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童
小時候,常聽老人說“冬至吃餃子不怕凍耳朵”,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餃子不僅營養豐富還十分美味,所以,現在人們不僅冬至吃,平時也在吃。那么,餃子有什么好處呢?食用時該注意些什么呢?
營養全面易烹調
食物多樣 餃子的餡料很豐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搭配:可以全素,比如用冬筍、香菇、雞蛋制成的素三鮮;可以全葷,如牛肉、豬肉、羊肉等都是很好的葷餡料;可以葷素搭配,如韭菜豬肉、芹菜牛肉、白菜豬肉等。這些原料本身營養價值就很高,合理搭配可以讓我們攝入的營養更全面,而且能起到食物的互補作用。單獨吃一種食材可能吸收利用不高,但多種食物搭配一起吃,更容易吸收。除此之外,餃子餡還有餃子皮包裹,煮制的過程中餃子皮也會形成一種保護膜,避免餡料中的營養流失。
食用簡單方便 “煮”是公認的低溫烹調方式,不僅方便快捷,還能減少食物營養素的流失。餃子一般就采用煮的方式。餃子既可以當主食食用,也可以當作菜食用。多種食材放在一起做餡料,只要我們搭配合理,就不用擔心光吃餃子會導致營養素攝入不均衡。當然,也可搭配一些爽口的涼菜一起食用,以增加食欲。
做餃子的注意事項
少放肥肉多放菜 包餃子做餡料時,很多人都習慣多放點肥肉,因為肥肉脂肪含量高,吃起來比較香。但是,用肥肉做餡料,又加植物油調味,餃子的脂肪含量容易超標,長期的食用會導致膽固醇超標。所以,制作餃子餡料最好是用九分瘦肉,如果口感可以接受,就不要加植物油;如果擔心吃起來不香,口感較差,那就少放一點植物油,建議盡量不放。可以選擇膽固醇和脂肪含量較低的魚蝦肉,肉類最好占整個餡料的四分之一,再加入四分之三的蔬菜,這樣就可以達到營養均衡的目的。
蔬菜不要擠水 蔬菜水分含量較高,不擠水不容易包,因此很多人包餃子前都會用各種方法擠出水分。但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包餃子若擠掉蔬菜的水分,一些水溶性維生素、礦物質都會隨著水分流失,特別是水溶性維生素流失嚴重。其實,只要在餡里加入少許油拌勻。油會把蔬菜的表面包住,形成一層薄薄的油膜。有了這層油膜的阻隔,就可以防止鹽分滲入菜和肉的內部,從而可有效地避免鹽分把菜和肉中的水分帶出來。因此,在沒有放任何調料之前,先拌上一點油,這樣,餃子餡調好之后,就滲水較少了。
菌類、藻類做餡較好 肉類餡料應盡量多搭配富含膳食纖維和礦物質的蔬菜,同時再加一些富含可溶性纖維的食物,如香菇、木耳、銀耳及各種海帶、裙帶菜等藻類。它們可改善口感,幫助減少膽固醇和脂肪的吸收量,控制食用肉餡后血脂上升。竹筍、干菜等也有吸附脂肪的作用。各種豆制品也可以入餡,代替一部分肉類,有利于降低脂肪含量。
烹調方法 一般蔬菜較多、肉類很少的餃子煮后容易散,營養損失較大,口感也差,所以可以考慮水煎、蒸的方法烹制。肉類較多的帶餡食品適合用煮的方法烹制,盡量不用油煎、炸等烹調方法,避免額外增加脂肪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