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 昊 孫桂榮
關于天津市樓宇經濟稅源監管的思考
◎文/吳 昊 孫桂榮
近年來,天津市不斷加大發展樓宇經濟工作力度,樓宇經濟實現持續快速發展,稅收貢獻日益突出。本文全面闡述了天津市內六區重點樓宇發展布局、樓宇經濟稅收特點以及稅收十強樓宇的企業、行業特色等,分析了當前樓宇經濟稅源監控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完善樓宇經濟稅源監管的相關建議和措施。
樓宇經濟;稅源;監管
(一)市內六區樓宇經濟發展概況
自2002年起,按照中心城區產業發展方向,天津市全面發展和精心培育樓宇經濟,經過十幾年的積極探索、大膽實踐,樓宇經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分散到集中的發展過程,形成了一批具有集聚和輻射帶動作用的示范樓、特色樓,在區域經濟發展領域的地位及作用日益提升,已成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
在土地資源有限、地價高昂的情況下,天津市注重開發和整合樓宇資源,向空中求發展,向空間要效益,積極打造億元樓宇。各區從自身的發展情況出發,打造了不同行業形式、不同產業結構、不同經濟重心的特色樓宇,匯聚了眾多現代服務企業,并衍生出多種其他業務方面的需求,充分帶動周邊地區商業、會展、文化娛樂和餐飲等行業的發展。
截至目前,市內六區樓宇近400座,樓宇經營戶累計近2萬戶,占全市樓宇經濟稅收的80%左右;其中稅收超億元的樓宇稅收同比增長30%,全市近80%的稅收超億元樓宇集中在市內六區,對提升全市樓宇經濟發展水平發揮了重要的引領作用。
目前市內六區的樓宇經濟以河西區、和平區發展最好,是全市樓宇經濟的領頭羊,全市稅收十強樓宇中,有5座坐落在河西區,5座在和平區,占市內六區總稅收的30%以上。南開區、河東區樓宇經濟的發展呈現機制增強、企業壯大、產業聚集的新局面,稅收貢獻不斷提高。河北區、紅
橋區的樓宇經濟起步較晚,基礎條件較弱,但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引導下,通過幾年的發展,逐漸形成規模。
(二)各區樓宇經濟發展特色
近年來,和平區樓宇已達到100余座。其樓宇經濟分布的特點是樓宇比較密集,主要沿南京路、解放北路、大沽北路沿線為核心進行分布。樓宇經濟支撐行業主要為金融業和商務服務業,其中金融業近年來發展較快。
河西區樓宇數量從最初的35座增加到目前的 120座,樓宇數量及商戶數量在全市均居首位。主要支撐行業為金融業,其次為房地產業、物流業和現代服務業。目前河西區形成了“兩核一帶”的總體布局,“兩核”即小白樓商務中心區、陳塘科技商務區;“一帶”即友誼路金融服務帶,吸引了大量的商品流、信息流、資金流和人才流,推動了城市產業升級和檔次提升。
南開區樓宇達到近50座,支柱行業主要為房地產業、其次為金融業。樓宇集中分布在海光寺商業圈和鞍山西道沿線,海光寺商圈主要分布有新都大廈、環球置地大廈、新天地大廈、融匯廣場等商務樓宇。鞍山西道沿線分布有1895天大建筑創意大廈、信誠大廈、時代數碼廣場等,主要以批發零售業以及專業技術服務等科技型企業為主。
河東區樓宇達到40余座,主要支柱行業以房地產業和建筑業為主。從坐落區域看,十一經路沿線14座、火車站后廣場附近10座、津濱大道沿線3座其他區域15座,坐落在繁華區域數量占比為60%。近年來,河東區確定了“做強商貿物流,發展金融總部”的主題,并創新實踐了“多業態樓宇經濟稅收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河北區樓宇達到30余座,樓宇主要分布在“一團兩線”區間:“一團”即意奧風情區,“兩線”一是獅子林金鐘河大街沿線,二是中山路沿線。隨著“創意河北”功能定位為導向的產業提升戰略的實施,以創意產業為主導的產業在區內聚集。
紅橋區樓宇達到近30座,主要分布于“三個商圈,兩條道路”。“三個商圈”即大胡同、西站、丁字沽商圈;“兩條道路”即芥園道、勤儉道。樓宇經濟主要支撐點由原來以商貿、商業等傳統服務業為主,發展到現在覆蓋了金融投資、商貿物流、科技產業、電子商務和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
(三)樓宇經濟稅收特點
1.分稅種稅收情況
