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俊
整合煤炭企業文化建設發展的探索
◎馮俊
潞安集團是我國500強企業,前幾年借助國家鼓勵資源整合的大好機遇,用以礦帶礦的模式,大力推行潞安運行模式,促進安全生產發展的同時,生產能力大幅度提升,有力的推動了管轄范圍內整合煤礦的規模化發展。為近幾年潞安集團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前兩年在上級黨委的正確指引下,黨總支以貫徹落實“德、新、和”潞安黨建新要求為目標,以積極推行“抓班子、帶隊伍、創環境、促發展”潞安黨建工作績效管理為手段,緊緊圍繞安全生產經營中心任務,積極探索股份合作制下整合礦井黨建工作的新路子,努力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黨建工作陣地初步建立,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整合煤炭企業和諧發展的氛圍正逐漸形成。
設備落后可以更換,安全有隱患可以排除。在數字化礦井生產的今天,操作技能低下,通過培訓都可以快速提升。但是企業文化和職工的素質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潞安集團的主體礦井都是數百萬生產能力的先進礦井,每個礦井都有數十年的文化熏陶。但是整合礦井的職工大部分是文化水平偏低,安全生產意識差,流動性比較大的人群。如果將潞安集團企業文化生搬硬套使用在整合礦井,不但起不到應該在主體礦井發揮的作用,反而增加了職工思想負擔,讓職工誤以為是搞形式主義,不利于企業的發展。
占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制高點,利用企業文化熏陶,從基礎文化抓起,強化道德建設,注重價值引領,積極發揮支部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
百行以德為首,德是為人之道、立身之本、興國之要、強企之基,從一定程度來講,德的建設高度決定著黨建的高度,因此,黨總支堅持把干部的品德樹立排在首要位置。
首先文化建設的前提,必須建立健全整合礦井黨組織,開辟黨建工作新天地。通過建立黨員干部信息檔案、為原企業黨員和流動黨員辦理組織關系、召開黨員大會并選舉支部委員、堅持“三會一課”制度、制定“十好”黨支部競賽方案、創建支部科隊務聯席會、創設活動經費等,持續加強黨員隊伍管理,保證了各項活動的正常開展;通過考核、審查并吸納兩名管理人員為預備黨員,管理層領導和所有黨群干部述德報告,強化了黨在企業的核心領導地位;以卓有成效的工作,逐步實現了集團黨委“潞安工作延伸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要跟進到哪里,黨組織就要建到哪里,黨組織和黨員作用就要發揮在哪里”的新要求。
其次認真學習、宣傳和落實黨的方針政策,強化黨員干部的理想信念和廉潔從業教育。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2016年全國國有企業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工作要點》以及上級礦紀委下發的整合礦井“工程建設、合同管理、物資采購、煤炭銷售”廉政工作程序等文件;積極配合上級開展效能監察及項目規范化管理,尤其加強對人、財、物、供銷、工程等部門的監督檢查。
最后,大力倡導“新24孝”、學習踐行《弟子規》、開展“道德講堂”等活動,凝聚正能量,傳遞真善美,培養員工規范行為。在顯著場所和所有隊組懸掛24孝看板,組織開展“感恩父母,爭當孝星”活動,發現典型人物和事例,以身邊事教育和影響身邊人,涌現出一批感人事跡;積極配合上一級“流動道德講堂”活動,持續營造“德”的良好風氣,教育員工感恩企業、愛崗奉獻,培養員工與企業榮辱與共的信念和意志,促使其成為道德風尚的傳播者、實踐者,以逐步改善礦區的人文環境。
認清企業文化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把握開展黨建工作的關鍵點,圍繞企業中心任務,創新黨群工作陣地,著力宣傳教育并構建安全文化體系。
創新是進步的靈魂,是黨建工作保持活力的動力源。整合礦井黨建工作,是一項全新課題,原有的做法和經驗,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現實的變化要求,為此,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教育創新,是整合礦開展黨建工作非常必要、非常迫切一種工作法寶。
