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良
呼吁校企合作立法,加快宜春經濟發展
◎張金良
在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中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業已成為國內多數高職院校的基本培養模式之一。然而在實施過程中,校企合作也面臨著各種因素制約其發展。本文針對職業教育中校企合作中遇到的各種難題,來進行探討和分析,提出要盡快制定地方校企合作促進條例來解決合作中的問題,促進經濟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加強職業教育則顯得尤為突出,如何提高職業教育水平,培養更多合格人才,經過摸索、實踐,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中最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然而在實施過程中,校企合作也面臨著各種因素的制約。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中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模式。在當前社會教育競爭中,高職院校為謀求自身發展,提高教育質量,多采取與企業合作的方式,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培養人才,注重人才的實用性與實效性。校企合作中雙方互相支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使職業教育走向現代化,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促進教育與生產保持可持續發展。因此,從各種教育模式來看,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中最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可以做到“三贏”發展。首先使學校明確了培養方向。校企合作按照企業的崗位需求培養,就有了明確的培養方向。其次,企業有了可靠的人員補充。我院同天沐集團進行了多年的校企合作,大量的畢業生不斷充實到該企業各個公司、部門工作,解決了人力資源短缺的問題。再次,也符合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需要。通過校企合作培養,學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職業意識,初步具備了頂崗生產的能力,在組織紀律觀念、職業道德、工作態度,團隊精神都有極大的幫助,提高了就業的競爭力。可見,校企合作可以使學校、企業、學生做到“三贏”發展。
校企合作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有效方法。職業教育應充分發揮育人優勢,對接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發展需求,為地方培養大學生村官、成功創業者以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通過校企合作能夠有效地達到培養合格人才的目標,使地方企業有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地方企業往往有創新需求,但科研人才有限,而高校人才濟濟,卻項目、經費不足。校企合作能優勢互補,是促進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路徑,從而推動地方經濟的健康發展。
政府缺乏系統的政策支持。雖然我國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中都有相應的條款支持校企合作,但只不過停留在理論水平上,政府缺乏針對性的實施辦法。隨著地方經濟發展的需要,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政府也出臺了一些政策對職業教育進行支持,但往往只在學校建設、土地規劃、資金扶持、人才引進等方面給予優惠,而在校企合作方面并未有實質性政策支持,特別是缺失政府系統性政策扶持。
企業無實惠,合作積極性不高。校企合作中,企業看中的是否對它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特別是規模不大的私營企業,本身企業經營就乏力,沒有一定的效益產生不可能會對校企合作感興趣,這就使校企合作成了剃頭擔子一頭熱,學校積極投入搞校企合作,而企業卻比較冷淡,甚至拒絕合作。我們在校企合作洽談中就有一些本地企業,口頭上表示愿意合作,合作協議卻遲遲無法達成,最后不了了之。
本地校企合作不夠緊密。通過我院多年的校企合作來看,校企合作還建立在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主要是同企業建立訂單式培養合作,多數停留在解決人力資源水平上,雖然在其他方面有所探索,但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合作的力度和廣度都不夠,而且多數合作企業是外省或外地區的,本地企業參與的很少,形成宜春市職業教育發展與地方經濟聯系不夠緊密現象。要發展宜春經濟就應把職業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積極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由“就業在外”向“服務本地企業”轉變,不斷提升服務發展能力。
地方校企合作促進條例,是校企合作發展的法律保障,能更加有效地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為促進、規范和保障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制度,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能力,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結合宜春本地實際,盡快制定《宜春市校企合作促進條例》(以下簡稱促進條例)是保障職業教育發展的有效方法。
《促進條例》能使政府、相關部門、行業組織、企業和職業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形成共同責任。堅持政府引導、部門配合、行業指導,以職業院校、企業為主體,形成有利于促進校企合作的保障機制。
《促進條例》規范校企合作在自愿協商、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過程共管、責任共擔的原則下,雙方簽訂合作協議,并報送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政府根據合作評價對于校企合作的企業在優先立項、土地征用、貼息貸款、稅收減免、財政補貼、人才招聘等方面給予合理的優惠,以提高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
《促進條例》可促使職業院校和合作企業聯合辦學,明確學徒和學生雙重身份,實行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教學,對學生樹立服從企業管理意識,更好地就業,同時也對學生的合法權益有了更好地法律保障。
通過履行《促進條例》,可以建立企業穩定的技術工人隊伍;又通過課程改革,科技合作等,使大專院校教師充實到研發隊伍中,產學研相結合,能夠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更好的應對,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認真行使《立法法》賦予設區市的立法權,在職業教育發展中依據《職業教育法》、《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制定《宜春市校企合作促進條例》。推動職業教育發展,推進產教研融合,提高職業院校辦學水平,為宜春經濟發展培養大批合格人才,促進宜春經濟的繁榮。
(作者單位:宜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