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焱
明星高片酬的經濟學分析
——從要素分配和壟斷的角度
◎劉焱
本文使用經濟學理論解釋近年來電影行業明星“天價片酬”出現的原因,嘗試從要素分配和行業壟斷的角度切入,提出明星的高片酬來自于明星對于抬高電影票房的貢獻,以及行業內部的資源壟斷,指出了天價片酬所帶來的后果,并針對該現象提出相應的建議。
隨著人們對娛樂方面關注提高,中國影視業逐步發展,明星片酬逐步攀升,從而出現了明星片酬驚人的社會現象。例如,有媒體報道稱,范冰冰的片酬達到3000萬(《武媚娘傳奇》),趙薇片酬達4000萬(《虎媽貓爸》),周迅因《如懿傳》獲9500萬片酬,位列眾女星片酬之首(來源搜狐新聞)。而根據香草招聘平臺、北京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上海人才服務行業協會共同發布的《90后基層白領就業報告》顯示,上海地區普通白領平均月薪為5980元,居全國首位,北京5570元緊隨其后。通過數據不難看出,明星和普通民眾間存在收入上的巨大差距。
本文試圖使用要素分配理論,綜合考慮演員對于影片的邊際貢獻以及市場上存在的壟斷現象,來分析明星天價片酬的問題。
要素分配理論在電影產品市場上的應用。在電影產品的供求市場中,電影明星是這一市場當中重要的生產要素。根據克拉克的生產要素分配理論,勞動要素的價格與產品價格和該要素對產品的貢獻有關系(w=VMP=MPP*P)。根據這一理論,作為勞動要素價格的電影明星報酬(w),應當與作為最終產品的電影產品價格(P),以及明星對電影產品邊際產出的貢獻(MPP)正相關。
因此,我們可以認為,明星薪酬高,即電影產品所需的明星這一生產要素價格高,與電影產品的價格以及明星對于電影產品的邊際貢獻有關。以下我們分別考察這兩個量。
產品價格高。在一個市場中,當供給較少,需求較大時,產品價格較高。從供給方看,我國的電影產品在數量與其他電影強國尚有差距。根據偉德福思《2015年度中國電影產業報告》,2015年,我國國內影院共上映358部影片,而北美地區影院上映影片共689部,幾乎達到了中國院線上映數量的2倍。從需求方看,電影院和電視臺為保證自身競爭力,需要源源不斷的電影和電視劇作品;廣告商為了自己品牌的知名度、市場占有度和利益,需要電影、電視劇作為載體,起到關鍵的宣傳作用;而民眾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已逐漸將關注點由基本溫飽轉向享受生活、提高生活質量上來,因而這更加劇了對影片、電視劇這類產品的需求。由于供需的不平衡,電影產品本身的價格飛漲,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明星片酬攀升。
要素對產品的貢獻高。王錚和徐敏(2013)通過量化研究表明,明星參與的影片能夠使票房顯著升高。盡管存在邊際遞減作用,即每增加一位明星,票房增加的幅度降低,但明星對于票房的巨大貢獻使得制作方愿意在預算內盡可能多地起用明星來提升票房。
明星對于票房較高的貢獻,可以理解為,電影、電視劇作為高人力成本的行業、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演員的表演功底,而每個演員的表演側重和對角色的詮釋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并且,平臺和廣告商都注重“明星效應”,希望通過明星帶來更多的利益;作為消費者,每個人對明星也各有偏愛,這也就使得明星片酬高。總得來說,明星對于產品貢獻高,因而也決定其所得片酬高。
綜上所述,電影自身票價高以及明星對電影的貢獻高,使得明星片酬居高不下。
電影行業的壟斷現象。由上文我們可以發現,電影產品更市場中存在較為明顯的供求不平衡現象。根據汪文杰(2005)的研究,導致這種不平衡現象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國電影行業存在行政壟斷,具有一定的封閉性。此外,較大的資本集團也會利用資本優勢搶占市場資源。例如,萬達在中國電影產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其為了自身利益對類似《百鳥朝鳳》這類的藝術片采取少排片甚至不排片的做法。因此,中國電影行業的確存在一定的壟斷現象,而這種現象進一步導致了市場的不均衡。
