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定雷
人老了頸肩酸痛是常有的事兒,“五十肩”、風濕、類風濕也是多發病。52歲的李阿姨就被肩頸酸疼折磨得不輕,而且這種疼痛不僅來得蹊蹺,治療過程也有點曲折。
李阿姨在半個月前就全身酸痛,有時痛得整夜都睡不著覺,胳膊和腿特別不舒服,胳膊抬起來梳頭都比較困難,上樓梯幾乎寸步難行。李阿姨在社區醫院就診服藥后疼痛沒有好轉。經人推薦,她到醫院風濕免疫科就診,經過檢查,被確診為風濕性多肌痛。
醫生告訴李阿姨,像她這樣的雙肩、雙上臂及雙大腿都出現肌肉疼痛,兩手都不能上舉,兩條腿也蹲不下來,是風濕性多肌痛的典型癥狀。很多病人被誤診多年,長期得不到正確治療,出現關節肌肉活動障礙,晚期可發展為肌肉萎縮,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老人多發
風濕性多肌痛主要發生在5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50歲以下發病少見。年齡愈大患病率愈高,平均發病年齡為70歲。近年來該病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除考慮與人口老齡化有關外,還與對這類疾病的認識不斷提高有關。另外,該病女性占多數,女性較男性發病率高2~2.5倍。
主要危害
一方面,單純的風濕性多肌痛如果不經過及時診斷和治療,肌肉疼痛的癥狀會持續存在,甚至逐漸加重,限制患者的四肢關節肌肉活動。另一方面,風濕性多肌痛常和另一種臨床上較為嚴重的疾病相伴隨,即巨細胞動脈炎。30%~50%的巨細胞動脈炎合并風濕性多肌痛,出現頭痛、視覺異常、顳動脈怒張及觸痛,甚至會發生腦梗或失明。
所以,同時出現頸肩背疼痛及發熱、頭痛的老年患者,應該去風濕免疫科就診,以早期明確診斷,及時治療。
如何診斷
風濕性多肌痛的典型癥狀是頸肌、“肩胛帶”及“骨盆帶”的肌肉疼痛和晨僵,就是頸肩部和上臂肌肉以及髖部、大腿部肌肉僵硬疼痛。嚴重者不能起床,上肢抬舉受限,不能梳頭、穿衣,下肢不能抬舉,不能下蹲,上下樓梯困難。部分患者疼痛較劇烈,以至于不能翻身和深呼吸。肌肉疼痛多呈對稱性分布,也可單側或局限于某一肌群。除此之外,約半數以上患者會有一些全身癥狀,如疲乏、發熱、逐漸消瘦,這些可能作為首發癥狀。有些患者也可出現手腕及手指間關節疼痛和水腫,甚至出現肩、膝或髖關節的一過性滑膜炎。
如何預防
秋冬季是該病的高發季節,因此需要特別注意。
注意保暖 陰冷天氣下,血液會流向人體重要器官,關節等部位得不到足夠的血液。因此,老人要及時增減衣服,少去陰冷的地方。注意保持居室的溫暖干燥。
保持營養均衡 注意葷素搭配,適當吃一些含豐富蛋白質類的食物。
保證充足睡眠 每天有效睡眠要7小時以上,中午可以午睡1小時。
預防感染 避免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感染性疾病,這些可能是免疫性疾病的誘發因素。
(摘自《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