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曉青
摘要:商業發展是重要的推動力之一,商圈是城市的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文討論了基于商圈理論的商業建筑設計。
關鍵詞:商圈理論;商業建筑;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6)11—147—02
前言
商圈是衡量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商業建筑作為現代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商圈理論在商業建筑設計中的運用可以增強設計的效果。
1商業建筑設計中商圈理論的概述
關于商圈,其指為消費者購買、商業企業銷售的主要場所,其構成要素表現在環境、主體、客體與載體等方面,各要素在關系上表現為相互依存與制約。若以商圈功能定位及其自身的規模為依據,商圈在等級上將表現為特色級、社區級、地區級以及都市級等。現行大多城市中商圈的形成除得益于城市經濟發展外,很大程度也依賴于區域政府的扶持與引導,一般在商圈內部會有較多商業企業競爭與合作,在此基礎上便使企業集群效應得以產生,成為維系商圈運行的關鍵所在。事實上,商圈在發展中也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包括起步、發展、成熟以及衰落等,通常能夠影響商圈發展狀況的因素主要表現在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兩方面,如商圈中的信息資源、人力資源、技術資源以及資金等配置情況都可作為內部因素,而商圈中的企業數量、區域政府政策以及整個市場結構則為外部因素。除此之外,能夠對商圈發展產生影響的因素也包括商業建筑的設計情況,若建筑設計不合理,不僅會影響建筑自身功能的發揮,且會影響商圈的生命周期,因此現代商業建筑設計中需將商圈理論作為指導。
2基于商圈理論的商業地產定位
所謂商業地產,其廣義上的概念可界定在以商業為目的,能夠為擁有者創造較多利潤的房地產,如服務式公寓、寫字樓、酒店或商鋪等,而狹義概念上的商業地產主要指零售型的商業物業,如超市或購物中心等。相比一般住在建筑,商業房地產具有較大的投資規模與較強的商業性,但其對經營管理的要求也較高,且在收益方面存在一定的風險性。從商圈理論角度出發,商業地產項目需在主題、規模、功能以及業態業種等方面進行定位。以其中的功能定位為例,要求項目定位中結合消費者、商鋪購買者的需求,將項目功能確定為服務、娛樂、休閑或購物等功能。再如業態業種方面,要求在規劃中做好業態配比的合理控制,這也是實際進行商業建筑設計中的重要指導。另外需注意的是在定位商業地產項目中,需遵循相關的原則,包括合理選址、規模控制以及與商業發展方向相適應等,確保定位準確才可使整個商業地產創造更多的收益。
3基于商圈理論的商業建筑設計方法
3.1建筑內部設計
在對商業建筑進行內部設計時,需要考慮到動線設計,這里講的動線就是人和車在室內室外進行移動的點,將這些點連接起來就是動線,它在整個商業規劃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對于商業核心價值的體現是有直接影響的。那么在內部設計中,它的主動線就要清晰明確,并且要回流,動線也要有一定的弧度,實現平面動線和垂直動線的有機結合。
3.1.1內部功能的空間設計
首先,購物的空間設計。它是整個商圈中貨流量最大、公共性最明顯的部分,屬于商業建筑空間的核心所在,那么對于其的設計就要,第一,盡可能滿足商業市場的“雙三角”規律,也就是建筑面積越大利潤就越小,反之則利潤越高。如果購物空間的營業面積十分有限,那么零售店的面積就要控制在12m2以下,形狀以正方形或者是依走道方向的扁長型;第二,交通條件的設計,這方面的設計要以消費者的出行為基礎,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明確的交通方向,減少貨流的交叉阻塞;第三,購物環境的舒適化,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商業建筑內部環境決定的,在進行設計時就要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根據消費者的實際所需設置相應的基礎設施,從而營造一個和諧安全的購物環境。其次,餐飲娛樂空間設計。這一部分最佳的設計是將其設計在購物空間的上層,這樣可以使兩者起到互補作用。第三,辦公空間設計。由于辦公空間的功能主要是為商業經營起到協調作用的,因此,就需要有一定的獨立性,常見的是設計在和客服中心相近的位置,不能設計在商業價值較高的部位。第四,停車場設計,停車場一般是設計在商圈地下的,這與商圈的規模大小有一定關系,如果商圈屬于大型的則可以設計在地下,反之則可以考慮設計在地上。
