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朝文
農民新村建設與發展
◎彭朝文
璧山區位于重慶市主城區西部,管轄璧城、璧泉等15個鎮街,約63萬人口,其中農村居住人口就占了總人口的近三分之二。黨的“十八大”以來,璧山區大力開發建設獨具特色的農民新村建設,全面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本文立足于璧山區農民新村的建設現狀,就農民新村建設和發展提出一些合理化對策,以期為新村的科學規劃、高效建設、創新發展提供有價值的依據。
璧山區始終遵循“關注三農”的戰略發展理念,深化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著力發展農村經濟,特別是著力推動農民新村建設,改善農村地區的居住環境,不斷統籌城鄉協調、持續、綠色發展。
統籌城鄉規劃。農民新村建設要站在統籌城鄉協調規劃的戰略高度,以全局和睿智的眼光科學規劃項目建設。一方面,在場鎮周邊的村社進行聚居點規劃時,要優先進行場鎮的規劃,將兩者銜接得力,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另一方面,相關規劃部門要樹立“農村大景區”的概念,把開發鄉村旅游資源、推廣“農家樂旅游”作為新村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內容。除此以外,要加大新村開發建設的資金管理力度,促使資金更多地向規劃中的新村聚焦,切實防范資金利用率低下和重復建設的問題。
推動科學選址。選址要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和響應農民的意愿,力求合乎絕大多數群眾的意愿;要將產業發展作為選址的重要基礎,通過產業的開發聚集更多的人口;選址要同轄區內的鄉村公路網相連,交通便捷又方便居民生活出行,也利于發展物資流通業,并帶動農產品向外運輸。
從當地現狀出發,因地制宜,分步謀劃。要遵循“因地制宜、相對集中”的規劃理念,重點把握地理環境、區位優勢、資源稟賦、農村人口數量、土地面積以及與當地居民生產生活之間的關聯,以保障和促進農村居民的農業生產為重要前提,以高度契合新村整體規劃標準為著力點。同時,還要考慮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尤其是村社與農村居民的承載能力,不搞全面鋪開,而要制定長遠規劃,分步謀劃。
整合政府機構的涉農資金。區縣以及鎮、街可采用行政干預的手段,把分散在區縣部門或鎮、街的農民供水、供電設施建設,農網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農村路橋建設,人行道建設,居民文娛廣場建設,大型購物中心建設,網絡建設,農業災害房屋重建等政策性項目實施資金集中式打捆使用,促使新村的基礎設施、配套設施建設均由政府統一負責。
靈活運用農村土地政策。首先,要加大土地流轉政策的貫徹力度,全額由企業完成投融資修建,農戶搬入新居后,再把原宅基地復墾,以集中節約宅基地,并獲取建設用地指標,所獲取的建設用地指標進入市場獲取資金,以彌補新村建設資金的匱乏。另外,要進一步實施土地的規模化經營,在推行農房修建、村戶集中居住的同時,要推行集約化、規?;洜I。農民要入住新居,必須對原宅基地進行復墾。對于居住相對分散的農戶,搬入新村居住,會離承包地距離較遠,使得農業作業半徑顯著增大,因而可把土地流轉給企業,這樣一來,不但能使農戶進入企業工作取得經濟來源,還能獲取一筆土地租金收入。
其次,可積極發揮璧山的區位優勢,引入城市工商資本下鄉,扶持專業合作社,深入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優先發展現代農業,創新“企業+農戶”、“專業合作社+農戶”等多種高效集約化模式。這有助于提高耕種效率,將農民從土地上真正解放出來,進一步推動了傳統農業向標準化、數字化的當代農業模式轉型。
再次,政府可通過土地增減掛鉤等形式為農民獲得更多的建房用地指標,最大限度地滿足新村建設的用地需求。當然,農民建房及村域基礎設施、道路建設等用地可不必變更集體土地的用途與性質;對于涉及跨村社的各類建設用地,可由街道辦及區國土部門統一解決。
建房戶籌集資金聯合建多層住宅,節約建設成本。農民新村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的原則,由街鎮城建、國土等職能部門統籌規劃布局,聘請有資質且具有豐富的農民新村設計經驗的設計單位進行規劃設計;有條件的村、居建立農民新村建設委員會,專門負責調查統計要入住新村的戶數、人口以及對房屋戶型、面積的需求,負責建設用地的調整和補償,以及各項協調服務工作。為了節約土地,節約建設成本,鼓勵建房戶籌集資金聯合建設多層或小高層住宅。對于獨戶、聯建的多層房等不同類別房屋,根據面積、戶型分別分攤新村占用土地的費用,同時,結合土地復墾政策,積極鼓勵入住農民新村的農戶舊宅基地復墾,從而獲取土地復墾的一些補償補助資金,彌補房屋建設資金。另外,政府要嚴格控制農村居民點用地的總量,對于D級危房戶和無房戶要堅持優先安置的原則,優先開發利用村域范圍內的未利用土地和閑置宅基地。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農民新村建設管理機構,除強化鎮、街建設管理部門的管理外,成立由鎮、街主要領導負責的農民新村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對鎮、街的所有農民新村建設進行協調、指導、管理和監督。其次,農民新村建設質量安全管理以建管辦(科)為主,形成國土所、農服中心等部門配合的聯動管理機制,分工不分家,對工程建設的質量安全,實行“一崗雙責”。再次,對工程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加大安全教育培訓力度,不斷增強農民新村建設全員的法制意識和安全防范意識,做到持證上崗、文明施工,保質保量地完成質量安全監督任務。此外,項目建筑施工要嚴格按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和規范操作,質量安全從規劃設計和協調農民新村建設用地開始,切實做到各環節、各流程嚴格管理。
農民新村建設要堅持科學合理的選址規劃原則,嚴格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多渠道籌集新村工程建設資金,完善管理機構,用好現有的政策和自然資源,為農民新村更好的建設與發展創造條件。
(作者單位:重慶市璧山區璧城國土資源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