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防控,是在2006年全國植保工作會議上提出“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的基礎上,根據“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結合現階段植物保護的現實需要和可采用的技術措施,形成的一個技術性概念。
其內涵就是按照“綠色植保”理念,采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調控以及科學、合理、安全使用農藥的技術,重點推廣使用性誘劑、頻振式殺蟲燈、黃板、生物源農藥及高效低毒低殘留化學農藥,達到有效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確保農作物生產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促進農業增產、增收的目的。
推進綠色防控是政府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抓手,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實施綠色植保戰略的重要舉措。
(一)綠色防控是持續控制病蟲災害,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國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主要依賴化學防治措施,在控制病蟲危害損失的同時,也帶來了病蟲抗藥性上升和病蟲暴發幾率增加等問題。
通過推廣應用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學用藥等綠色防控技術,不僅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降低病蟲害暴發幾率,實現病蟲害的可持續控制,而且有利于減輕病蟲危害損失,保障糧食豐收和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
(二)綠色防控是促進標準化生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
傳統的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措施既不符合現代農業的發展要求,也不能滿足農業標準化生產的需要。
大規模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可以有效解決農作物標準化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難題,顯著降低化學農藥的使用量,避免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超標,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場競爭力,促進農民增產增收。
(三)綠色防控是降低農藥使用風險,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途徑。
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屬于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技術,推廣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不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的使用,還能降低生產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控作業風險,避免人畜中毒事故。
同時,還顯著減少農藥及其廢棄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助于保護農業生態環境。
2015年12月8日上午,京津冀農藥管理聯防聯控協同發展機制啟動儀式和農藥市場聯合檢查活動在中農富通示范基地——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順利舉行,同時,北京市植保站法制科參加了對科技園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檢查,園區各項全部通過。
來自京津冀三地的代表及市植保站法制科執法人員察看了園區的高效栽培模式、生產種植檔案、管理規章制度以及采取的綠色病蟲害防控技術等,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做出了相應的評價:其他的農業生產示范基地都應該按照科技園的這個模式去做,采取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的方法來控制作物病蟲害,杜絕一切有害農藥的使用,才能保證農產品的安全和健康。
科技園設施草莓病蟲全程綠色防控主要防治技術:
1.水肥一體化施肥技術
2.黃板、藍板誘殺防蟲技術
3.防蟲網防蟲技術
4.蜜蜂授粉技術
5.膜下滴灌技術
6.靠山多霸土壤改良劑、辣根素、GPL菌劑、氯化苦土壤處理技術
7.硫磺發生器熏蒸技術
8.植物殘體統一集中處理技術
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作為目前通州區唯一的一個蔬菜綠色防控基地,嚴格按照綠控統一的技術標準、監管標準和品牌標準進行生產,將綠色防控技術應用到實處,全面提升了科技園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和安全供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