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采訪,見過不少先進村莊的良辰美景,也見過不少由貧轉富的柳暗花明,當然,也接觸到了一些不那么令人興奮的沉重景象。那里,或偏遠閉塞,或人的原因,年復一年,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山河依舊,風景依然。
但是只要近距離接觸,仍然會感受到一種求變求富的愿望,涌動著一股崛起的力量。
前不久,記者在榆樹市采訪時,結識了五棵樹鎮安樂村的村書記劉鐵柱。剛剛三十歲出頭的他,黑黝黝的臉盤上總是帶著謙和而真誠的笑。
“你先把需要的材料準備一下,等我回去處理。”還沒等和記者說上話,劉鐵柱的手機就響了?!按謇飵讘艮r民土地轉包手續有點問題?!彼傅亟忉尩?。
這位剛剛上任一年多的年輕村書記敞開心扉,細說起他的酸甜苦辣。
“多少年了,我們村兒的面貌都沒變過。”他說著,一絲愁云從他的臉上拂過。
劉鐵柱說,安樂村距離公路只有3公里遠,地理位置是很好的,具有很好的發展優勢,可這么多年來,安樂村卻像一池靜水,從不曾掀起波瀾?!熬褪且粋€‘窮’字,最讓我犯愁。”他說。
先說種地,現在村里人種地,還都是自己種自己的,就依著自己的老經驗,也不講啥新技術。想增產,難!
再說賣糧,村民打下糧,若是賣給大型糧庫,往往要排好幾天隊,若是賣給收糧販或是收糧點兒,價格又低。想增收,難!
還有村里的路,到處坑坑洼洼,壞了多少年,想用車往家里或者地里運點東西,特別費勁,可是村里沒有錢。想修路,難!
他告訴記者,安樂村的經濟基礎很薄弱,是個典型的“空殼村”,發展村集體經濟是無資金、無優勢資源、無村辦企業。
“2012年,市里投資10萬元,給我們村扣了兩棟大棚,搞蔬菜種植。今年,村里把大棚轉租出去了,租金可以作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第一筆資金。”劉鐵柱說,這筆錢暫時緩解了村里經濟上的困頓,也讓他逐漸捋出了發展的思路。
“今年我們村里要組織成立一個合作社。”劉鐵柱說:“我考察過不少合作社,都是土地連片、機械作業,還有用飛機撒藥的,那才是現代農業。而我們村現在的耕作方式太落后了,必須要引導農民改變思路,把土地集中起來,發展合作社,才能發揮土地更大的效益?!?/p>
“我還在尋找投資,計劃給村里建一座玉米烘干塔?!彼f,有了烘干塔,玉米收獲之后可以快速烘干,就可以解決玉米存儲、銷售和脫水難的問題,可以等到市場行情好的時候出售,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村民又能多賺點。
“今年,希望‘糧食銀行’能給我們多些賣糧指標?!比ツ昵锾?,鎮里把永樂村定為中糧生化能源(榆樹)有限公司‘糧食銀行’的試點,給了他們2000噸賣糧指標。通過這種售糧方式,村里多賺了4萬元。
“村民剛聽到‘糧食銀行’時,對于這種新鮮事物,村民們一開始都不理解,也不愿意參與。我帶著村里的干部反復動員才有農民愿意試一試?!眲㈣F柱說。
“窮,不單單是因為缺錢,更因為缺觀念?!眲㈣F柱加重了語氣說道:“農民,大多是勤勞、樸實、本分的,面對新鮮事物,在觀念上一時接受不了,可以理解。但是作為一個村子的帶頭人,我不僅要尋思怎樣讓村民富起來,更要尋思怎么讓村民的觀念跟得上潮流?!?/p>
在交談過程中,劉鐵柱的手機不斷地響起,電話里說的都是村里的事兒。看得出來,這位年輕的村書記很忙。
劉鐵柱無奈地笑了笑。
鄉村的夜晚,月明星亮,一切都處于寧靜中,可以聽得見老鼠在柴垛中穿行的腳步聲。安樂村,就像一只擱淺的貨船,而劉鐵柱就是那領頭的纖夫,喊著號子要拖動它。
趙赫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