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瀟
中國電影發展問題
——基于2015年電影產業數據
◎樊瀟
我國的電影產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了快速發展的進程,不斷深化的改革和發展給我國的電影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同時也使其發展方式暴露出了一些問題亟待解決,基于此,本文對我國電影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梳理局以一定的現實意義。
電影作為一門結合視覺和聽覺、容納多領域的現代藝術,具有卓越的藝術表現力,同時由于影片可以復制放映因此具有非常強大的傳播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電影這種藝術傳播形式已深入生活,成為了人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世紀末至今,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作用下世界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并為各國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動力,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文化產品供給增加并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推廣。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得到迅猛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催生了更多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國內市場需求增長與國際市場繁榮發展的雙重影響下,中國電影實施了很多改革措施,大大提升電影藝術質量、豐富表現形式,促進國內電影行業的高速發展。
2015年中國電影產業呈繁榮發展態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電影票房方面,2015年上映電影449部,累計票房438.74億,較2014年同比增長49%,相較北美110億美元的票房及其7%的增長率,中國在未來有望超越北美成為世界最大電影票房市場。2015年上映國產影片中有48部票房過億元,比2014年增長了33%;票房過千萬元影片有128部,比2014年增長了22%,可見國產電影市場的進一步擴大。
電影產量方面,呈現出“新常態”的發展趨勢,自2013年以來,中國電影產出總數減少、增速放緩,由電影數量競爭階段向票房競爭階段過渡,產能利用率進一步提高。同時國產電影上映比例達到65%,較2014年同比增長45.8%。
電影產業規模方面,在居民消費拉動下,2015年電影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其中消費占比63%,體現中國電影巨大的市場潛力。電影產業也呈現出規模化趨勢,產業維度進一步加深,有力帶動了相關產業發展,據統計2015年電影相關產業規模達3050億元,同時創造大量新就業崗位,從業人口達到65萬人。
總體而言,在2015年中國電影較以往有了更大的突破和發展,是電影產業化改革以來特色最為鮮明的一年。從這個意義上來說,2015是中國電影的一個大年。
2015年中國電影產業發展同樣伴隨著發展問題的暴露,經過多方面分析,主要問題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電影產出小,供不應求。以2012年為分界點,國產故事片產出總部數從穩步增長變為減量減速,從2013年開始,中國每單位觀影人次可供給影片數逐年下降,電影供需指數持續走低,而觀影需求仍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供需不平衡,為外國電影收攬中國票房提供了契機。2015年度電影總部數為686部,上映部數為449部,且質量較高、口碑較好的國產電影占比不高,總體而言當前電影產量無法滿足中國電影龐大且持續增長的市場需求。
國產電影票房低,國際競爭力不足。國產電影由于質量、技術水平、宣傳機制方面的缺陷,極少有國產電影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由于東西文化上的差異,出口電影也存在著難以為國際市場理解接受的問題,致使國產電影滲透率低,影響力與票房收入遠不及歐美電影。
