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摘要:隨著建筑施工行業的發展,建筑施工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為施工現場管理的基礎,物料管理也受到了人們廣泛的關注。物料管理就包含前期的采購及供應,同時還包括施工現場的物料管理,在施工現場,物料管理比較混亂,沒有實際的管理效果,針對這一系列存在的問題,建筑企業制定了加強物料管理的對策,從而有效地保證了物料管理的科學性,節省了建筑成本,提高了建筑企業的競爭力。
關鍵詞:建筑施工;施工現場;物料管理
中圖分類號:TU7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11—47—02
引言
在施工的過程當中,對整個的施工物料的保管和使用,物資部門都要進行監督以及科學的管理。同時,工程部門還有權利對物資部門進行監管,這樣就可以有效的減少倒私舞弊現象的出現,也能使物資的管理質量得到保障。通過分析,我們發現為了推動建筑行業的快速發展,最重要的就是加強管理。
1建筑施工企業現場物料管理的現狀
1.1在某些建筑工程項目現場材料管理中,往往發現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及自身素質不高的現象,甚至管理的思路不清晰,導致了材料的質量與數量等方面出錯,影響了工程的質量與進度。此外,一些管理人員對工作的流程也不熟悉,靠著關系進人了崗位,在不了解工作程序的情況下,便無法適應現場材料的管理需要。
1.2由于近幾年市場環境更新換代快,市場上新產品也層出不窮,而現場材料管理部門的信息卻無法適應外部市場的變化,還滯留在前一段時間的市場現狀中,因此造成了管理上的缺失。造成這種現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管理體制的落后,未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使得招投標過程中的材料價格往往與實際產品的價格出人過大;其二,在工程中標之后,沒有做好相關的材料成本預測,也沒有一個合理科學的風險預測;其三,對于材料成本的核算與分析而言,往往做得不到位,導致了材料管理中的信息滯后,甚至造成了資產的流失與浪費。
1.3在進行材料的采購之前并沒有詳細的預算,即使有預算的情況但往往也過于草率,此外,往往未簽訂采購合同或采購合同的簽訂過于隨意,造成了材料的采購把關失當;對于某些周轉材料或低價值的易耗品等產品而言,一次性出賬之后往往就不再過問:領料人將材料領取之后偶爾出現浪費過重或私下變賣,而相關領導人卻不知情或置之不理,甚至與材料人串通虛開發票謀取私利。
1.4在材料的保管中,出現了防火、防盜、防潮措施不嚴的現象;材料的堆放不整齊,也沒有明顯的標記與標識等:在材料的收、發、領、退等方面也沒有詳細的登記記錄,也沒有又小材料收支動態制定報表;此外,某些管理人員為了私飽中囊,偷偷與采購、領料工作人員虛列單據等。
1.5在工程的分包單位材料使用上管理不嚴,導致了材料的浪費,從而加重了工程項目的資金開支,提高了工程項目的成本;對于分項、分部工程而言,沒有制定具體的消耗定額,使得一些勞務人員將材料變賣賺取資金,造成了工程項目資本的無形流失;有些工程項目未重視物主或供應商為其提供的材料的驗收,使得材料可能存在質量不過關的風險,從而引發了資金風險。
2加強建筑施工現場物料管理的對策
2.1加強采購與供應管理的對策
首先,要明確采購與供應管理的目標。對于建筑施工來說,材料是施工能夠正常進行的基幸保證,因此,要保證材料的供應。在對材料進行管理時,要嚴格的控制投資和損失之間的比例關系,盡量的保持在最低限度。建筑對于質量的要求非常高,而決定建筑質量的最基本因素就是材料的質量,因而在進行采購時,要明確采購目標,保證采購回來材料的質量,杜絕以次充好的材料進人施工現場。
其次,建立大宗物料采購競標制度。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有些物料的需求量比較大,因而在進行采購時,為了保證物料的質量,就需要強化供應商的準入制度和競爭機制,最終選擇出最優質的供應商,保證物料的質量。
第三,建立物料采購供應商評審制度。通過供應商評審制度,可以保證供應商的質量,同時也可以保證物料供應的質量、降低采購成本,另外,還可以有效的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在建立評審制度時,要保證制度的公平及公正性。
第四,建立剩余閑置物料管理制度。在建筑施工現場,會有一些物料剩余和限制,在對這些物料進行管理時,要盡量的提高物料的利用率,避免發生資源的浪費現象。為了實現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建立相應的制度。