企業所得稅和營業稅是市內六區樓宇經濟稅收的主要構成部分,占近幾年全年收入70%左右。其中,營業稅占比呈逐年下降趨勢,增值稅和消費稅占比很低。主要原因是樓宇企業主要以金融業、服務業、房地產業等第三產業為主,生產銷售型的企業很少,因此企業所得稅、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是樓宇經濟稅收的主要組成部分。
2.分行業稅收情況
近年來,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占樓宇經濟比重很少,第三產業占比均超過 95%,其中,金融業、房地產業占比最高。市內六區樓宇經濟的支柱行業主要由金融類、房地產類、服務管理資訊類企業為主。
三類產業稅收同比均有較大增長,第三產業中的各類行業多有同比增長或降低的情況,與企業遷入遷出有關,并無明顯的規律。金融業和房地產業是樓宇招商的工作重心,所以稅收呈逐年增長,漲幅也較穩定。
3.分企業類型稅收情況
從數量構成上看,股份公司和私營企業占比最高,國營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所占比例很小。從稅收情況看,股份公司稅收占總收入比例最高,其中國有控股占比近40%,是樓宇經濟稅收的主要構成部分。私營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稅收少,占半數的私營企業稅
收貢獻只有6%左右。
(一)天津環球金融中心
天津環球金融中心為典型的金融業樓宇,坐落于和平區大沽北路2號,建筑面積為20.5萬平方米,共79層,為本市地標建筑,也稱“津塔”。該樓宇是天津市第一批重點扶持樓宇,被和平區評為五星級商務樓宇,共有經營戶193戶,其中50%以上為金融業企業,其余為物流業、制藥業和服務業企業。招商采取租售結合的經營方式,主要定位于招入世界500強企業、金融機構以及行業龍頭企業,目前入駐的金融業企業、總部型企業占比超過50%,其中分行級銀行6家。該樓宇的特點是金融業企業數量多,金融業企業主要為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此外,該樓宇還存在有大額退稅現象的制造業企業,造成樓宇整體稅收總量大幅下降。
(二)1895天大建筑創意大廈
1895天大建筑創意大廈屬于科技服務型企業樓宇,坐落于南開區鞍山西道192號,總建筑面積為 36,818㎡,共11層,該樓宇定位于“科技南開的橋頭堡,創意產業的孵化器,樓宇經濟的領航者”,依托天津大學建筑設計規劃研究總院為龍頭企業,集中了一批建筑創意產業相關的上下游企業,形成天津市首個建筑設計創意產業聚集區。目前入駐經營戶42戶。
該樓宇經營戶主要為建筑設計類企業,從企業類型看,包括國有企業3戶,股份有限公司1戶,個體經營戶1戶,其他有限責任公司37戶。樓宇主要支撐點為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民營企業雖然數量多,但稅收規模卻較小。從行業類型看,包含技術服務業35戶,批發零售業5戶,房地產業1戶,金融業銀行1戶,餐飲業1戶。樓宇稅收主要來源為房地產業,占全年稅收的50%以上,代表企業是天津融僑置業有限公司。
(三)水游城商業大廈
水游城商業大廈是集購物、餐飲、娛樂、文化等為一體的一站式都市休閑購物中心,屬于新興商業餐飲業樓宇,坐落于紅橋區大豐路,建筑面積86,275m2,共6層,經營戶 71戶。
該樓宇入駐企業主要為商貿和餐飲企業。從企業類型看,包括國有企業2戶,其他有限責任公司16戶,私營企業17戶,外資企業21戶,個體經營戶15戶,其中外資零售企業較多是該樓宇的一大特色。從行業類型看,包含房地產業3戶,金融業3戶,服務業9戶,餐飲業21戶,批發零售業50戶。樓宇經濟主要支撐點為天津泰達恒生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屬于房地產業,占全年稅收70%以上,商業和餐飲業企業數量多,但稅收貢獻很小。
(一)樓宇經濟對金融業、房地產業依賴程度過高
目前,天津市樓宇經濟在稅收結構上過于依賴金融業和房地產業這兩個高速發展的行業,金融行業稅收來源主要依靠少數幾個國有銀行,受經濟總體形勢和區域政治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一旦企業遷出變動,會嚴重影響所在區的稅收情況;房地產業為周期性產業,房地產項目周期過后,也會造成樓宇稅收大幅下降,難以形成穩定的稅源。高新技術領域的行業如信息軟件、科學研究和專業技術服務等知識產業尚在起步階段。在數量構成上,占多數的其他服務業企業規模小,稅收貢獻小,樓宇經濟稅收結構不合理。
