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少華
忙了一天的工作,我剛回到家坐在沙發上,兒子小宇就湊上來,期盼地看著我說:“爸,我這次數學考了一百分,你得獎勵獎勵我。”
我一聽,開心地點頭:“你說要什么,老爸一定給。”兒子笑瞇瞇地說:“你去跟李爺爺要個葫蘆吧,綠汪汪的小葫蘆,可好看了!今天我在他家陽臺上看見了,想摸一下,沒夠著。李爺爺在屋里嚷了一聲,我就撤了。”我一聽,這事簡單,立馬就去敲了老李家的門。
老李是個退休醫生,老伴王姨是個護士,兩個兒子都在外地工作。每天老兩口種種花、除除草、買買菜,生活得很愜意。
老李有個特點,就是特會種東西,種什么都從來沒有失手過。前幾天,老李還送了我一棵長出葉子的枇杷苗,那是他兒子前段日子給他送來的枇杷果,他用吃剩下的核,種出了五六棵苗。這次老李又種了什么好玩的東西呢?
我才敲了一會,老李就熱情地過來開門了。一進屋我就瞅見窗臺上擺著兩個一指來高(約2~3厘米)的小綠葫蘆:一個小綠葫蘆像大頭娃娃,頭大身子小,頭頂上還有用大紅絲線纏出的一個沖天小辮,漂亮神氣;另一個有淺綠色直直的瓶頸,渾圓的瓶底,很像觀音菩薩手里的凈瓶。
我笑著問:“李醫生,您今年種上葫蘆了呀?”王姨說:“可不是,他四月份就把葫蘆苗種在陽臺上。現在結果了,他看那個小葫蘆就跟看個親閨女似的,每天要看上三四次。”我接著問了句:“那小葫蘆結得多嗎?我想給孩子要一個。”李醫生說:“我數了數,陽臺里面有九個,陽臺外面還掛了一個。今天下午,我看到有個小孩子想摘,我沒看清是誰,嚷了一聲‘誰。他哧溜一下就跑了!”
“那是我兒子小宇!他想要,自己又不好意思來。老爺子,要不您就給他一個吧。”我不好意思地說。老李拿過窗臺上的小葫蘆說:“我現在就摘了兩個。你不知道,這叫手捻葫蘆,主要是品相好,用來把玩的。可是手捻葫蘆不能摘得過早,得等它葉子蔫了,才能摘。摘下來后,還得晾干。晾的時候,又不能對著太陽直曬,一兩天還要翻個面,這樣才成色好!”
“快要放假了,孫子、孫女就要回來了,他還想著給葫蘆烙上畫,給孩子們玩呢!他就剛摘了這兩個。”王姨說。
我說:“李醫生,您真是多才多藝,還會往葫蘆上烙畫?”老李拿出一把裁紙刀,比劃著說:“我就想劃上幾道橫豎,涂上點藍墨水,給兩孩子刻上個小名,逗孩子樂樂罷了!”王姨遞過來一杯水說:“他是為了給孩子找樂,也是給自己找事做。去年,他跟別人要了幾顆種子,裝到保鮮盒里發芽。發了一周,他就天天盯著看。后來移到盆里,隔幾天就澆點水。葉子長大了,他還用粘鉤和塑料管子搭個大架子,盼著開花結果。”
“這還能當文玩呢。我種這葫蘆跑前跑后,正好練練腿。等我下大工夫將葫蘆拾掇好了,還能拿到手里當核桃一樣玩呢。這東西光滑,不傷手。孩子們一人一個,得多高興啊!”老李醫生拿著小葫蘆得意地說。
聽老李這么說,我也覺得這手捻葫蘆不錯,又漂亮又能促進手指靈活。過段日子,我也能拿來玩玩。因為李醫生說了,怎么也得給我留上幾個。
都說葫蘆是福祿,種手捻葫蘆讓老人活動了身體,又陶冶了性情,真是老有所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