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 光
天津市小微工業企業面臨的困難與對策分析
◎文/楊 光
2015年在各級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下,天津市小微工業企業平穩增長,但生產運營情況復雜,困難較多。本文在深入小微工業企業調研走訪的基礎上,結合規模以下工業抽樣調查結果,分析了小微工業企業的現況,從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自身生產經營特點等方面中肯地指出當前的困難和挑戰;最后從企業自身角度提出發展意見和建議。
小微工業企業;困難;對策分析
小微工業企業是大中型工業企業的后備力量,是創新活動積極發展的優良土壤,是吸納一般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領域。2015年,天津市政府以 “一助兩促”(助小微企業發展,促萬眾創新,促大眾創業)為抓手,高度重視小微企業發展狀況,通過財稅、金融等各方面積極支持小微企業發展。但是,與大中型工業企業相比,小微工業企業受市場環境中不利因素的影響較大,產業結構層次較低、滿足客戶多樣化與定制化需求的程度低、融資難、招工難等問題仍困擾天津市小微工業企業的發展。
2015年,天津市小微工業總體平穩、收入增加,在天津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強。規模以下工業抽樣調查結果顯示,規模以下工業企業戶均資產總計374萬,固定資產凈值近100萬。近兩年均正常生產的企業,主營業務收入較去年增加的超過六成,平均生產能力利用率為71.8%,開工率在90%以上的占18.7%。營業企業中有出口收入的占7.5%,戶均出口收入超過300萬元。流動資金方面,營業企業中認為流動資金 “基本正常”的占76.9%,不到一成企業認為存在資金缺口。
(一)市場環境
一般認為,市場經濟下社會資源的供給不會主動地、優先地流向小微企業,小微企業自身基礎薄弱卻又面臨幾近于完全競爭市場的激烈競爭,必須應對多重困難。
1.融資與用工兩難
調查顯示,在有融資需求且向銀行申請貸款的企業中,僅有16.1%能全部貸到款;從融資渠道上看,20.3%的企業通過銀行貸款,年利息7.28%;67.1%的企業通過個人、企業或非銀行金融機構借貸;其余基本為親友籌集。民間借款月利息1.14%,年化利息水平約是銀行貸款的兩倍。
用工方面,17%的企業有招工需求,但招工需求較難滿足。原因主要是企業自身吸引力、凝聚力不高,導致優秀員工流向大中型企業,以謀求長期發展和職業安全感。工資方面,員工月工資一般都超過了3000元,且在逐年增長,旺季趕訂單時還要按規定給付加班費。除工資外,企業每月還需為每名員工上五六百元的社保,壓力較大。
2.新競爭者的出現
近年來,經濟壓力一直較大,大中型企業日漸精打細算,在一些原本不入眼的利潤空間里開動腦筋。對小微企業造成了較大的競爭壓力。
同時,眾包、眾籌、眾創等新型、更高效率地利用社會資源的運營形式不斷出現,這對以拾遺補缺為主要作用的小微企業來說構成了新的競爭關系。與順風車對出租車行業構成的競爭類似,工業生產資料所有者通過租賃、聯合經營、辦理獨家等方式,使生產線利用率提高、成本下降,對小微工業企業形成競爭壓力。
3.三角債數額較大
對小微工業企業而言,先全額支付原材料款、客戶收到貨都再打來款,甚至下次要貨再打款來都是慣例。調查顯示,2015年正常生產的樣本企業,戶均應收賬款同比增長近40%,增幅較大。應收賬款數額占主營業務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這些應收賬款加大了企業的財務風險。
(二)自身水平不高
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雜牌軍”的特點非常明顯,具體表現為內部經營管理不規范、外部很少進行橫向或縱向溝通,單打獨斗,盈利模式粗獷。這些先天不足導致企業生產經營水平提升緩慢,難以滿足客戶日益個性化、定制化的需求。在面臨突出問題時,企業對“市場需求不足”的認同率超過50%。調研顯示,小微工業企業整體面臨重新定位市場、生產轉型、產品更新等問題,市場需求并沒有顯著減少,而是需求越來越定制化、個性化、難以滿足了。隨著客戶的產品轉型和技術升級,常規產品市場飽和、利潤收窄。此時,如果小微工業企業的流程設計與調整不夠迅速、對新產品的批量生產能力不強,生存必將艱難。調研中,某從事玻璃量具生產的微型工業企業,全年流水不足百萬,老板坦言,如果給生產白酒的企業生產200個異形玻璃量瓶,利潤基本相當于做一箱子常規刻度吸管。可是企業機械化水平還不高,來樣設計能力不強,人工制造難度大、工期久,只能放棄了這個單子。
(三)人文環境
企業的面貌和行業的現狀只是枝葉和果實,其根基深深扎在社會基礎和市場基礎中。有沒有愿意為更高質量的民族品牌產品付出更高價格的客戶;有沒有包容和尊重正在創業初期、正經歷著困難和壓力的人群的社會氛圍;有沒有愿意在發展實體經濟的同時實現人生理想的創業人和投資者。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對于小微型企業的成長和發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清醒認識困難是企業發展的必經階段
資金、用工、人文環境等這些問題,可以認為已經常規化了。小微工業企業對此普遍持積極態度:能解決當然更好,解決不了并不影響企業生存。調查顯示,2015年1季度正常營業的樣本中,年底能夠正常營業的超過90%,另有若干新增工業企業。艱難的情形,對企業正常營業的影響并不是很大。
(二)客觀分析新的挑戰
來自大企業的壓力和 “眾+”的確構成挑戰。但是,遲早要自己進原材料,原有的渠道必定不是長久之計。大多數該行業企業都要自己購進原材料,只要開動腦筋,利潤點總是找得到的。關于“眾+”,盡管邊際成本比小微企業低,但是它最大的缺點就是無法保證大批量的、專業化較強的長期生產。換言之,“眾+”好比兼職,而非專業。因此這些新挑戰還沒有對小微工業企業構成實質性傷害。
(三)高度關注客戶需求
當前,客戶需求日益定制化、個性化。高度關注客戶需求,高質量、迅速滿足客戶需求是小微工業企業生存、盈利、發展、成長的根本所在。企業若能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制產品,設計產品細節特征,那么企業收獲的除了利潤收益,更是客戶的尊重和企業轉型升級的信心。在可替代性強、一般性的工業產品普遍面臨產能過剩的今天,小微工業企業必須充分發揮小巧靈活的自身優勢,從生產上優化生產工藝、在運營上創建產品品牌,深入分析并盡力滿足客戶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產品附加值、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責任編輯:張希源
F427
A
1006-1255-(2016)05-0074-02
楊 光(1985—),國家統計局天津調查總隊工業調查處。郵編:3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