2.2加強施工現場物料管理的對策
在對施工現場的物料進行管理時,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現場組織機構,制定科學的管理目標及對策,認真有效的執行,同時,對組織機構中各個部門的職責和權利進行明確,避免互相推脫工作及責任的現象發生,組織機構完善之后,還需要構建相應的工作流程,通過嚴格的按照流程工作,加強管理的效果。其次,要完善獎懲分配體系,明確相應的管理職責及權利之后,要通過完善的獎懲分配體系監督管理工作的落實。最后,將施工現場物料管理的業務流程理順,在進行施工之前,要將施工方案中的施工平面布置圖制定完善,在制定的過程中,技術部及工程部的主要人員要全部在場,在制定平面布置圖時,要充分考慮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而有效的保證平面布置圖的科學性;在施工的過程中,要根據相應的物料管理組織機構圖開展物料管理,管理過程中實行逐級負責制,從進場的驗收到施工中的使用,再到使用后的保管,都要保證科學的管理,另外,在施工的過程中,對于整個施工過程施工現場物料的使用及保管,物資部要進行監督及管理,反之,工程部也有權監督物資部的工作,這樣一來,有效的避免了詢私舞弊行為的發生,保證了物料管理的質量。
3可行性的策略與發展趨勢的分析
3.1建立健全大宗物料的采購與競標制度:
對建筑施工企業而言,采購部門至關重要。找到并選擇真正具備實力的供應商,為建筑項目提供相應的、足量的、持續的物料支持,是施工現場施工進度有序進行的重要保證。而我們建筑企業的物料管理,首先應當從物料采供流程著手,優化供應體系,規范采供行為,降低物料成本,建立完善的采購競標體制,讓物料管理從源頭上實現公開化和規范化。
3.2建立健全供應商資格的評審監督制度:
供應商資格評審監督機制的建立,是對物料采購競標機制的有效補充和支持。相關的監督制度,應與采購供應制度一道,以絕對的公正公平公開作為基本原則,杜絕暗箱操作。只有公正公平,公開透明的采購競標制度和與之相匹配的完善的供應商監督審查制度,才能讓那些價格合理,質量過硬,服務到位,資金充裕的優質供應商得到合法的利益及權威的認可,并在物料供應市場上起到模范帶頭作用。
3.3施工過程中的物料管理措施:
3.3.1合理的施工現場平面布置圖
在建筑施工前,由各部門進行統籌協商,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平面布置圖,是對施工現場物料管理工作的有效引導。堆放建筑物料的臨時倉庫,其搭建地點需距離施工現場比較接近,以減少二次運輸成本:其次在分段分項的施工進度中,應能夠避開同階段的施工位置,避免倉儲物料的重新安置;同時搭建物料倉庫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高標準,使之適應防雨防潮、防寒防凍的標準。此外交通的便利性,裝卸的方便性,結構的堅固性也應當在設計圖紙的考慮之中。
3.3.2施工過程中實行逐級負責,有效監督
各部門在施工過程中,應各司其貴,統籌協作。物資部應當擁有對于整個施工現場的物料使用和閑置物料保管的監督權,對于物料使用的進度和存在的違規問題應記錄備案。工程部的各級管理人員也應對日常工作中物料使用明確責任到人,每日進行施工進度與相應的施工物料使用的查驗。同時,分包的施工隊應該認真履行工作職責,承擔起自己的義務。各部門一方面進行通力合作,一方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防止個別損公肥私的情況發生。
3.3.3剩余閑置物料管理制度
為提高閑置物料的利用率,減少施工現場不必要的浪費。企業負責人應組織閑置物料的調劑工作,待工程竣工驗收之后,對相關的物料閑置情況進行評估,制定可行的調劑方案,并通過各部門的統籌協商,最終確定閑置物料的利用。并把閑置物料的管理措施,制定成與施工中物料使用相對應的常態化的制度。
4結語
本文結合建筑施工單位的實際需要,針對物料管理的整體流程和細節,提出了一些策略方法。望幫助我國廣大的建筑行業提升物料使用效率,強化施工現場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相應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希望建筑施工單位能夠對組織機構及業務流程中的相關人員的工作進行優化,對于先進的管理方式要堅定的學習并貫徹落實,對于各種生產資源應高效的利用。只有學習優秀的經驗,提升自身的水平,才能讓我們的施工企業,從容地應對在未來可能遭遇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