同時,國產電影排片極易受進口片的沖擊。2016年中國國產片票房占比(62%)雖高于進口片票房占比(38%),但國產片單片票房遠低于進口片單片票房,2015年度國產單片票房8138.6萬,進口片單片票房2.22億,差距明顯。歐美電影通過其技術、質量、資金、市場運營機制上的優勢擠占票房,致使國內電影市場的比重失衡。國家電影局出于減緩國外電影對國內電影市場沖擊力的考慮,設置每年六月至七月的“國產電影保護月”,對國產電影票房起到一定保護作用,但也導致了“大片愈強、小片愈弱”的狀況出現。從根本上看,提高國產電影質量、提升國產電影國際競爭力,才是真正的治本之策。
資金利用方式不合理,資源浪費嚴重。
2015年度產生電影總部數為686部,上映部數為449部,有237部影片未上映。目前在中國的電影投資中僅有大約10%左右可以獲得盈利,剩下的90%大部分都是虧損的狀態。除此之外,還存在資金利用不合理、大量資金浪費問題,對電影質量水平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加劇電影產業的風險性。
政策問題。我國實行劇本備案和影片審查制度,未經備案的劇本不得拍攝,未經審查通過的影片不得發行、放映、進口、出口。國產電影從構思、創作、拍攝、剪輯、發行,都面臨著電影制作公司、國家廣電總局的層層篩查,雖然保證了電影內容的安全性,卻會制約其發展。《條例》、《規定》中一些內容沒有跟進文化市場發展潮流,長期用固化標準規范電影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與發展,在電影創作構思階段就限制了電影作品的領域與內容,導致國產電影在創作水平,創新能力上與歐美電影的差距拉大。
融資模式不成熟。電影行業融資困難主要源于行業壟斷、融資難、投資方水平低三大原因。
首先,中國電影行業主要由萬達院線獨占鰲頭,大地影院、金逸影視等投資公司緊隨其后,中小型電影制作公司生存空間狹小。此外,主要影投公司主要分布在一、二線城市,分別占24.5%與45%,三四五線城市與農村市場投資力度不足,沒有合理利用中國龐大的電影市場優勢。
第二,電影行業是一項高成本、高風險的投資行業,存在著經營穩定性差、產業并購中存在大量泡沫、作品審查嚴格、產權受損盜版嚴重、行業壟斷嚴重市場競爭激烈等風險。一般來說,電影制片公司(尤其是中小型制片公司)難以從社會金融機構獲得融資,導致資金不足、難以滿足電影制作需求,制約國產電影發展。
第三,部分電影投資方投資目光短淺、盲目跟風現象嚴重,以圈錢為目的、無視電影質量、干涉電影制作的不合理行為對電影的質量也有巨大影響。
電影行業本身缺陷。我國電影行業起步較晚,多學習歐美先進成果,本身發展尚且不成熟。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從業人員水平、發展觀念、產業鏈開發不足四個方面。
第一,中國電影缺乏創意。從電影題材上看,2015年國產電影產出主要有愛情類影片104部、喜劇類影片69部、劇情類影片78部,動作類影片62部。此四類影片分布相對集中,而對創新能力、創意水平要求較高的科幻、魔幻電影部數極少,滿足觀眾此類需求主要依賴進口電影。歐美科幻電影在中國市場的高票房收入也折射出國產電影此類電影投入與產出的不足。
從電影內容上看,國產電影跟風、抄襲、翻拍情況多見,作品原創力不足。劇情設置難以跳出原著、經典的窠臼,注入令觀眾眼前一亮的新意。種類單一的電影產品(尤其是青春愛情類電影)制作方面大同小異,導致觀眾審美疲勞。
第二,從業人員水平不高。二十一世紀電影特技有了迅猛發展,特價效果成為衡量一部電影質量的重要因素。中國電影特技制作起步晚、技術開發不足,電影特技效果制作主要依靠美國好萊塢等地特效團隊打造,特效技術的自主研發力量仍有待提高。
此外,中國電影行業新生代中高水平的導演、編劇、演員存在不足,口碑較好的國產電影多由第五代導演打造,新生代人才相對缺乏。
第三,發展觀點問題。電影行業存在浮躁、功利的不良風氣,利用粉絲經濟、明星效應博取票房的情況層出不窮,忽視電影本身質量的打造。
第四,產業鏈開發不足。歐美電影產業從編劇、拍攝、剪輯、制作、宣傳、周邊產品,形成一條聯系緊密、經濟效益巨大的產業鏈條,相比之下中國電影產業對電影后期產品的開發存在不足,仍存在巨大的開發空間。
本文首先從四個方面分析了我國的電影產業目前存在的問題,一是電影產出小,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二是國產電影的票房整體偏低,電影的國際競爭力非常不足;三是電影產業資金利用方式不合理,導致資源浪費嚴重。其次,從政策角度、電影產業融資方式和電影產業自身的角度分析了造成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希望能夠通過分析對于我國的電影產業進行全面深入地了解。
(作者單位:長沙市南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