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網游,絕大多數人都不會陌生。從青年學生到中年大叔,甚至是退休在家的老頑童,都有人在玩網游。在日益精美逼真的虛擬世界里,人們得以享受現實生活中永遠無法觸摸的夢幻體驗。視頻與音頻信號組建出的虛擬世界總能讓人們在單調枯燥的日常生活中找到兒時夢想的激情。
但隨著虛擬現實技術一代代完善,網游僅僅作為娛樂的道具,似乎有些可惜。盡管在諸多科幻作品中,人們構思了各種身臨其境的未來網游感官,然而對于網游本身的存在意義,卻罕有接地氣的實用性規劃。
網游真的只能供人消遣嗎?它還能有其他更實用的功能嗎?
歷史數據庫網游
城市的建設日新月異。我們目睹著代表新時代的高樓、大橋、隧道、廣場轟然而起,卻也遺憾地見證著兒時充滿回憶的老屋弄堂漸漸消失。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我們不會選擇裹足不前,歷史的車輪在前進之時難免碾碎些許不合時宜的舊時代產物。比起曾經的小巷小樓,現代化的城市體系不論是功能性還是安全舒適性都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現在越來越多的古建筑被申報保護,然而令人尷尬的是,多數的老建筑縱然承載著當地人的情懷,卻并不能達到保護性古跡的指標。隨著舊城區改造工程的推進,那些“雞肋”古跡不得不在人們的一片惋惜聲中退出歷史舞臺。
而如今,虛擬現實技術走了出來,提供了另一套解決方案。既然人們需要的并不是歷史遺跡的實體本身,那么只將其囊括的信息保存即可。隨著上海世博會的順利閉幕,各種臨時性的展館被果斷拆除,緊張的城市用地不容許絲毫的土地資源浪費。但這并不意味著世博期間所有展品的信息就此消失,人們依然可以通過網上世博瀏覽參觀當時的盛景。
倘若將此類工程發展到極致,我們在云端服務器中所存儲的將不再僅僅是一座世博園區,而是整座城市的信息。就如一幅都市的3D快照,將一個時代的截影做成備份。
不妨礙此番工程稱之為“歷史數據庫網游計劃”。該游戲以五到十年為一周期,采集城市樣本,精確掃描并復制各大標志性建筑的內外結構,如電子版的清明上河圖那般充分還原那個時代的風貌。時代備份的數量日益增加,或許在幾百年后,后代想要了解祖輩的歷史之時,不再需要查閱各種史書傳記。只需登錄網游,選擇特定的歷史年代備份,即可“穿越”到那個時空,直接置身其中體驗一番風土人情,也可觸發特定的歷史事件,感受當年、當事、當人的真情實感,而非淺顯地停留在字面信息,不得切膚之悟。
不僅如此,歷史數據庫網游還可擔負起拍攝時代大片的重任。當下,我們修建規模龐大的影視城基地,耗費巨資仿制古建筑,傳統服裝,復制各種老一輩使用的生活小道具……拍攝古裝片的物質成本著實不菲。而另一方面,科幻片的制作方式截然不同,我們將需要的影像與動作信息掃描錄制,又將這些信息分解重組,所消耗的人工成本亦不可小覷。然而,如果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個現成的虛擬時代環境,基礎數據錄入工作早就完備詳實,那么攝制組便可就地取材,使用拍攝科幻片的模式創作時代劇,在網游世界中取景并招募群眾演員。
由于網游自身的3D特性,每一幀的信息都被實時錄像,因而無須考慮攝像取景,只需在后期剪輯時轉動拖拉,調整觀測角度,縮放視野,不論你是需要高空俯覽的全景,還是主角的面部特寫,都可在虛擬世界中調取相應的數據成像。
動態網游
看到這小標題,有些玩家或許會覺得奇怪——網游不是頁游,當然是動態的!然而這里說的動態網游指的是程序層面的數據處理模式。傳統網游不論動畫效果多傳神,劇情分支多復雜,其架構格局都是固定套路,如若沒有開發人員不時更新版本,那么廣大玩家將一直看到周而復始的機械模式。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一名玩家需要在網游中收集資源,那么他可以去固定的資源點蹲守,耐心地等待圖標定時刷新而出。任務失敗了也不用著急,回去重整旗鼓,下回接著拜訪蠢萌的BOSS。在網游世界中,諸如此類的事件總有簡單的規律可循。久而久之,玩家們總結出了各種攻略,為后輩們“少走彎路”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開發工作量的簡化與玩家輕松娛樂的角度來講,這樣的設計未嘗不可。但如此靜態的網游與科幻理念中的“擬真世界”卻還有著天差地別的距離。在現實世界中,資源不會無盡地刷新。開采的人多了,自然也就枯竭了。諸多“玩家”共同伐木,森林便會消亡,轉而被草原或是經濟林取代。一窩蜂地狩獵某個物種,不但會造成該物種的滅絕,也可能間接導致另一種物種失去抑制而興盛繁衍。在物候學中,任意一個環境因素的改變都將產生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應。即便是一窩河貍開挖了一座水壩,也足以讓一片林地變成沼澤,更何況我們人類那龐大的生產力?
在動態網游中,程序將變得更加智能化。網游不再是人類玩家單方面調戲電腦靜態程序的小把戲。你會感受到整個虛擬世界因你的抉擇而呈現不測性動態改變。玩家們不再擁有刷不完的資源,卻可以在日益增多的垃圾堆中淘寶。野怪也不會傻乎乎地任你宰割,隨著物競天擇的篩選機制,你會發現獵殺頻繁的區域,NPC的戰斗經驗技巧也越發純熟。甚至在游戲中大興土木,也會直接影響到水土氣候,從而改變周遭的地理環境。
如此一來,網游中的世界成了一個不斷進化的動態世界。屆時,玩家們登錄網游就如同《納尼亞傳奇》中所示那般滄海桑田——或許僅僅只是兩個禮拜沒有上線,你所看到的虛擬世界便已發展成百年后的景象。
那么動態網游存在的意義何在呢?比起傳統網游,開發動態網游需要考慮的算法更為復雜,基礎數據的錄入工作也更為繁重。制作這般網游,工程之浩大,等同于研發人工智能。然而這一切的投資都是值得的。
俗話說“歷史沒有如果”,但是,這只是因為過于龐大的數據缺乏有效的處理手段去驗證某種假設。而如今,我們的技術已能夠初步實現對事物發展走向的預判。天文臺預報著天氣,精算師幫助企業預判市場利潤,甚至創業培訓者的畢業考試也是網上模擬投資測驗。人類社會早已離不開大型計算機組提供的虛擬預測的幫助。我們假設著多重未來,并在無數次的模擬演化中尋找最合適的策略。
眼下,火星開發計劃如火如荼。遺憾的是,即便是最樂觀的展望,人類也得上千年后才能移民火星。面對未知風險,在千年等待之余,采樣火星數據,以動態網游的形式搞個超大規模的“預備演習”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說歷史數據庫網游的作用是對往昔的傳承,那么動態網游就是為未來鋪下基石。一前一后,記憶與推理,所展現的正是電“腦”真正的價值。
【責任編輯:劉維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