鄉鎮近十個年頭,她既是村民眼中知書達禮的“鄰家大嫂”,又是干部心中的“鐵娘子”。她鐵拳整治“干部走讀”,開展黨員干部精準扶貧“眾籌”和“義工日”活動,拉近黨群關系,樹立基層黨員干部良好形象。
脫貧攻堅戰打響后,牟淬華經常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為了讓貧困家庭早日摘掉“窮帽”,她創新思路,著力推進脫貧攻堅進程。對照“六個精準”要求,確立“抓精準重規劃、強基礎惠民生、興產業促致富”的工作思路,提出“脫貧不等不靠、致富敢闖敢冒”的自立口號,激發群眾的參與熱情,奠定良好的工作輿論氛圍和群眾基礎。
(作者系省優秀干部人才遞進培養計劃第六期培訓青年干部班學員、省地震局辦公室主任) (責編:賀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