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澍
進一步建設遼寧省新媒體矩陣
◎潘澍
互聯網已經成為輿論斗爭的主戰場,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當前傳媒行業、傳播領域已經進入了以微博、微信、二維碼為代表的“微時代”、“新媒體時代”。我國已經成為新媒體應用第一大國,成為全世界最龐大、最復雜、最難控、最喧囂的輿論場。網絡,是技術、是媒體、是經濟,更是文化、是意識形態的重要陣線。
遼寧在打造新媒體矩陣方面取得了很好的實績。例如,遼寧報業傳媒集團自2007年創建了全國第一個從編輯部內部派生出的“數字新聞部”開始,經過網絡媒體建設(北國網、海力網)、報紙電子版、動態記者團隊建設、創立東北第一家手機報、開設雙微一端(公共微博、微信公共號、新聞客戶端)等,探索出富有東北特色的報業與新興媒體融合的路徑。遼寧日報新媒體集團——遼寧北國傳媒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國首家經中宣部同意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登陸資本市場的省級黨報新媒體公司,簡稱“北國傳媒”。
但是,進一步打造好遼寧新媒體矩陣,我們還有努力的空間。挑戰、困難與機遇、效能并存。在網絡輿論場力,意識形態、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眾聲喧嘩”干擾。新媒體傳播主體多元化,信息發布低成本、迅捷化,“把關人”角色弱化、淡化,信息來源廣泛而復雜,信息準確度和可靠性難以保證。在喧囂的新媒體環境里,各種不同聲音打破了輿宣部門和傳統主流媒體對信息的管控,傳統工作模式面臨“失靈”危機。在新媒體建構的網絡虛擬社會環境下,傳統命令式的政治格局和行政權力主導的組織動員能力大大削弱,領導和組織的權威面臨新的挑戰。新媒體的發展和普及,促使傳媒格局和輿論形成機制發生深刻變化,傳統的輿論引導方式逐漸失效。同時,新媒體是獨特的輿論放大器,很容易將一些非主流輿論、槽點發酵催化,形成輿論熱點、風暴,對主流輿論造成干擾、破壞。這也給黨員干部的新媒介素養和與新媒體打交道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和新的挑戰。
構建完善網絡平臺梯隊,推進骨干新媒體群建設。選拔出一批
優秀的媒體類、政務類和自媒體類新媒體培育成骨干,形成以遼寧日報社、遼寧廣播電視臺等傳統主流媒體自辦的新聞網站、“兩微一端”(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為核心層,以各省直部門、各市開設的政務“雙微”(微博、微信)為緊密層,以民間有影響力的自媒體微信公眾賬號為外圍層的“三環”骨干新媒體群結構。“強固核心層、壯大緊密層、拓展外圍層”,分層次、分階段地推進骨干新媒體群建設。引導好網絡文化協會,助推骨干新媒體群“抱團”發展,通過加強對新媒體的管理,進一步規范網絡文化信息服務,推動行業自律,促進網絡文化健康發展。比如,上海根據網絡等新媒體在群眾中覆蓋面、影響力持續擴大的新形勢,由官方微博“上海發布”上線為契機,帶動各級政府、委辦局、公共服務機構等的2000多個政務微博共同發展,以公信力為先,講真話、道實情,主動發布權威信息,及時回應群眾關切,粉絲量持續攀升至3000多萬人次,已成為全國政務微博領域影響力最大的平臺之一。這一成功的探索,值得借鑒。
拓展傳播空間,增強輿宣影響的廣度、深度、力度。面對網絡輿論生態日益復雜、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變的社會形勢,必須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矩陣,將傳統媒體影響力向網絡空間延伸,增強輿宣影響的廣度、深度、力度。可以開通新聞資訊客戶端“i遼寧”IOS和Android兩個綜合服務平臺,能及時為用戶提供準確、豐富的政務要聞、民生資訊和應急信息。廣大用戶還可以便捷地搜索到娛樂、餐飲、旅游等信息,查詢本地交通出行、火車航班時刻表、社保、公積金、交通違章等生活資訊。同時,有法律服務需求的用戶還可通過“訴訟服務”欄目了解微信預約立案流程。建立完善“遼寧新媒體”平臺,實現電視屏幕、網站、微博、微信和客戶端五大平臺聯動,有效完善了重大新聞權威發布、突發事件及時播報和關注民生改善等職能。
