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晶 孟 瑾 張建巍 劉 燕 任 濱
醫藥行業供給側改革市場趨勢的變化——魯東地區連鎖藥店調查報告
◎張晶孟瑾張建巍劉燕任濱
未來幾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實現升級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在經濟進入到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供給側改革已經成為了必然趨勢。在十三五期間國家對醫藥行業作出了規劃與展望。在此背景之下,文中對魯東地區連鎖店進行了調查,以此為基礎分析了醫藥行業供給側改革市場趨勢的變化。
今年暑假,山東醫藥技師學院營銷系由骨干教師組成的調查團隊,走訪了魯東地區的濟寧廣聯藥業集團、青島醫保、濰坊華潤遠東醫藥有限公司、濰坊華濰有限公司等醫藥企業。對各個醫藥企業的連鎖藥店進行了細致的市場調查,發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的大邏輯下,對藥店經營管理提出了新的歷史要求。通過我們詳實的市場調查,試圖厘清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連鎖藥店的新常態和新形式,為下一步我院職業教育改革提供優先的戰略舉措。
社會需求發展變化,社區醫療和新農合醫療制度直接切割傳統顧客。目前,整個醫藥零售界都普遍面臨客流逐年減少、房租逐年上升、利潤水平逐年下降的問題。特別是2009年開始推行的新醫改制度,從整體上擴大了醫療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參保人員在基層醫療機構基本可以看病不花錢,或者花費很少。從而基本滿足了最底層人們最基本的醫療服務及藥品供應需要,但是,對于藥店來說,這些措施的直接后果就是將低收入顧客轉移到了基層醫療機構,這正是近年來藥店普遍感覺客流量下降,傳統低價讓利促銷政策日漸“失效”,顧客對藥店越來越挑剔的根本原因。
適應市場需求改進經營方針,醫藥企業調整經營思路。在產品結構調整上,我們觀摩青島醫保、濰坊生力源連鎖藥店的店面鋪貨中,就有一些新藥、特效藥、地方特色藥品、民族特色藥品、不含激素治療慢性病的藥品、食藥兩用小包裝中藥飲片、家庭自用小型醫療器械、以及大健康感念下的化妝品、食品、生活用品等。這些品種基本上不在醫保目錄之列,國家也不會給予購藥者相應的補貼,所以這些品類使藥店在價格、服務和經營上擁有了絕對的優勢。
通過此次調查,我們發現了醫藥企業未來發展的新方向。在濰坊華潤遠東醫藥有限公司吳金華總經理的座談中,他說:山東省剛召開了“做非藥,贏未來”的企業論壇會,并成立了山東省“非藥”協會,7月初匯總山東省各醫藥企業負責人就“非藥”的經營模式到澳大利亞進行參觀學習,吳總闡明,未來藥店的定位應該在大健康的戰略上,傳統藥店以經營藥品為主,顧客的目標性非常明確,主要關注藥品的質量、療效以及藥店的專業藥學服務水平,而“非藥”藥店經營的產品則更為廣泛,覆蓋了所有與顧客健康息息相關的產品。
企業自身的意識觀念和規模問題。作為市場主體,企業以營利為主要目的,參與人才培養的意識和積極性不夠 。在調研的校企合作企業中,認為通過校企合作,企業方投入和收益等變量無法進行確定,同時,企業在這種合作中還有一定的投資風險的企業有二十余家,約占55.7%。校企合作中通過對已錄用的畢業生調查中發現,學生上崗后的工作能力比較欠缺,不能適應崗位要求,還需要企業進行長期在崗培訓學習的有三十七家,約占64.7%。此外,這次走訪的企業大部分為中小型企業,規模有限,吸納學生人數有限 。如所調研的 44家企業中.低于800 人的企業數有 23家 ,占 58.7%;低于1000 人 的有 25家 ,占 55.1%;一次性接受實習學生的規模小于 1O 人有 2 2家。
相關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缺失。沿海區域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不高,還與缺乏有力的法律制度和政策支持有關。在調研的4家企業中,都希望通過校企合作得到相應的納稅減免。而因缺乏政策支持,企業利益無保障而產生校企合作的顧慮。目前關于加強校企合作法律條文零星地分布在不同的法規法規中,沒有一定的系統性和針對性,所以在具體執行落實時較難。調查發現,因頂崗實習安全 、社會保障等難以管理而成為校企合作障礙因素的企業有3 6家 ,占72.3%。
我院自身辦學實力不足。通過調查,企業反映我院辦學優勢特色不突出,品牌專業沒有,對企業的吸引力不大。學生畢業后進入企業得需要經過一年至二年的專業適應期和技能調整期,不能迅速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如在調研的 4家企業中,擔心畢業生不符合企業需求的有2 家。占 51.7%:擔心學生技能低,影響企業運營的有 1 家 ,占33.3%;此外,我院對校企合作的定位不明確,擔心校企合作會使學院喪失辦學獨立性,在校企合作中往往表現為“以自我為中心”,要求企業配合的多。不愿意依據企業的人才培養規格及需求特點進行自我調整,課程改革及教學改革積極性不高,導致校企合作無法深入開展。
是緊靠行業 、服務醫藥企業 。聯合山東醫藥協會,在學校設立山東醫藥企業信息網和培訓中心 ,承擔山東省醫藥企業技術骨干培訓 、先進工藝和先進技術推介。開展醫藥企業急需人才的“訂單式 ”培養 ,實現校企利益共享 。比如企業每年從我院選取學生,由公司提供師資、教學場地和實訓設備,利用企業內部的職工培訓部門或學校,先有針對性的進行崗位技能實操,具體的內容和標準由企業自行制定,在掌握了一定企業技能的基礎上,后期的理論部分由學院完成。通過先技能動手后理論提高動腦的教學形式,讓每一個受訓學生不但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提高職業教育方式的創新探索。
聯合企業,加大“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力度。首先利用技師工作室這個平臺聘請企業經理 、技術骨干等作為學院客座教授或是兼職教師或實訓導師,帶領教師和學生掌握市場新動態新知識。對內加大對現有師資的理論培訓及“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力度,為不同層次的教師制定出循序漸進的理論、實踐 、技能培養進修計劃 ,根據相應的考核成績分批選送不同專業教師進行頂崗實踐和學習。
(作者單位:山東醫藥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