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范
績效審計創新發展策略
◎王秀范
為了能夠更好的與適應經濟時代的發展需求相適應,我國審計工作也加快從傳統的效益審計向績效審計的轉變。審計作為獨立的經濟監督活動,在當前適應經濟時代需要加快自身的創新發展,績效審計更為強調經濟性、效率和效益性,主要是對被審計單位或是項目的經濟活動的合理性、經濟性和有效性進行檢查和評價,通過績效審計創新發展,能夠更好的提高資金及資源的有效利用,加快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績效審計工作與審計監督體制不匹配。目前我國主要采用的行政監督模式是各級審計機關實行雙重領導體制,這也是我國采用的審計監督體制。這也使我國審計機關的實權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只有提交政府并由政府審查通過的審計報告,并向人大匯報后才能進行公布,這不僅對審計報告的時效性帶來了較大的影響,而且在層層審查過程中,一些問題會被隱瞞下來,對于績效審計的長遠發展帶來一定的制約。
審計結果缺乏建議性。由于受制于目前績效審計體制的人民性事情,績效審計缺乏獨立性,審計機關及審計人員在實際審計工作中會受到來自于各方面因素的干擾,審計獨立性被削弱,對審計報告的公正性會帶來較大的影響,同時審計結果也會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失真現象,不利于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會對政府實現資源有效利用的目標帶來一定的難度。
審計準則和評價標準體系不明確。在開展績效審計過程中,需要對審計準則及評價標準進行明確。但我國目前的審計規范中還沒有與績效審計相適應的審計準則,同時也缺乏一套通用的指標體系和審計評價標準。雖然對審計機關賦予了監督職能,但更多是針對于真實性和合法性審計,這就導致當前我國績效審計工作缺乏統一的方法和技術,不僅審計風險增大,而且許多時候審計人員辛苦工作的成果被忽視,甚至被歪曲。
缺乏一批高素質的專業性人才。由于績效審計過程中審計對象的多樣性,這就對審計人員的自身的知識結構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國審計部門的審計人員知識結構較為單一,多數人員只是對財政財務審計知識和技能進行掌握,而對于工程、信息和法律等相關知識缺乏深入了解,這就導致審計人員無法適應績效審計的要求,給績效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帶來了一定的阻礙。
審計取證手段和技術方法落后。目前績效審計開展過程中,由于證據收集標準和方法缺乏,因此在審計證據收集時具有較強的隨意性,而且所采用的審計手段和技術方法較為落后,對相關審計軟件及信息化技術在應用中缺乏熟練度,嚴重影響了審計結果的準確性,工作效率不高。
拓展績效審計目標,加強績效審計理論研究。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績效審計為了能夠更好的與時代發展潮流相適應,需要進一步對績效審計目標進行拓展和創新,以便于實現資金和資源的科學合理本國和使用,提高績效審計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同時,需要強化對績效審計理論的研究,建立健全績效管理制度,公開績效審計結果,使績效審計的重要性能夠更好的發揮出來。
構建科學的績效評價標準。在績效審計快速發展過程中,績效計量方法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從原來單一的財務方法已發展到現在的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相結合的統計方法,在績效審計過程中可以將多種方法進行綜合使用,同時還要能夠根據績效內容的特點來選擇最適宜的績效計量方法。另外,還要遵循客觀、公正的原則來對績效審計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評價,進一步對績效評價標準和指標體系進行完善。
創新績效審計工作方式方法。在績效審計工作中,需要有效的將事前審計和跟蹤審計結合起來,在事前或是事中審計人員就介入到被審事項中來。特別是跟蹤審計作為一種新型的審計方式,能夠對事前、事中和事后進行全面、有效的監控。因此在績效審計工作中,需要將事前、事中及事后都有審計工作介入,從而有效的降低風險的發生,及時查出問題癥結所在,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對問題進行解決。而且在審計工作中,需要對傳統的審計方法進行創新,并利用合適的方法作為輔助,同時開展賬面審計及外圍調查工作,強調對非會計資料的審計。
建立健全績效審計報告與績效審計結果公告制度。績效審計報告在績效審計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全面、真實的將績效審計成果體現出來。因此績效審計報告需要做到實事求是,確保用詞的精確性,明確表明被審計單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同時還要建立健全績效審計結果公告制度,以適當的方式向社會發布績效審計報告和績效審計結果,這不僅有利于績效審計透明度的提高,而且有效的確保了公眾的知情權,有利于更好的推進文明、民主社會的建設進程。
提高績效審計人員的素質,改善人員結構。目前績效審計工作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績效審計職業制度,通過定期的培訓和學習來全面提升績效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特別是在吸納審計人才時,需要對其自身的知識結構及復合背景進行必要的考慮,這不僅有利于審計人員結構的優化,而且對審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加強績效審計風險評估與控制的研究。由于目前開展績效審計內外部都存在問題,在審計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風險,而且在審計時對績效審計的風險還不夠重視。為了績效審計的順利展開及其審計效果,應該加強績效審計風險評估與控制的研究,可以建立相關的風險評估與控制體制,并向審計機關和審計人員發布能降低績效審計風險的注意事項。
目前政府各部門都以經濟工作為中心,因此通過開展績效審計,加強對各部門工作經濟性、效率及效果性的監督,能夠有效的預防腐敗現象的發生,確保資金及經濟效源的合理利用。而且在全面推進績效審計過程中,還能夠進一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確保政府能夠在使用管理資源的功能上達到最經濟和最有效,體現出時刻以人民利益為重的宗旨。
(作者單位:大慶市薩爾圖區審計局)