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用一個詞去定義哈努·拉亞涅米的身份——數學家、理論物理學家、創業者、科幻奇幻作家……這個出生于1978年的芬蘭人在英國生活時加入了寫作小組Writers' Bloc,查爾斯·斯特羅斯也是成員之一。那時哈努正在愛丁堡大學做博士研究,他的課題是弦論,因為想念自小在芬蘭玩的TRPG(Tabletop Role-playing Game,桌面角色扮演游戲),他找到了這個愛丁堡的寫作小組。自那時起,哈努開始嘗試用英語寫作。
盡管哈努之前就發表過一些短篇科幻、奇幻小說,但真正為他贏得聲譽的還是“賭王若昂”系列三部曲——《量子竊賊》《分形王子》《因果天使》。從書名就足以看出,這三本長篇小說超現代又古典、硬核又浪漫。更為傳奇的是,哈努僅僅憑借《量子竊賊》的第一章就獲得了整個三部曲的出版合約,當時他甚至沒有寫完第一本書——這在歐美出版業簡直是個奇跡。
然而,對于普通讀者來說,《量子竊賊》的第一章卻不那么好讀。大量不加解釋的生造詞將本書的學習曲線陡然攀升至高峰,監獄對決和越獄的橋段繃緊了情節之弦,某些片段甚至借用了意識流寫作手法,讓習慣平穩代入故事的讀者措手不及,迷失在復雜的行文之中。但我向你保證,一旦熬過開頭,你會逐漸熟悉哈努筆下的這個世界,熟悉各個人物,追隨他們的視角進入故事,再也無法釋卷。這種閱讀感受,讓我想起了《神經漫游者》一書。《量子竊賊》并非賽博朋克,而且故事發生在更遙遠的未來、更廣闊的太陽系,其氣質卻與《神經漫游者》有些相似。大概是英雄所見略同吧。
小說中,賭王若昂在困境監獄里重復著一次又一次的囚徒困境,掌管這座監獄的阿爾肯族堅信博弈論總有一天能教會這些囚犯互相合作。奧爾特戰士米耶里受雇于索伯諾斯特女神,她從監獄中救出若昂,帶他坐上自己的智能飛船“培蝴寧”。他們有任務要完成,有東西等著賭王若昂去偷,其中第一樣正是他過去的記憶。
伊斯多是個建筑系學生,他偶爾充當偵探,幫助真實身份未知的義人“紳士”破案。最近,他偵破了一起“魂靈兒”盜版案,和佐酷族女朋友琵可瑟的關系有點兒微妙,個人隱私被曝光,并接受了一起富翁委托處理的案件,案件的預告作案人正是賭王若昂。
盜賊與偵探——兩條線交錯編織,講述了這個后奇點時代的偵探故事。雙方各自擁有后援:盜賊有戰士與飛船,偵探有義人和伙伴。雙方的對決不只是兩個人類個體的斗智斗勇,而是不同后人類陣營之間的戰斗。隨著對決的深入,更大的謎團顯露端倪。
《量子竊賊》采用了雙線交織的寫法,主要視角人物也有三個,但全書主角毫無疑問是賭王若昂,如序章引述所揭示的那樣,他的原型正是莫里斯·勒布朗筆下的俠盜亞森·羅平,就連若昂(Jean)這個名字都取自亞森·羅平之子。亞森·羅平的一生都在不斷改頭換面,我們的賭王若昂同樣如此。盡管作者從未明述,我們卻可以從字里行間看出過去的賭王若昂擁有多重身份,如今的他卻深陷于自己的身份之謎中。哈努在接受訪談時曾說,《量子竊賊》是關于主角努力思索自己是誰的故事。如果我們不喜歡自己,我們可以變得更好嗎?我們一定會被過去束縛嗎?賭王若昂在追尋記憶的過程中找回了自己,他的人格不只存在于記憶之中。
對于哈努來說,寫作的最大目的是探索,是追問那些難以回答的問題,小說不一定能給出答案,但至少有嘗試的可能。《量子竊賊》關于身份、記憶、意識,關于自由意志是否存在,關于人能否被改變。在我看來,除了對個體層面終極問題的追問,《量子竊賊》也試圖追問關于人類社會的難題。
整個故事的主要舞臺是火星上的移動城市忘川——太陽系中殘存的少數幾個由基準人類控制的城市之一。忘川的通用貨幣并非金錢,而是“命時”。耗盡“命時”之際,忘川公民就會由“尊者”降格為“默工”,從可以盡情享樂的人類形態轉化為服苦役的沉默機器形態,通過勞作積攢命時,以重新復活,進入下一個輪回。在忘川,人們很注重隱私,他們使用一種叫作“隔弗羅”的手段來加密信息,只有彼此同意,才能共享私人信息和感官數據。
是不是覺得很眼熟?我們給微信朋友圈分組,選擇看到某些人,也選擇不被某些人看到,這難道不也是一種原始的“隔弗羅”?當下社交媒體的迅猛發展激發了作者對于隱私和共享的思考,資本主義社會下的奴役與被奴役通過忘川公民生命中的兩種階段來展現,沒有人永遠是“尊者”,也沒有人永遠是“默工”,絕無例外。兩種身份的轉換表現出作者對未來資本主義社會存在公平理想的期望。
忘川公民通過生命階段的轉換來達成永生,殖民地上的佐酷族則通過資源最優配置達成不朽。佐酷(Zoku)在日語中是“族”的意思,他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崩潰之前的游戲部落,他們重視族群,鄙視“隔弗羅”,玩游戲記分,毫不在乎改寫自己的過去和記憶。可以看出,佐酷的原型是MMORPG(Massively Multiplayer Online Role-playing Game,大型多人在線角色扮演游戲)的玩家們。誰能保證在當今社會被視作異類的游戲玩家在遙遠的未來不會發展出自己的技術和生存模式?
佐酷族的每個成員都由多個意識集合構成,互相之間地位平等,與其類似的是他們的死對頭索伯諾斯特,同樣是上載意識集合體,七位始祖的地位明顯高于其他成員。《量子竊賊》中對索伯諾斯特的正面描寫不多,它們是內太陽系的統治者,在“協議戰爭”中戰勝了佐酷族,擁有超強的科學技術。賭王若昂現在使用的軀體就由索伯諾斯特技術制造,米耶里時刻監視著這具軀體的生理信號,賭王的世界宛若一個巨大的全景式監獄,就連生存都需要被人賜予,若昂最終能獲得自由嗎?
相信讀者會帶著這些疑問直抵結局,那里有驚喜等待著你。
耐心讀到此處的讀者,你是否已經陷入了幻想的迷宮中?哈努·拉亞涅米在寫作本書時做了大量世界架構和設定,卻不在書中解釋,他相信讀者足夠聰明,能夠在故事演進過程中理解那些概念,回過頭來為他的精心設置而嘖嘖稱奇。當然,如果你不那么勤快,或者有逢生詞必查的強迫癥,國外讀者制作了在線的《量子竊賊》詞匯表,貼心的中文版譯者胡紓也將這份詞匯表譯出,穿插在譯文相關段落當中,為一頭霧水的讀者提供便利。
總之,這本書有種難以言喻的閱讀快感。相信讀完后,你會跟筆者一同徹底淪為哈努的書迷。
(本書由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和科幻世界聯合出版,郵購代碼:S203 定價:2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