首先創新宣傳教育陣地。創辦了彩版、高質量的企業刊物,緊貼當下現實,關注員工思想情感,記錄、傳播企業的成長軌跡,傳遞、引導思想政治方向和業務知識,報紙一經分發閱讀,就受到了廣大干部員工的一致好評,成為對內交流、對外展示的一道黨建工作風景線;購置了高清照相機、攝像機、采編機等設備,記錄和提供基層新聞素材;此外,注重發現并培養寫作人才,以適應宣傳教育工作新的要求。
其次引進推行企業文化建設。以先進工作點為6S管理推行試點,通過“專業培訓、推行辦法修訂、崗位職責制定、管理流程監管、崗前五步曲訓練、看板制作、記錄臺帳創新、檔案完善規范”等,在短時間得到了顯著推進、提升,總結提煉出了“四圖十員八要求”的特色經驗,為其它單位逐步推進6S現代化管理打好了“第一根樁”。
最后,著力開展安全文化體系建設。通過成立組織機構,明確職責職能,制定運行機制、考核辦法和評價細則,將文化組織建設、安全宣傳教育、職工隊伍素質、職業安全健康、群眾安全文化和生活后勤服務全部納入考核范圍;建立了安全生產群眾監督員、青年監督員制度,各黨支部開展“五必談、五必訪”安全幫教活動等;推行了井下員工“標志型安全帽”,在提高礦井科學化管理水平的同時,促進了黨員干部更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積極開展多種安全活動,營造安全文化氛圍,如“防治煤與瓦斯突出暨一通三防”安全知識競賽、組織女工深入隊組進行安全宣講等;充分利用安全生產月,制作大量主題看板、撰寫小故事小案例、集中觀看警示教育影片、進行安全宣誓和簽字等,使安全文化體系建設步入正軌。
增強文化建設實體單位的建設,選準復雜環境和諧共處的融合點,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深入開展各類活動,為企業又好又快發展營造和諧氛圍。
和諧是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和保障,尤其作為異地整合礦井、股份合作制企業,員工來源多向化、用工方式多樣化、地域文化多元化,和諧尤為重要。關愛員工生活、重視與地方政府和周邊環境的處理、積極培育員工和諧相處的氛圍和風氣,努力實現人心和善、家庭和睦、生活和美、人際和順、人企和諧。
為員工創造舒適優良的生活環境。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為了安頓好員工的生活,黨總支下大力氣改善“兩堂一舍”,為井下員工專門送達高質量的班中餐,改善地面食堂的伙食,讓長治、和順兩地的員工都能吃上可口飯菜;擴建了澡堂、配備了更衣柜,二十四小時提供熱水洗澡;租賃了附近村鎮的部分樓房,并精心裝修為賓館化宿舍,并修建了籃球場、乒乓球臺等體育活動場地;同時,新井建設項目中,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仍然將高標準的“兩堂一舍”建設作為重要工程進行建設。
為和諧氛圍提供強有力的政治保證。制定了本公司的《信訪維穩工作應急預案》,并積極化解各類矛盾,體現了黨組織的重要作用和黨群干部的駕馭能力;認真組織召開各級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經理層領導主動聽取基層隊組和科室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各級干部切實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組織各隊組召開職工大會,積極推進基層民主管理,動員廣大員工發揮主人翁作用,共同擔當起企業發展的重任。
狠抓精神文明建設。下發了《精神文明建設獎懲(試行)條例》,建立了新標準,促進了新變化和新氣象。例如在涉及面廣、影響較大的請客上禮事宜上,通過縮減請客范圍、改進通知方式、事情辦得圓滿,為其他員工帶了個好頭,一舉扭轉了“小事大辦、請客隨禮”的老大難不良風氣,實現了“既要入鄉隨俗,更要移風易俗”。
選準結合面,以活動促和諧。企業內部,先后開展了“書法繪畫攝影作品評選”“女工送溫暖、送清涼到井口”“五一勞動節演唱答題”等主題活動,展示發展建設新業績,歌頌愛崗敬業好風尚;對外融合方面,通過積極參與和順縣“三聯五幫”城鄉共建、各類走訪慰問、公益捐贈、體育賽事、社火節等活動,加強與當地政府、村鎮、黨員和群眾的聯系交流,以取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創造了卓有成效的和諧氛圍。
整合煤礦不是簡單的資本和人員的疊加,而是兩種模式、兩種文化的交融。隨著集團規模的進一步壯大,競爭力顯著增強,企業文化薄弱的企業弊端不斷突顯,毫無疑問,對于整合煤礦企業,文化建設是必要的重要的,它關系到企業的長遠發展,因此我們不僅僅在口頭上重視企業文化,更應該在行動中,在實質上認真進行企業文化的建設。同時正視整合煤炭企業在文化建設中的問題,采取必要的措施推進企業文化的建設這一重大工程。
(作者系潞安集團漳村煤礦李陽煤業開掘一隊支部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