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國情普查質量監控是地理國情普查的工作重點,因此,加大地理國情普查質監力度才能確保地理國情普查成果的真實、準確、可靠,同時需要有效的組織和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也需要有針對性的技術指導,針對該項目普查底圖制作、外業調查與核查、數據處理等幾個生產環節,本文結合實際情況,談一點經驗和想法,以便為項目成果的質量控制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地理國情普查;質量控制;質量檢查點
1.質量控制原則
1.1全員質量控制原則
(1)做好技術負責、檢查員和作業人員的篩選工作。技術負責、檢查員和作業人員這三者是地理國情普查方面的干主干力量,是普查的引導者,責任心強,專業能力強,有團隊精神,熱愛自己的事業,而且對影像判讀以及熟悉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運用情況,所以要進行嚴格的篩選,篩選之后要進行周密的培訓等工作,使其能夠熟練的適應崗位,做好自己分內的職責。
(2)開展地理國情普查的專業技術的培訓,考核合格后發放相應的合格職業證書,持證上崗。對所有參與地理國情普查人員都要完善進行上崗前技術培訓,并且要進行相應的審核考試測試,做到做事之前對事物有充分的理解與把握,而且能夠使他們能夠優化項目的技術要求、各項硬性的指標把握、地理國情的屬性選取以及對專題資料的利用情況。
1.2分級質量控制原則
建立四級檢查制度。作業人員對成果加強自己省察自我檢驗,大家之間要進行互相監查,再者還要由科室檢查員、質檢科、省質檢站進行后續的三級檢查,并且及時跟進在作業過程中的每一步,詳細記錄所體現的問題或者是體會,自我檢討與自我提高,每次都要對作業成果做到內業全部檢查、外業部分抽查。及時整改作業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各級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記錄詳實并且要詳實的記錄查改意見并且備案,使在以后的環節中注意這些問題,爭取不再犯,時時刻刻提高自己,為質量控制環節做好自身的專業技術基礎。
2.質量控制的關鍵環節
2.1作業過程
作業過程是各個測繪項目的生產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也是大家時常記在心里的,好的項目成果是生產出來的,而不是檢查出來的,正是這個理念,使得我們在長期的工作中能夠做到心中有技術,手上操作熟練,把理論應用于實踐中能夠心里有底,嚴格把握質量關,加強作業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時刻保持警惕,認真領悟,不定期進行相關人員的技術培訓,使他們能夠在平時的操作中能夠學有所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能夠提供自己的同時,使我們的工程測繪的質量大大的提升,并且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培訓之后還要進行有效的實踐操作,把理論應用于實踐中,再次升華。使考核做到多角度,全方位,無遺漏,使作業過程不出點滴瑕疵。
2.2國情資料的搜集
位置、范圍和屬性信息都國情要素需要明確的關鍵信息,但是這些信息需要從相關的行業部門的專業資料中提取,必須要使資料完整、合法、權威并且數據精度和可靠性進行充分的分析,做到合理的使用。
2.3匯總質量檢查點,讓作業操作員自己內部檢查并且還要檢查員來檢查。
資料收集和分析利用、普查底圖制作、外業調查與核查、數據處理、數據集成建設等都是地理國情普查項目的重要環節,他們每個階段的工作都有著自身的獨有的特點,質量檢查點也不盡相同,按照任務分工,所以要做到認真不疏忽不遺漏的原則。
2.4用計算機程度輔助質量檢查
地理國情普查項目工作量很大、成果總類繁多,要在有效的時間里完成這樣的項目,計算機程序來輔助質量檢查顯得非常重要。要用計算機程度輔助質量檢查,例如:數據結構檢查包括層名、字段名、字段類型等;拓撲關系檢查,包括電線面層拓撲和圖層名稱的匹配,是否丟漏圖層,是否有代碼放錯層,數據庫中的各字段屬性內容是否存在多空格或者同一要素不同屬性項的內容等。
3.結束語
地理國情普查是全面獲取地理國情信息的重要手段,如何理解和落實好總體方案要求的各項技術指標,保證普查數據的完整、真實、可靠,同時深入揭示經濟社會發展的空間演變和內部存在的規律,通過國情監測,準確的判斷發展趨勢,為國際發展戰略與規劃的制定提供依據,應該擴大地理國情普查成果的應用項目,應用于更多的領域,從而促進國情普查和監測項目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