壟斷所導致的價格高企。由于電影行業存在一定的壟斷現象,其對推高市場價格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根據供求理論,供方在市場上的壟斷會導致價格高于市場出清價格。在觀影市場中,作為產品提供方的出品方和院線擁有豐富的資源,在業內具有巨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使得電影、電視劇作品向其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壟斷狀態,從而吸引了更多的廣告商投資。較高的電影產品價格,有利于供方最大化自身利益,并進而導致明星的高片酬,同時損害了需求方即觀影消費者的利益。
導致壟斷的原因。根據汪文杰(2005)的觀點,電影行業存在著計劃經濟,影片安排只能逐層下達,按計劃執行,使得電影業存在一定的壁壘從而促使了壟斷現象的產生與逐步加深。而這一壟斷導致了電影產品價格高企,進而推動了明星天價片酬的出現。
此外,由于人具有趨利性,想要在能供給自己更優待遇的環境下工作,因而這些優質平臺便通過自身優勢吸引了大量人才,為壟斷提供了人員、知識基礎。同時,其合理分配資金進行設備更新,保證其巨大的優勢狀態。
由于作為生產要素的電影明星對電影票房的貢獻較大,電影產品市場由于供求不均以及供給方的壟斷現象導致電影產品價格高企,根據要素分配理論,這些因素共同刺激了明星天價片酬。明星的天價片酬會給電影行業和市場帶來以下問題:
一是傷害電影產品本身的質量,損害影視業的長遠利益。根據“木桶效應”,在作品總投資一定的情況下,如若明星的片酬過高,在配角的選擇、場景、服裝、后期制作上的投入便會減少,從而使得整部作品的質量大打折扣。就算有明星坐鎮,也不能掩蓋作品的各種瑕疵。根據“羊群效應”,消費者更傾向于其他人都喜歡的作品,若作品質量不高,自然會使得批評言論增多,消費者減少,這樣長期發展下去,不利于中國影視業發展。
二是市場不均衡導致的收入分配不公,并進而使得富者更富,貧者更貧。明星與普通演員、明星與老百姓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不僅會造成市場失衡、損害影視行業的整體利益,更會使得人們的不公平感在心中堆積,從而產生仇富心理,影響社會穩定。
三是使得相關平臺壟斷加劇,不利于新平臺的產生和發展。原有平臺由于出現時間較早,積累了一定量的資本和觀眾基礎。因其實力雄厚,吸引了大量人才。而新平臺剛剛起步,受關注度不高,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因而更不易于進行資本擴大,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從市場中消失。
四是不利于明星自身發展。明星被過度消費,勢必會使得消費者對其產生一定的厭倦感,從而使得明星的關注度下降,不利于其個人事業發展。
上文對明星高片酬的進行了經濟學分析,并指出了所導致后果的嚴重性。可以看出,使市場讓更多人受益,讓產品質量更優,影視業和經濟發展更穩定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認為,為了限制明星片酬,防止天價片酬的頻繁出現,可以從供給和需求兩方面進行改進:
一是改進供給側。政府可通過出臺相應的補貼或減稅政策鼓勵中小企業參與競爭,以保證產業內部的相對穩定和活力。另外,要對影視業相關規定進行改革,例如對明星片酬制定相應的標準,并且規定明星在參演作品中的薪酬在作品總投資中所占的比重。同時,需要對電視臺影視作品的播放次數和電影院的電影票價及排片量加以限制,避免對影視作品反復利用及不正當進行營利。還需加大對影視作品的審核力度,避免質量低下、制作粗糙,僅是依靠“明星效應”的影視作品流入市場。此外,還應加大政府在影視業教育方面的投入,增加高專業性的影視業學院的建設,同時,引入國外優秀的影視制作技術,培養相關的人才,通過新鮮血液達到技術革新的目的,使得原有的資源不再稀缺,減少壟斷行為。
二是改進需求側。要限制廣告商的投機行為,設置廣告商準入門檻,規定香煙、酒精等類別的廣告商不能進行投資。同時,要規定廣告商的投資額度和投資限,并且綜合廣告商的投資額階梯式征收相應的稅款。另外,審核部門需加大審核力度,對劇本及影視劇成片中與作品無太大聯系,甚至是專門為廣告而設置的影響作品整體呈現效果和觀眾觀看感受的情節予以剔除或勒令修改。還要鼓勵高品質網劇的發展,對關注度高、內容積極的網劇予以一定的資金補助。并且需要豐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完善相關文化藝術中心建設,豐富藝術種類,使話劇、歌劇等藝術形式獲得第二次發展。
(作者單位:青島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