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宇晗
“一帶一路”戰略與中國的能源安全
——“一帶一路”背景下的中國能源運輸安全
◎許宇晗
能源運輸安全是一國能源安全的基礎,也是世界關注的焦點問題。對中國來說,能源對外依存度尤其是對中東、中亞地區能源依存度居高不下將長期威脅能源運輸安全。保障能源安全,特別是保障我國的能源運輸安全,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基于對我國“一帶一路”地區能源運輸安全隱患的分析,從增強現有通道安全和多元化能源進口運輸通道、實現大國合作、完成能源中轉大國角色轉換三個方面,闡述“一帶一路”戰略對中國能源運輸安全的積極意義。
當今世界正發生復雜深刻的變化,能源短缺所引起的能源競爭是造成國際政治、經濟不穩定的關鍵因素。2014年中國經濟體量位居世界第二,目前仍保持中高速增長,能源需求增速雖有所下降,但是總量逐年上升,原油進口大幅度增加,對外依存度居高不下,2014年達59.5%。然而,需求增加的同時獲取油氣資源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大,重要原因之一是進口油氣通道深受地緣政治格局變動、恐怖襲擊和海盜活動猖獗、大國因素干擾之苦,其運輸安全性令人擔憂,中國能源安全形勢十分嚴峻。而今能源運輸安全已經演變成一個關乎國家穩定、地區和諧、經濟繁榮和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問題。
“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解決能源運輸安全等問題帶來契機。“一帶一路”戰略從宏觀層面對能源合作、能源安全、能源運輸安全給予指導、規劃和部署。微觀上,又有具體的建設項目可供操作。“一帶一路”項目的實施,為解決我能源運輸安全問題提供難得的契機和強有力的保障。
中國在“一帶一路”區域內的陸路油氣進口通道。到“十三五”末,在“一帶一路”區域內,我國將建成陸路油氣進口管道共9條,總里程達13119千米(境外部分),年輸送能力分別為7200萬噸和1350億立方米。毫無疑問,這些通道的建成,對我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建設肯定會發揮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直接威脅到我油氣輸送安全石油管道和天然氣進口通道大都途經多個國家。
中國在“一帶一路”區域內的海上油氣進口運輸通道。中國海路油氣運輸主要依靠以下三條航線:中東航線: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臺灣海峽—中國。非洲航線:北非—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好望角—馬六甲海峽—臺灣海峽—中國。東南亞航線:馬六甲海峽—臺灣海峽—中國。
目前,我國80%的原油和相當數量的LNG進口來自中東,且90%的海上船運由國外油輪承擔,存在較大的貿易風險。波斯灣原油經霍爾木茲海峽-馬六甲海峽-中國南海運到中國,這條通道對我國來說舉足輕重,是名副其實的海上石油生命線。
地緣政治格局變動。中東地區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石油資源極為豐富且開采條件適中,生產成本低,是各國關注的焦點。中東也是世界最不穩定的地區之一,兩伊戰爭、海灣戰爭等的后遺癥、大國能源地緣政治博弈、宗教派別矛盾、種族沖突、貧富差距等等都是干擾能源供應,影響我原油運輸安全的潛在因素和地緣危機。1980年伊朗就因其內部革命導致石油生產中斷,引發石油危機,致使無油可運。
而中亞—俄羅斯地區油氣資源十分豐富,是世界未來能源生命線。這一地區涉及中國、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等國的利益,也吸引了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外部力量的極大關注。存在的潛在地緣政治危機主要包括美俄對峙威懾、顏色革命以及美國對俄—中雙遏制策略。
恐怖襲擊和海盜活動猖獗。中東是國際恐怖活動和反恐斗爭最激烈的地區之—。各東突勢力作為國際恐怖主義重要組成,其大本營均設在中東,它們對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穩定、對中國能源安全構成了直接威脅。另外基地組織、“伊斯蘭國”組織等國際恐怖組織為達成其宗教、政治或意識形態上的目的,不惜用極端手段對抗國際社會,攻擊中東這個“世界油庫”。2013年8月的連續幾周內,基地組織多次襲擊伊拉克輸往土耳其的石油管道,意在切斷世界工業的能源生命線。
大國因素干擾。美國全球戰略向亞太傾斜,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在安全事務中制衡中國影響。一些美國學者建議美國在軍隊部署、軍事技術、能源等方面加強美日同盟以制衡中國。由此,美國以“亞太再平衡”為名在中國周邊地區排兵布陣,強化軍事聯盟。美國對東亞安全事務的介入,一定程度上刺激個別國家在領土海洋爭議中不斷對華挑釁,遲滯了東亞區域一體化進程,破壞了推動地區能源合作的政治環境。
增強現有通道安全、多元化油氣進口運輸通道。毫無疑問,中國作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能源供給安全是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保障能源供應安全、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中國每年都要從海外進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過高的依存度使油氣進口的生命線顯得十分脆弱。近60%的石油和超過30%的天然氣依賴進口,而且來源和運輸線路相對單一,使中國國家能源安全系數大打折扣。
實現大國合作保障能源運輸安全。“一帶一路”戰略增強了我國海外戰略布局的主動性,戰略調整和全新的布局為我國海外油氣合作帶來新機遇。加強與改善與美國、俄羅斯、印度等的合作關系,有利于保障我油氣進口通道的安全。
完成我國由能源消費大國向能源中轉大國角色轉換。2010年,我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32.5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長了6%,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能源消費大國。油氣過高的進口的依存度使得我能源安全存在極大的隱患。“一帶一路”以經濟為主體進行國際合作,可以建立陸路和海路兩條能源運輸通道,將沿線能源消費國和生產國的多個經濟圈聯通起來[趙旭穎,沈娟,龍隆.“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能源安全與國際合作[J].赤峰學院學報,2016,37(2):76~78],形成網狀結構,“一帶一路”內的各經濟體(包括我國)都是這個網狀結構中的一個點,都成為能源流動鏈條中的一環,大大提高能源運輸抗風險能力。
我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對能源需求不斷攀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油氣進口依存度居高不下,能源運輸安全面臨很大的風險,危及我能源和國家安全。“一帶一路”戰略作為以共同利益為基礎的合作體,給中國保障能源運輸安全帶來機遇,中國可通過發展與“一帶一路”沿岸國家的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合作、能源運輸安全軍事保護合作、能源貿易協議擴大等方式保證現有管道安全、同時多元化能源運輸通道,以此來保證中國能源運輸安全。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