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永茹 / 天津市北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
淺談中職會計專業技能的入門教育
鮑永茹 / 天津市北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摘 要】中職會計專業技能入門的出發點是把握學生特點,教學中重視會計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會計技能的學習能力,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通過終身學習緊跟社會要求,做一名技能型應用人才。
【關鍵詞】中職會計;專業技能;入門教育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一個人要想熟練的掌握一門專業技能,入門是至關重要的。順利入門之后的再學習要容易的多,就是俗話說的“一通百通,觸類旁通”。會計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而中等職業教育的對象是一群剛剛十六七歲的初中畢業生,而且這些孩子作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有著各種各樣的學習問題。我們會計專業的老師如何帶領他們“入門”,進而培養其具有相應的專業技能,是值得認真探究的。
職專生作為特定的教育群體,大部分是激烈的中考競爭中的“失意者”, 因為年齡小不適合過早邁入社會,帶著滿心的茫然,被父母送進中職學校讀書。他們文化基礎薄,自律意識差,競爭觀念弱,屬于基礎教育中的“弱勢群體”,被貼上了“問題生”的標簽,對學習幾乎喪失了興趣和信心,形成了“失敗者”的心態。但是,由于與以前基礎教育中的學科教學完全不同,中職學校的專業教育教學給他們提供了“成功教育”的新機會。學生選報會計專業,有一定興趣和目標在里面,專業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閃光點,并適當予以激發,使學生的人生步入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學習中來。
在“備好學生”之后,教育者要明確培養目標。中等職業教育的會計專業是培養學生成為初級財務核算人員,本專業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事業單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從事會計、出納、統計、庫管等崗位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本著這樣的教育目標,新課程改革要求第三學年全年為頂崗實習,兩年的在學時間里教師要把專業技能課的教授面放的適當窄一些,不要什么都講而學生又什么都學不通。例如,可以在中職的課程改革中去掉《審計學》《財務管理》等課程,相應的增加《市場營銷》《收銀實務》《出納實務》《物流學基礎》?!稌嬆M實務》可以和《基礎會計》一起在第一學期開設,同時引進用友軟件公司的《企業認知沙盤》,帶領學生以類似于“下棋”的方式認識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讓學生從感性上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了解組織生產需要科學,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由于會計專業設置的市場性,每學年都應組織學校專業教師進行市場調研,了解學生的畢業去向,勞動力市場對于中職會計人才的要求等,調整專業課程設置。
在會計教學過程中應克服重結果輕過程的傾向,在教學上可設置實踐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通過新知識來龍去脈的背景材料,展現出會計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這要求學生在會計課堂教學活動中有足夠的能動活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能動性,使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充分活動,既能夠認知、理解、探索和創造,又能得到體驗、交流和表現。
由于學生社會生活經驗少,教師要從日常生活中入手引入專業知識。例如:《基礎會計》教學中要注重會計思維方式培養,把會計基本知識與其社會性構成統一整體,充分調動學生會計思維的內動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參與會計理論的產生背景和過程,在教學中強調會計思維方法的滲透。讓學生不斷思考,不斷對各種信息和觀念進行加工轉換,基于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要求進行綜合和概括,解釋有關會計規則,形成自己獨特的會計思維方式。
如:《基礎會計》“會計恒等式”一課中:借貸記賬法的對象是會計要素的增減變化過程和結果,而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又是主要的會計要素,所以得到了一個會計恒等式,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由于負債實際上是債權人權益,所有者權益是投資人權益,因此,可以把會計恒等式寫成:資產=權益;公式左邊表示資金的占用,右邊表示資金的來源。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公式,可以打個比方,如:你們口袋里的錢是從哪來的呀,無非是從二個方面取得,一是,向別人借的,二是,家里人給的,所以我們得出“口貸里的錢=向別人借的+家里人給的”,然后再說明,口袋里的錢好比資產,向別人借的錢就是負債,家里人給的錢好比是所有者權益,借的錢要還是債權人的權益。家里人的錢讓你讀書,是為了讓你到學校學好本領將來好就業,那當然是投資了,家里人當然要過問你的學習情況等,這是家里人的權益。通過這樣的比喻說明,幫助學生理解這個恒等式的含義。
在學生領會掌握基本會計等式以后,可以將等式進一步擴展,就是說在企業生產經營開始之際(或會計期初),既無收入,也無費用,這時資產總額與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總額的關系可用上面那個基本等式表示;在開始生產經營過程中,一方面會取得收入,另一方面要發生各種費用,企業取得的收入扣除發生的費用后就形成利潤,將上述變化用等式表示,就可以將六個會計要素的關系在同一等式中表示出來: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利潤(收入-費用),將費用移項繼續推論:資產+費用=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
會計的產生和發展是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任何會計處理方法和程序都是人們為了方便的記錄和反映經濟業務,掌握基礎理論要從社會對會計的實際需要性出發,從易到繁,逐漸加深理解,進而掌握會計的思維方式,提高會計思維能力。
根據中職學校的辦學特點和畢業生走向,作為中職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不但要能手工做簡單的日常賬務處理,還應具備其他方面的一些技能以適應會計信息化的要求,如財經常識、電腦打字、會計電算化、打算盤、點鈔,并能熟練地撰寫日常財經應用文等。所以會計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技能為教學中心。
必須安排足夠的時間供學生進行模擬會計操作。通過一系列的憑證、報表的編制,讓學生在一個仿真的環境中從事會計實習。同時,可以利用“企業認知沙盤”,在第一學期和最后一個學期分別來開設,讓學生對企業經營和專業角色的領悟更上一層樓。
例如,在《會計模擬實訓》“出納崗位設置”時,若采用傳統教學方法則免不了教師逐條講解,學生卻很不耐煩的局面,而實際工作中,學生仍可能不會操作。如果采用案例教學法,把學生分成小組,分別飾演出納、報銷人、銀行員工等,讓其模擬整個結算過程。用學生最感興趣的方法,在娛樂式的幾輪模擬學習中,注意讓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從而熟悉具體操作程序,這樣一來,教學活動生動有趣,學生不僅熟練掌握了出納崗位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項,還能在活動過程中發現課本中沒有提及的問題,并且通過一種模擬操作,學生還能舉一反三地掌握其他會計崗位的要求。
學習到“銀行的幾種結算方式時”,教師有必要帶領學生進入模擬的銀行機構來學習這些抽象而又非常重要的專業技能。學習《收銀實務》時,要利用POS機,模擬收銀操作。這樣既照顧到學生的成長,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真正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
財政部對于會計人員的要求是必須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所以學校在課程開設上應向考證科目靠攏,如開設考取會計資格上崗證必須要學習的《會計法規》《會計電算化》等課程。同時再開設一些專業基礎課程,作為專業儲備,以滿足會計持證上崗的要求。在職一年級《基礎會計》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社會經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考試取得會計從業資格,并且要有成為一名具有高尚職業道德、受人尊重的會計師的愿望,通過樹立理想,避免了虛度寶貴的青春時光,激發了榮譽感和進取心,同時培養了會計人員必須要有的“終身學習”意識,進而努力奮斗提高自身素質,實現自我價值。
總之,中職會計專業技能入門的出發點是培養學生會計技能的學習能力,為以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通過終身學習緊跟社會要求,做一名技能型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鄧澤民,趙沛.職業教育教學設計(第二版)[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