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滇牡丹是中國西南地區的特有植物,在中國植物紅皮書當中把滇牡丹定為漸危物種并將其列入我國保護植物名錄。本文將在以下從滇牡丹的生長地理環境、遺傳的多樣性以及其各方面特性來對其當前的生存現狀展開評估分析。牡丹從藥用到觀賞栽培,再到今天色彩斑斕的園藝品種,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當你游走于牡丹花叢,品味著牡丹的別樣清香和眼前的姹紫嫣紅,是否也會想起她們那些居于山野之中的遠親近鄰?
關鍵詞:滇牡丹;多樣性;現狀;評估
1.對滇牡丹生長的簡介
滇牡丹大多都生長在我國的西南地區,也是西南地區一種獨特的植物,分布極其廣泛,而且在對于生長環境方面也有特殊的要求,對于其各方面的研究無論是從我國植物欣賞價值來講還是從學術研究角度來講,都有這極大的現實意義。在芍藥中屬當中也只有大花黃牡丹以及滇牡丹具有比較獨特的黃花基因序列,所以,雜交方面有著很大的價值。
2.滇牡丹多樣性的具體表現
2.1滇牡丹的地域分布
滇牡丹通常分布于我國的西南地域,也是該地區內比較獨特的植物,在云南地區、四川地區以及西藏地區均有一些存在,其生長的區域平均海拔一般都在1900-3600m范圍內。而在分布形式方面也較為獨特——以星散狀分布。
2.2滇牡丹的生態環境
滇牡丹通常分布的區域均在東南部的邊緣區域,尤其是橫斷山地區的地理環境是滇牡丹生長的最佳環境區域,因此,在此區域中其呈現比較明顯的多樣性。另外,從海拔方面來分布,滇牡丹在分布方面區域的東部邊緣海拔至少是1900m,經過麗江、大理、中甸在到西藏察隅的最高海拔3600m,海拔相差1700m,也是比較大。隨著海拔的變化,氣候、土壤與植被等呈現著十分明顯的垂直分布。
2.3滇牡丹形態的多樣性
滇牡丹在葉子的外形、花苞的片數以及花的顏色呈現出多樣化。這些多樣化不僅僅存在于居群之間而且還存在于居群之內。
2.3.1葉形的多樣性
滇牡丹在葉形方面都是二回三出的羽狀葉,通常每小葉均為3-5裂。而它的小葉大多都是上部呈現長圓狀的披針形或者一些呈現狹披針形,其葉子的長度和寬度比的一般在2.61到5.94之間。有關生物學家將12個居群之間以及居群之內的葉裂片的數目同寬度進行了數據統計,數據統計的結果表明,滇牡丹葉裂片寬度的變異也非常大,居群之間的葉裂片寬度變異的幅度在0.40與2.86cm之間,而居群之內的葉裂片寬度的變異幅度在0.56與2.86cm之間。
2.4滇牡丹花色的多樣性
一般來說,滇牡丹復合群的分種是通過花的顏色來分種的。滇牡丹的花色基本上都是紫紅色花,而黃牡丹花色一般表現為黃色花,保氏牡丹花色通常是橙紅色的,白花保氏牡丹的花色為白色花。通過長期在滇牡丹生長的區域的觀察,能夠發現其在顏色方面不是完全隨意分開的,而是存在著一定的規律,其各種花色在分布方面,也形成了一定的體系。而且我們也發現在居群當中基本上具有滇牡丹花所有的花色。
3.滇牡丹的現況評估
滇牡丹的繁殖方式分為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兩種方式,因此從生物學角度上來講,滇牡丹不會出現瀕臨滅絕這種現象,但是因為有人為因素的干擾,導致滇牡丹的某些物種出現瀕臨滅絕的現象,被國家列為國家三級保護植物。下面是對滇牡丹做出的綜合評估:
滇牡丹的生存的生態環境多種多樣,并對于生態環境具有比較強的適應能力,滇牡丹的分布地十分廣泛;
滇牡丹具有遺傳的多樣性和形態的多樣性;
盡管滇牡丹的有性繁殖比較困難,但是它還具有無性繁殖能力,無性繁殖的效率高,能力強。
4.結束語
總之,筆者在上文中對于滇牡丹的多樣性進行了系統化的分析,而且在此基礎之上對其生長現狀技能型了一定的評估,其將對于滇牡丹未來的生長以及更好的充分實現其價值有著積極意義。滇牡丹是現今極其稀有的保護植物,因此,其保護工作以及研究工作需要得到相關的重視,從而為其生長提供更好的自然環境,為其正常生長和增加其多樣性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