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導入方法例談
◎孫麗
隨著新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一線教師越來越重視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及導入技巧的應用。一堂課只有充分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參與教學主動性、積極性的提高,才能夠真正地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本文筆者將結合多年來初中數學教學經驗,結合教學實例深入研究初中數學教學導入的具體方法。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見,課堂導入環節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來的初中數學教學經驗,通過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導入方法的總結,概述為以下幾點。
所謂溫故知新就是指教師在開始新課的教學時,要將新課與舊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基礎上,對新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學習分式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設置以下幾個問題來導入新課程:“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什么”,“觀察幾個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數,看他們是否相等,是否可以變形”。引導學生通過對分數約分和通分等基本性質的復習,從而為分式相關內容的引出做鋪墊。再如,在學習反比例函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所學的舊知識來設置相應的問題引入新課程:“李麗家買了2000度電,這些電能夠使用的天數m和李麗家每天所用度數n的函數關系?如果每天使用10度電,那么這些電可以多少天?”通過結合舊知識設置問題引入新課程,讓學生對要學習的新知識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所謂使用類比的方法導入新課程就是指,教師在講授新課程時,通過將學生們所學習過相似的知識與新知識做對比,從而讓學生通過對比新舊知識,鞏固舊知識掌握,新知識。例如,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在開始上課前,引導學生復習有關全等三角形對應邊相等、對應角相等等相關知識,繼而啟發學生思考相似三角形會是什么樣的性質,讓同學們通過對全等三角形性質的復習,更快的接受相似三角形的基本性質。又如,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將分數的性質和分式的性質做對比,讓學生們通過對分數性質的復習,來推測出分式的基本性質。再如,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復習三角形三邊的數量關系對三角形形狀的判斷,從而體會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之間的關系。這種通過舊知識與新知識對比學習的方法,可以促進學生知識的有效遷移,在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很好的區分新舊知識之間的區別,以避免知識點的混淆。
所謂通過問題反饋來導入新課就是指,教師在講授新課程時,先針對本課的相關知識,為學生設置相應的問題,從學生回答情況來決定新課程的教學進度、教學重點和容量。這種方法一般廣泛應用于習題課中。例如,在對反比例函數的圖象及性質的相關習題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首先應用描點的方法畫出函數的圖象,并對其具體步驟和方法進行詳細的闡明。又如,在講解反比例函數的相關習題時,教師在習題課前可以為學生設置這樣的問題:“城市A要建設一項水利工程,工程所需106立方米的土石。一個運輸公司承擔了此次土石的運輸任務,假設運輸公司每天可以運輸v立方米的土石,共需要t天才能完成所有的運輸任務。則工作量v與時間t之間存在什么樣的函數關系?”教師可以通過學生對問題的回答情況來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從而對學生掌握比較好的可以做簡單講解,而對學生掌握不好的知識要做重點講解和復習。通過問題反饋來引入新課程的方法與溫故知新導入新課的方法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似性,然而兩者之間在具體應用中還是存在一定差異的,教師在應用中應該要區別對待。
我們之所以學習數學就是要在生活中應用數學,數學本身就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地將數學知識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通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來導入新課程的教學。例如,在學習反比例函數的意義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設置相應問題。“京滬高鐵全程1463千米,某次列車平均速度為v,從始發站到終點站所用時間為t,則速度v與時間t可以用什么樣的函數來解釋?”再如,在學習分數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一個故事來導入新課程。“有一個國王有三個兒子和十七個城堡,他在臨終前要把這些城堡分給三個兒子,長子可得到一半,次子可得到三分之一,幼子得到九分之一。分的過程中,不能將城堡分裂,請問三個兄弟該如何分得這些城堡?”這樣將數學知識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從而讓他們能夠更有效地學習新知識,促進學習效率有效提高。
所謂通過學生實踐來導入新課程就是指,在教學前為學生布置相關的實踐任務,引導學生通過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能夠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將學生所體會到的內容與新知識緊密結合,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對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等于180°,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親身實踐來證實。讓學生在課前準備一個三角形的模型,用把三個內角分別剪下來,然后再親手拼在一起,進而體會三角形內角和的知識。又如,在學習勾股定理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動手剪一個趙爽弦圖來證明勾股定理的正確性,從而促進學生動手能力探索能力的不斷提高。這樣通過學生親身實踐和體驗,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的過程,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可以幫助他們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導入新課程的方法還有很多,如教具演示導入法。但是無論教師使用哪一種新課程導入的技巧,都要充分的考慮新課程具體內容、學生的認知水平等實際情況,從而選擇真正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進教學效率的新課程導入方法。
(作者單位:大連長海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