創新傳播方式,增強新老媒體融合“粘度”、“豐厚度”。一是大膽創新傳播方式。為提升宣傳效果,從改變傳播方式上著手,積極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深度融合,針對不同媒體特點和受眾期待, 由新聞中心、網信中心分別將新聞源素材加工制作為圖文、圖表、音視頻等,通過一舉多得,實現報臺網聯動、多渠道傳播,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互惠互利,有效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之間的有效互動、同頻共振,形成輿宣合力。二是改變輿宣文風語言。在新聞文風、語言上使用全新的互聯網思維,積極適應新興媒體平等生動交流、互動即時傳播的特點,在傳播上注重迅捷精干、新鮮生動,進一步提升傳播內容的品質和吸引力,有效增加媒體融合粘度。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由分管領導專門負責新媒體發展建設,不斷擴充新媒體運營隊伍,加強新媒體管理人員培訓。及時邀請有關領導和專家,面向基層開展各類專題培訓、研討,切實提升新媒體運營隊伍的工作能力。
加強宣傳策劃,媒體聯動,線上線下互動。一是促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利用新聞網信息內容的時效性、互動性和流行性,使得傳統報刊、電視臺優化采編流程、強化互動效果、豐富報道形式,努力實現新媒體和傳統媒體融合后雙贏更豐的實際效果。二是推進新媒體發展。加強宣傳策劃,優化運行流程,全面展示遼寧特色亮點;辦好官方微博和官方微信,手機報、客戶端上推送優秀新聞稿件,強化議程設置,放大輿論效應。三是積極策劃線上線下活動。助推新聞宣傳融入社會生活,積極探索開展一系列關注度高、互動性強的宣傳活動。建立由專項經費、社會企業贊助、參與活動自愿繳費等多渠道的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有條件的單位可以探索建立新媒體專項基金。新媒體要主動與城市社區、農村鄉鎮、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企事業單位、社會服務機構等聯系,本著合作共建、雙向受益的原則,開展多種形式的線上線下活動。深入融合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利用網言網語、結合網上網下征集網民興趣與智慧,借助“新媒體引爆、全媒體聯動”的宣傳方式,掀起網絡宣傳熱潮,鞏固和壯大了網上主流思想輿論。
進一步探索完善新媒體管理、運營體制機制。在內容建設上,要組建多方參與的新媒體管理、運營團隊,圍繞遼寧省情打造具有獨特個性的風格語言和集成模塊。強化內容建設,以多媒體形式做精、做細微博內容,打造出原創力作。以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融合發布,重視內容的原創性、精品性,以原創精品贏得關注,形成影響力。保證微博的更新頻率,回復微博上的相關問題,形成信息的互通分享以及發布審查機制,并分時段對微博轉發和評論情況進行監控,確保微博的更新和活躍度,做好輿論引導。
在體制管理上,建立完善的獎勵機制和成長機制,制定相應的平臺管理制度和隊伍管理制度。及時發現和激勵、獎勵優秀新媒體機構和人才,進行定期排行、分級獎勵。結合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制定相應的平臺管理制度,不斷完善。針對新媒體平臺和管理隊伍制定相關條例,保證新媒體內容信息來源的權威性、日常更新的規律性、內容發布的正式化、語言風格的特色化、輿情應對的流程化,提高管理、運營團隊的新聞采寫能力、語言寫作能力、新媒體把握能力、活動策劃能力。
建立規范有效的網管值班制度,隨時、及時完成網絡輿情監測處置及轉評跟評。對管轄區內所有網站、微信公眾賬號進行統計整理備案,納入統一管理,實行登記備案制度,進一步規范新媒體平臺網上信息發布行為。加大網絡環境治理力度,深入開展打擊互聯網傳播色情信息專項行動和“網絡敲詐與有償刪帖”專項整治行動。對多次發布有損遼寧形象的信息平臺,約談其負責人,并責成其整改。進一步加大培訓力度,通過培訓講解、座談交流、互動解答等多種方式,做好新媒體知識培訓工作。
(作者單位:遼寧省委黨校文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