3.1.2公共區域的設計
一般來說,商業建筑的內部公共區域是和城市外部空間相銜接的,是商業建筑內部空間的骨架坐在。通過對大多數商業內部公共區域的設計調查可知,它的主要部分包括有門廳、過廳、中庭、水平通道、垂直通道等等,在設計的過程中,要始終圍繞消費者便利為中心。
3.2建筑外部設計
商圈理論指導下,建筑外部設計需注意的問題主要包括:(1)滿足商圈和諧原則。建筑作為商圈的構成部分,在設計中應結合商圈整個建筑格局,確保建筑整體具有全局觀。(2)滿足可達性原則。該原則強調外部設計中做好網絡格局設計,如步行空間的安全舒適性特點,且人車分離保持合理。(3)注重體現商業活力。外觀設計是影響商圈商業活力的關鍵所在,建筑設計中可在設計風格方面做好控制工作,盡可能使其在吻合經營主題的同時刺激消費者消費欲望,進而達到得外部設計的目標。一般商業建筑外觀設計為使建筑更具活力,多要求外觀具有多樣性與開放性等特點,如在多樣性方面,主要通過整個商業圈中的建筑群體進行空間序列的創設,這樣可直接為消費者帶來移步換景之感。再如開放性理念,其強調在建筑外部做好個過渡空間的設計,如室外巷道,確保行人在感受商業圈氛圍的同時,能夠在整個街區中自由穿越。除此之外,商業建筑在外觀設計中還需從其形象方面著手,其是向消費者傳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可結合商場宣傳需要,在外觀形象上是設計出具有時尚、活力等特征的品牌形象,以此達到吸引消費者的目標。
3.3空間的組合設計
商業空間具有復雜性的特點,這就使得它的空間組合特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我們依據商圈的自身性質和規模對其空間進行組合設計。首先,線性式。顧名思義,這種方式就是通過一條路徑把商業的各個功能區間進行串接在一起,它給消費者所提供的路線很簡單,主要是適用在規模較小的商業建筑中。其次,環繞式。這種形式的消費者路線是一個圓環形狀,商圈的各個功能空間集中分布在圓環的內部。第三,聚合式。它是以一個功能空間為中心,其他的功能空間分布在其四周,起到輔助的作用。第四,網絡式。這種設計方式可以并列很多的空間和功能,主要適用在規模較大的商業空間中,它在現代化的商業建筑內部空間組合設計中十分常見,這與現代商業建筑的特點有重要聯系。第五,綜合式。這種設計方式是把多種不同的組合方式融合在一起,消費者在購物時行走路徑較多,變化很多,可以進一步強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一般來說,它主要集中應用在面積較大或者是要求較為特殊的商業空間中,但是,對于設計人員來說,在進行設計時需要注意的一個要點就是確保消費者購物路線的合理有序,不能過于復雜和交叉。
3.4業種規劃設計
商圈理論指導下的設計,除將設計內容集中在外觀設計、內部設計以及空間組合設計等方面,還需做好業種規劃設計工作,其是決定商業建筑商業氛圍、店鋪組合的關鍵性因素,若設計中忽視合理規劃業種組合,很容易在建筑項目投入適用后,出現運營失敗等問題,商業建筑的價值由此受到影響。實際進行規劃設計中需引入業種比例分配的相關概念,其主要以商場實際的經營與規劃目標為依據,對商場中各商業業種分布情況進行確定,如商場中各分區、各樓層如何安排各類業種,包括娛樂、美食、百貨以及其他零售等。以大型商業建筑為例,規劃時可考慮對休閑、購物與餐飲的比重分別設置為空間的30%、52%、18%。事實上,現階段許多商業建筑在業種規劃過程中,所采用的方式多以多元化設計形式為主,整個業種規劃完全以區域形式為設計依據,這樣不同樓層中的業種組合都極為豐富。需注意的是無論哪種組合方式,實際設計中都應做好目標消費群體心理特征的分析,保證在具備多樣化設計特點的同時,體現出一定的休閑性與娛樂性特征,能夠為消費者帶來良好的體驗。
4結語
商業在整個城市的進步和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商圈理論是現代商業建筑設計的重要指導,在商業建筑設計中,應該按照商圈理論的要求,確保各方面設計較為合理,進而促講罄個商圈講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