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農村科技檔案業務的基本內容
農村科技檔案產生的領域是農村科學研究活動和生產、建設活動,具有知識儲備功能、依據憑證功能、管理功能、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功能。近年來按照科技檔案工作基本原則根據其形成規律及特點,進行集中統一管理,為國家農業經濟建設服務,國家各級檔案部門管理比較規范,分類科學,數量極豐?;绢愋陀袌D樣材料(主要包括農業機械圖樣、農村建筑工程圖樣、地質圖樣、水文圖樣、農業方面的專門圖樣等)、文字材料(主要包括調查報告、計劃任務書、設計任務書、技術協議書、技術建議書、計算書、運行報告、標準化審查報告、技術經濟分析報告、試制總結、鑒定書、概算書、說明書、地質報告等)、目錄和表格材料(主要包括明細表、圖樣目錄、表格式文件、配套目錄、匯總表等)、聲像材料(主要包括視頻錄像光碟、科技照片、微縮膠卷、幻燈片、錄音帶等)、機讀材料(移動硬盤、優盤、磁盤等)。分類基本方法有工程分類法、型號分類法、課題分類法、專業分類法、地域分類法、時間分類法。其收集必須貫徹集中統一管理科技檔案的原則,要遵循形成的自然規律,要保證完整準確。怎樣整理分為三種:一是常規整理,歸檔前的整理將農村科技文件材料系統化,組成一個個保管單位,這項工作是由有關的農村科技人員來完成的;歸檔后的整理是對接收的所有保管單位進行分類、排列和編號,這項工作是由科技檔案管理部門完成的。二是局部整理,對接收來的某些農村科技檔案不符合質量要求的,保管單位進行局部調整、整理,使其符合質量要求。三是零散農村科技文件材料的整理,是指對非正常途徑接收進的零散科技文件材料,先進行分類,組成保管單位,然后再以保管單位為單元進行整理。
二、農村科技檔案搜集辦法
1.制定保障措施。農村科技檔案涉及的范圍廣,涉及的相關的單位、人員多,應建立行政保障機制,提供制度保障、渠道保障、人員保障、經費保障。
2.搜集范圍、渠道。在各級編纂單位把搜集范圍確定為相應的農村行政區域內。搜集的渠道由編纂單位協調相應農村行政區域行政部門召開編纂工作會議、下發行政文件安排部署農村科技檔案按農村科技志編纂要求征集、提供事宜,征集對象為各級地方涉農部門和鄉鎮政府、檔案館、農業科研院校、農業科研單位、農業科技團體、民辦科技企業、三資企業的科研部門、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農業科技信息服務網絡、農村科技人員等。還要制定面向個人的征集獎勵辦法。
三、運用農村科技檔案信息編纂《農村科技志》
1.體裁運用。采用概述(以高瞻遠矚、總攬全局的眼力對當地科技事業發展的全貌進行高度概括,準確記述農村科技事業發展脈絡)、大事記(采用以時為序、一事一條的記述形式。通過大事記的編寫,可為農村科技志的編纂提供重要的線索和依據,可為整部志書的總體框架設計更加合理和完善提供重要參考;對于讀者來說,大事記具有提供綜觀歷史演進脈絡,知其梗概的作用)、志(農村科技志最基本部分,也是志書的主體部分。農村科技志作為方志中的一類專志,應突出農村科技事業發展變化的特點,把經過核實的農村科技資料,按照篇目設置,采用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相結合的記述形式,分門別類地記載)、人物傳記(“以人系事”,把去世的或在世的重要科技人物的突出貢獻完整地、全面地記述下來,彰揚其功績,以激勵后人)、圖(一般分為地圖、照片和圖片。在志書中,圖的作用與地位不亞于文字,所以“圖文并茂”成了當代圖書的評價標準之一)、表(指志書中的各種不同的統計表格。統計數據是靜態的歷史,是志書重要的記述內容。使用表格可以節省文字,增強文字記述的科學性和信息量)、附錄(把具有重要存史價值的文件、資料、事件等全文記載下來,放在全書的最后,增強志書的存史功能,主要包括重要的科技法規、重要科技文件、重大的科技事件等)等體裁。
2.篇目設置。要科學的橫排門類,一般設篇、章、節、目四個層次,層層相轄。一般設農業科技管理機構、農業科研機構、農村科技隊伍、農業科技成果、農業科技信息、農村科學普及活動等篇目。編纂篇目要體現時代特色,反映新時代的農村科技工作在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指引下,依靠現代科技實現“農業產業化、農村信息化、農民職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村科技創新創業的新形勢。要體現地方特色,每一個地區農村科技事業發展有所不同,要注意發掘一地獨有的事物,在世界、全國、全省知名度很高的事物,屬于行業重點、支柱產業。要反映體現專業特色,和其他科技志書要有區別,反映農村科技特色,反映農村科技行業全貌,需注意別把不屬于農村科技的內容寫進去。
3.主要內容。按照篇目設置,農業科研機構內容應包括各級農業專業科研機構如農業科研院校、農業科技情報所、農村科技指導站、農村科技信息服務網絡、民辦科技企業、三資企業的科研部門、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等。農村科技隊伍內容應包括農村科技人員數量、年齡結構、文化結構、職稱結構、人才流動、專業分布情況等,特別是要把農村最基層科技人才和為農村科技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學者記述進去??萍汲晒麅热輵蒲袡C構、科技人員的獲獎成果、成果推廣、科技情報等。在記述獲獎成果時,要用統一的標準;在記述科技成果推廣時,應主要選取對農村生產力發展有重大推動作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成果記述。
農村科技信息內容應主要記述一個地方科技信息的搜集、整理、分布、相互交換及信息網絡的情況。農村科技管理內容應包括管理機構、規劃管理、經費管理、科技成果立項等,記述時要重點記述農村科技體制改革的內容,特別是農村科技體制改革后取得的成果。農村科學普及活動內容應主要記述農村科普宣傳、農業技術培訓、農業科技咨詢等,隨著時代進步發展,農村科技普及活動越來越多,形式也越來越豐富,要充分記述好這些內容。
在我國《農村科技志》大量出版問世之前,本文只是從側面探討了一些不成熟的意見,希望引起相關科技部門、農業部門和農村科技工作者的重視,推動這項工作的開展,眾手修志,讓農村科技工作這項蓬勃發展的事業單獨記史,并為農業部門和農村科技工作者提供完整系統的農村科技資料,促進農村科技工作的開展,真正讓志書發揮資政、教化的作用。
公主嶺市檔案局 張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