(二)管理機制不健全,稅源監管有困難
樓宇經濟發展和管理涉及城建、稅務、房管、工商、財政、公安等多個部門,目前尚未建立有效的溝通管理機制。各區均存在大量異地經營企
業,由于缺乏稅收管轄權,在稅收征管工作中,容易造成經營地稅收機關無法管理、注冊地稅收機關難以管理的問題,極易造成稅源流失;稅務管理人員與樓宇主辦方、物業管理方難以形成有效的協調機制,同時樓宇主辦方、物業管理企業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需求,只看重招商入住率,與稅務機關的配合度不夠高。
(三)稅收征管存在風險,產權人監管存在困難
近年來,天津市樓宇經營戶零申報率居高不下,僅河西區就有2000余戶企業全年稅款低于1萬元,其中1000余戶為零申報,占到河西區樓宇經營戶總數的20%左右,除確實有經營虧損的情況外,我們應注意防范可能出現的征管風險。此外,對樓宇產權人稅收監管也存在困難,天津市樓宇產權人包含一些外省市注冊企業和外地個人,目前樓宇稅收對企業入駐經營戶和物業公司的管理比較嚴格,但對產權人的信息監管可能存在疏漏。
(一)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積極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一是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堅持以優化產業結構、稅收結構為導向,將利于長遠發展、稅收穩定性高、促進就業的企業引進來,提高現代服務業、專業技術服務企業的稅收比重,改變現在房地產業、金融業企業占樓宇稅收比例過高的現狀。二是大力發展特色樓宇,形成“一個樓宇、一個產業”的格局,建立相對集中的行業群、產品群,發揮樓宇經濟的行業集聚作用,著力打造高端優質樓宇。三是制定完善的樓宇經濟發展政策,制定樓宇經濟發展優惠政策,引導樓宇形成產業聚集。制定對樓宇業主的獎勵政策,實行樓宇業主獎勵與財政貢獻掛鉤機制。實施對入駐企業有差別的扶持政策,調整優化樓宇產業結構。
(二)加強信息交流和部門協作,提升服務水平
一是建立統一長效的樓宇經濟的管理體系,打造公共信息平臺,以樓宇辦為核心,建立資源共享、責任公擔的樓宇經濟管理體系,實現城建、稅務、房管、工商、財政部門以及投促局、經發局、樓宇辦、公安局等的信息資源共享,企業在任一部門的登記情況發生變化,都能通過平臺共享到其他部門,使監管及時有效。二是對市場急需、社會效益顯著、發展潛力大的項目給予大力支持,使樓宇經濟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要將優化現代服務業的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到樓宇經濟上來,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吸引更多的優質高端企業。同時加強稅務與招商部門的溝通,對重大招商項目、重大建設項目和發展提出合理化意見,按照定量定性相結合的原則,制定樓宇經濟考核體系。三是為樓宇經濟的發展打開“綠色通道”,為納稅人提供各種快速便捷的服務,主動走到企業中去,及時幫助納稅人解決各種疑難問題,加強與樓宇業主的合作,積極為入駐企業提供熱情高效的服務。
(三)加強稅源管控,堵塞征管漏洞
針對異地經營戶管理困難的問題建議:一是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行由經營地稅務機關就地征管的方式,從企業辦理稅務登記開始就嚴格執行屬地征管,在納稅人離開注冊地經營后,限期變更注冊地,超過期限由經營地稅務機關負責征稅,避免經營地無權管而注冊地管不嚴的現象。二是加強對樓宇產權人的監管,掌握產權人尤其是外省市在津購房的企業或個人的信息動態,及時了解產權人或承租人的轉租出讓信息,確保相關稅款及時足額入庫。三是將責任落實到稅收管理員,避免產生管理員職責不明、管戶不清的現象。同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引導干部增強事業心和責任心,為稅源監管打下良好基礎。
責任編輯:高麗麗 曲 寧
F124
A
1006-1255-(2016)10-0057-04
吳 昊(1984—),天津市河西區地方稅務局干部。郵編:300203
孫桂榮(1973—),天津市河西區地方稅務局辦公室副主任。郵編:3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