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資格認證是專碩教育的改革牽引力。文章提出充分發揮職業資格認證制度的紐帶作用,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專碩培養模式,建立專碩培養體制與職業資格考試制度相互銜接的高效機制。
關鍵詞:職業資格認證;專碩教育;CDIO
0.引言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突出培養造就數量龐大的創新型工程師。專業學位研究生定義為應用型高端人才,是創新創業人才的源泉,因而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迅猛發展,其突出特色和重要發展方向是與任職資格考試緊密銜接。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賀克斌教授表示:“與職業資格認證的銜接一方面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另一方面也反作用于學校,使得人才培養模式更好地與崗位對應”。
1.基于CDIO的專碩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銜接機制的可能性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國際創新型工程教育培養模式,其工程教育理念在強調學生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同時,更加關注職業道德、團隊協作交流及在企業和社會中構思、設計、實現、運行系統的能力,這極其契合職業資格考試的宗旨,為職業資格考試的順利進行提供了保障。CDIO的12條標準涵蓋培養計劃、課程結構、教學方法、教學評估、學生考核5方面,對專碩教育提出更加標準化的教學模式,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因此,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符合專碩培養目標的。
2.基于CDIO的專碩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銜接機制的必要性
教育部出臺多項措施,對專業學位的發展形成了很強的推動力,但未來更需要的是牽引力。“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推進產學結合為途徑”被認為是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出路所在,說明職業資格認證是專碩教育改革的重要牽引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與國際工程教育理念接軌的教育模式,代表現代教學的方向。職業資格認證是對基于CDIO的專碩教育的學習產出進行形成性評估與總結性評估,指導教師根據學習產出的類型,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高效地實現預期的學習產出。
3.基于CDIO的專碩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銜接機制的方法
目前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的銜接形式有5種,一般強調專業學位教育基礎理論知識與職業資格考試內容對接,評估方式一般為筆試;而基于CDIO的專碩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銜接強調人才培養模式與崗位需求對接,即基于CDIO的專碩教育培養的應用能力與崗位需求的應用能力對接,評估模式可以為筆試加動手能力考試。
具體銜接機制可以設計為“五個對接”,一是人才培養要求與職業資格崗位任職要求對接,一種途徑是以專業為基礎,開發對接崗位,另一種途徑是以崗位任職要求為標準,開發對接專業培養要求,實現校內專業學習實踐與崗位技能需求之間的無縫對接;二是專碩教育課程體系設置與實際工作職業能力的掌握過程對接,具體途徑是細化職業崗位工作過程,構建人文素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課程體系;三是專碩教育課程內容與職業崗位(群)的崗位技能標準對接,具體途徑是在職業崗位技能標準的基礎上開發相關課程的課程標準;四是專碩教育學習任務與職業崗位典型工作任務對接,具體途徑是以典型職業工作任務為線索確定專碩教育學習任務,以工作任務來整合理論和實踐課程內容;五是專碩教育教學情境與職業工作情境對接,具體途徑是以項目為載體,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創設虛實結合的教學情境。
4.基于CDIO的專碩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銜接機制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4.1師資銜接
師資隊伍建設是基于CDIO的專碩教育與職業資格考試銜接機制的核心問題。目前,我國大部分院校的專業碩士教育是“雙導師”培養模式。對湖南兩所高校專業碩士的教育問卷調查及訪談結果顯示,校內高職稱導師比例過高,而校外高職稱導師比例又過低,這是因為校內導師是學術型導師,有著高職和高學歷,是科學型教師隊伍,也是“科學家培養工程師”這一現象的根源。目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授課的實驗教師具有碩士學位的達到75%以上,他們年輕,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熟練的專業操作技能,知識新,熟悉互聯網。由于實驗老師的學歷和職稱結構與校外導師一致,他們再通過多種形式到企業調研、觀摩或鍛煉,提高了理論和實踐能力,因此,如果以實驗老師為主力打造高水平雙師,就可以真正打造工程型教師隊伍。
4.2導師與學生溝通
導師和學生的有效溝通是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互聯網時代”學生的特點:互聯網的虛擬對話以及處處平等的環境,使得他們敞開心懷,無拘無束,無視權威,重視自我,重視民主。他們經常接觸數字技術,熟悉各種搜索途徑,不但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多最新的知識與信息,而且可能在某些方面所掌握的知識與信息已超過他們的教師。因此,網絡溝通是最容易為專業碩士生所接受的三方交流工具。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首次提出“互聯網+”,也就是“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即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設新的發展生態。我們應建立“互聯網+教育”交流溝通平臺,充分利用手機(短信)、E-mail、博客、微博、微信、QQ群、教育信息平臺等溝通的新載體,增加監控環節,力求及時評估和反饋。
4.3典型工作任務與學習任務銜接
典型工作任務描述一項完整的工作行動,包括咨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和評估整個行動過程,是通過整體化的職業和工作分析得到的,是高等院校設計學習任務的基礎。學習任務是對典型工作任務進行“教學化”處理的結果。
我們走訪和調查多家企業和在企業工作的學生,收集了大量關于職業崗位群任職要求、典型工作任務以及職業能力與專業課程設置之間聯系的數據信息,聘請知名學者、行業專家、企業精英與專業教師探討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的內在關系,剖析調研數據,分解崗位群下的典型工作任務,共同確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務的詳細內容,制定出典型工作任務與職業能力表以及職業能力與專業課程表,將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學習任務,為搭建專業的課程體系提供理論依據。
5.結語
各地方高校經過多年探索研究,使得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向逐步明晰,并且在課程、實踐教學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時也認識到,專業學位與職業資格認證有機銜接是學生走向工作崗位的一條捷徑。師資銜接、導師與學生的信息溝通、典型工作任務與學習任務銜接,是專業學位與職業資格認證有機銜接的保障。下一步,還可繼續探索不同種類的專業學位、西部高校的專業學位等與職業資格認證銜接的相關問題,這將是筆者以后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