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劍飛 / 中國民用航空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
?
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管理與控制分析
彭劍飛 / 中國民用航空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
【摘 要】建筑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于建筑的功能性以及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建筑工程質量受到廣泛關注。在建筑行業里,質量為生存之本,是大家都認同的理念,因此加強對建筑工程質量的管理十分必要。
【關鍵詞】建筑;質量;管理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各地的建筑業也隨之蓬勃發展,建筑工程的工期較長,所涉及使用的材料繁多,施工工藝復雜,在建設過程中很容易受到社會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因此很容易出現各種質量問題。隨著我國房地產業的迅速膨脹,建筑工程的數量與日俱增,而相關的施工人員專業技術水平、政府部門的監管力度、建設單位的安全意識卻沒有隨之提升,工程質量事故屢有發生,不僅對工程造成毀滅性的破壞,也對人民和國家財產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安全是生產的第一要素,建筑工程的質量也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保證,這需要我們對建筑工程的質量管理工作加大力度,確保質量過關,才能更好的實現建筑工程的經濟效益,提升核心競爭力。
1.1建筑工程質量關系到國家和人民的財產、生命安全
建筑工程的質量是建筑項目的最終體現,也是建筑建設應當首要追求的目標,建筑工程質量的形成是伴隨著整個項目程序而產生的,從投資決策到設計施工到竣工驗收,質量問題貫穿著每一個步驟,任何一個環節的錯漏都有可能導致很嚴重的質量問題。比如設計的缺陷、施工的偷工減料、監管的馬馬虎虎,這些都是質量問題存在的隱患,而一旦建筑質量不保,則會造成很嚴重的后果,多少年來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大樓坍塌、橋梁斷裂、大壩決口,這些事故直接對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失,對社會環境的影響以及國家安定都十分不利。
1.2建筑工程質量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保障
隨著經濟發展的加速,國際之間的交流融合日益密切,企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作為生存之本,質量是企業應當堅守的第一要務,以質量創信譽,以質量求發展,已經是各個企業之間形成的共識。無數的事例說明,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存亡以及今后的發展。因此著重于質量管理,把控好工程質量,才有機會打造出自身特有的品牌特征,才能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這是市場發展的要求,也是企業發展更進一步的有效途徑。
1.3建筑工程質量是國家經濟建設效益的重要基礎
經濟建設推動建筑業發展,建筑工程服務于經濟建設,建筑工程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與經濟建設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工程質量太差,就會增加很多返修、加固、補強等工序,人力、物力、材料也會有額外的消耗,給用戶帶來了不必要的修理、維護費用,并且質量問題必然會縮短建筑的使用壽命,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并且我們花了大功夫卻造出了最低劣的質量,這本身就是一種浪費。
2.1建筑工程自身的特性對工程質量的影響
建筑工程是一項系統性強、復雜而多變的工作,建筑工期長,環節多,任何一個步驟出現失誤都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工程的質量。例如:建筑的封閉性施工項目,地基處理、預埋件、防水等工作,完工后施工的部分比較隱蔽,單從表面去進行檢驗很難發現內部可能存在的問題;建筑產品的多樣性、獨特性決定了建筑合格驗收的標準不能完全統一,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樣類型的建筑,由于建筑的地質、氣候、季節、施工條件等存在區別,建筑的施工方法、施工機械、施工工藝都會不同;建筑工程是由無數的建設步驟組合而成的,竣工驗收不可能像某些產品一樣可以拆解檢驗后再組合成型,如此質量檢測難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為安全隱患也埋下了伏筆。
2.2施工管理對于工程質量的影響
在施工項目管理中,管理者與施工者的素質是影響施工質量的核心要素,在我國的建筑工程項目中,農民工占了施工人員絕大部分的比例,是建筑工程絕對的主力軍,可是這支主力軍的文化素質水平、專業技術水平、工作思想意識受自身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工程質量意識和安全意識,往往在不經意間埋下事故隱患;另外建筑工程的項目管理缺乏專業的管理人才,尤其是高級管理者,優秀的管理層對工程質量的把控會更加到位,可是目前管理人員的層次、年齡、專業、素質等結構不合理,發展緩慢,已經無法滿足工程發展的需要。
2.3建設與監理單位對于工程質量的影響
建設單位在管理中存在一些問題,會嚴重影響工程質量:對施工單位審查不嚴,致使資質不夠的施工單位流入市場;對施工材料、工序審查不力,工程存在安全隱患;盲目縮短工期,工程質量建設不佳;隨意更改設計,施工來回返工;竣工驗收不嚴,質量沒有保證。
監理單位的管理問題在于:監理收費不合理,制約了監理行業健康發展;監理制度不夠健全,監理權力有限,不能很好發揮監理效果;監理人才建設不足,特別是對于技術、管理能力兼具的人才;監理單位自身發展不足,管理體制落后,不能充分調動監理人員的工作熱情;監理一線隊伍專業不對口,缺乏相關專業資格證書,監理效果大打折扣。
2.4政府監管對于工程質量的影響
質量監督部門的審核監管是對工程質量的一層最重要的保證,是工程質量監管的執法機構,可是長期以來,在我國計劃經濟的影響下,政府監管的模式尚停留在質量檢察員的角色上,監督人員多偏重于對技術的管理,參與工程的質量檢查,而法律水平較低,對于法律賦予的職責和權力理解相對模糊,依法行政的意識還有待加強。
3.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體系
制度是工程建設的依據和保障,要在建筑工程的各個環節制定好相應的規章制度,從源頭上把控工程質量,要建立健全市場準入制和許可制,嚴格招投標制度,營造公平、公正的經濟市場競爭環境;企業內部進行經營改革,推動技術與管理的雙重發展;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凈化市場環境,建立健全我國的監督管理體制,提高監管水平,保證工程質量。
3.2規范建設市場各方主體的市場行為
對于建設單位來說,首先要規范業主的發包行為,必須對工程進行公開的招投標工作,由獨立的單位主持招投標工作,并組織專家隊伍進行評標,選出最為合適的中標方案,嚴禁業主私自暗箱操作,將工程分解給多個施工單位;第二要加強業主對于建設資金的管理,在當前的建設環境中施工企業為了承攬工程,會同意建設單位要求自己先墊資,但是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工程開始了但建設單位卻拖欠資金的問題,不僅工期受影響,工程質量更是沒有保障,要嚴格杜絕這種現象的發生,資金不到位不準開工。
對于施工單位來說,首先要規范市場競爭行為,嚴格審核施工資質,嚴禁不正當手段承攬工程,對于違法行為應當嚴厲打擊;規范施工單位的內部管理,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能、安全意識、質量意識的培訓,提倡文明施工、安全施工,對于工序檢查應及時、準確、到位,確保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質量要求,對于不合格的盡快返工。
3.3完善政府對工程質量的監督職能
加強政府對于工程質量的監管力度,完善立法、公平執法,按照國家和地區的有關法律法規對當地的工程質量進行檢查監督,審核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承建資格,檢驗各有關單位上報的工程項目質量評估報告,監督各單位正確執行工程質量技術標準,督促本地建設單位建立健全工程質量自檢體系、加強自我監督,對建設單位工作人員資格進行審定和考核,抽查檢驗本地建設項目的器械、材料是否符合相關規定等,為建筑市場提供一個可靠的外部支持,能夠促進建筑市場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單兆江.淺析建筑工程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信息,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