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向輝
去年剛入冬,同科室的小柳就像變了一個人,以前愛說愛笑愛打扮,如今卻天天素面朝天、沉默寡言,窩在辦公室不和人交流,上班無精打采,做事經常出錯。過了幾天,小柳QQ簽名改為“心理醫生說,我冬季抑郁了”。
冬季抑郁是近些年新命名的一種心理疾病,其實就是心情“霉變”了。地處高緯度的加拿大,在全國范圍內因為冬季而患有不同程度抑郁癥的人數高達80多萬。而在法國巴黎,每年有約20%的人在冬季出現抑郁情緒。在中國,冬季抑郁人群也十分龐大。
生物鐘不能適應是主要原因
隨著發病率逐年增加,冬季抑郁受到精神醫學界的廣泛關注。
研究發現,它的發生主要是生物因素,人體生物鐘不能適應冬季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物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從而使人們的情緒與精神狀態發生紊亂。
物理因素是天氣寒冷,寒冷使肌體的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處于抑制和降低狀態。
心理因素是此時正值歲末年初,容易發生工作和生活中的大事件,給人造成各種壓力,糾結的心理必然會產生抑郁情緒。
此外,冬季氣候寒冷,陽光微弱,景物蕭瑟,這樣的情景與一些人受到創傷后的心理世界在某種程度上非常相似,所以,人們更容易抑郁。
四個人群多發,
要注意預防
1.女性發病率較高,尤其青年女性和50歲以上的婦女。首先,因為女性的內分泌變化較大,情緒容易波動,生物節律的自我調節能力較差;其次,受婚戀問題困擾女性較多,或者開始步入暮年,心理上開始失衡,無力挽留青春,所以容易產生消極情緒。
2.性格內向、敏感、感情脆弱的人容易發病。這個人群在任何季節都是高發人群,加上冬季季節的特殊性,就更易出現冬季抑郁。
3.恰巧在冬季遭遇心理應激事件(如失業、離婚、親人離去等),沒有得到及時的宣泄和疏導的人。一般人在冬季的做事情態度多是消極的,能不做就先不做,因為低氣溫讓人更消沉。
4.在室內工作的人,尤其是體質較弱和極少參加體育鍛煉的腦力勞動者。這個人群主要是不能很好地調整自己的生物節律,跟自然界同步,總是依靠自己身體的慣性生物節律作息,所以先是身體“抑郁”,緊接著心理就開始抑郁了。
癥狀多樣,消極為主
患冬季抑郁的人精神上會感到有股無形的壓力,整天陷于郁郁寡歡的情緒之中,憂郁沉悶;注意力不能集中,無法順利完成一項耗時的事情,學習和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上,貪睡多夢,睡眠質量差,導致白天無精打采;飲食上,食欲往往較差或貪食,總喜歡吃淀粉和碳水化合物方面的食物;社會生活上,喜歡將自己關在屋里,不愿外出社交,對什么也不感興趣。可能有人還會有一些其他的個性化的癥狀表現,但是總體上以消極、退縮為主。
多做運動,
多曬太陽可防治
對于輕微的冬季抑郁癥來說,完全可以通過適當的運動以及自我情緒調節來幫助緩解。德國科學家曾經對一些藥物治療無效的抑郁癥患者進行跟蹤觀察,讓他們每天踩腳踏車運動半個小時,然后逐步加量。10天之后,大部分人的情緒有所改觀。這表明鍛煉可以提供藥物無法達到的療效。因為通過體育鍛煉能調整機體的植物神經功能,減輕緊張、激怒、焦慮、抑郁等狀態。而且適當運動能提高大腦內啡肽的濃度,讓人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
另外,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地方散步,對防治冬季抑郁癥有很好的療效,像瑜伽、跑步、太極拳等健身運動也對緩解抑郁情緒有所幫助。而且運動的過程可以幫助人們從關注自身情緒轉移到關注自身機體,從而達到放松身體、平衡心理情緒的作用。
集體運動不失為一種調節情緒的好方法,因為它能改善參與者的情緒,培養其活潑、開朗、合群的個性,激發人內心積極向上的一面。
建議患冬季抑郁癥的人盡可能多地到戶外曬太陽、進行戶外活動;室內白天不要掛窗簾,睡覺前的2~3小時可將室內的燈打開,使亮度接近白天自然光;上班族可利用午休時間,到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地方散步和倒走。說白了,有事兒沒事兒到太陽底下曬一曬,心情保準不發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